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主题单元作业设计初探
作者: 李爱作业是巩固学习知识的有力保障,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我们传统的作业布置缺乏设计意识,要么是简单的背诵抄写,要么直接依靠练习册大量刷题,呈现碎片化、繁重化、低效化的特点。在大单元视域下,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明显已无法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更无法满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需求。因此,依据统编教材的单元主题及学习任务,优化与创新单元作业设计,深入研究并构建出单元作业设计模型是值得探索的。我们提炼出“一核四维”的作业设计模式。
一、一核定标
一核即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学习目标。这是进行单元作业设计的领航标,作业设计必须围绕这个靶心发散。作业不仅用来巩固知识、检测学习成果,而是通过素养目标的渗透,将作业价值与育人有机结合。如统编教材上册第一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对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课后题自进行分析,提炼出本单元的双线结构目标:1.品读青春;2.书写青春诗歌。进而确定素养目标。立足此学习主题,综合考虑语文核心素养、课标对应要求、教材编写特点、学年段特点、单元任务等,确定本单元作业目标为: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学习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文学作品,感悟不同时代的青春芳华。3.以我手写我心,创作青春为主题的诗歌。
紧紧围绕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将作业目标对接单元学习目标,将目标条目化、具体化,据此设计相应作业任务,定向落实,保证素养自标、学习自标和单元作业目标在链条上的一致性。
二、四维视域
(一)链接高考要求,提升作业精准性。作业的创新性要建立在教学评一致的基础上,服务于高考考察要求,作业布置才不会旁逸斜出。这是我们围绕四维进行作业设计的首要指引。2024版高考试题分析中指出,要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如新高考I卷现代文阅读中的写作短评思路的试题,指向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学写文学短评”的学习任务。新课标Ⅱ卷现代文阅读试题关联鲁迅《社戏》沈从文《边城》等。这就促使我们要深挖教材,以教材为本开发作业资源。同时要研究透考点,才能更精准有效地与教材链接生发。到了高考复习,我们才深感考点与教材的深度链接,就为时稍晚了。势必要倒推高一、高二教学,强调以考定教,具体到作业布置一环,就是要及早筹谋,以高考要求重木构作业。比如,鉴于高考侧重考查多文本之间的比较,在《套中人》学习后,我们布置学生拓展阅读《边城》,从人物、情节、主题、手法等角度进行对比、构造表格或思维导图。旨在引导学生从小说的常见维度分析不同类型的作品,提升学生对人性及社会历史方面的思考。试卷题型的多样化,促使一线教师在作业选择上也要与时俱进,规避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应考模式在平时作业中大行其道。
(二)依托真实情境,增强作业驱动性。例如,必修上“生命的诗意”单元,我们设置了如下情境: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校园书香意趣,我校将举行“书香校园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并将在各班进行小组初选。此次活动要求选手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背景布置和配乐的朗诵表演,并说明选择这首诗歌的理由和你的理解。这是针对单元的一个情境设计,将诗歌的内容理解与比较鉴赏融入诗词诵读和审美活动中,最后学生要完成一个小组展演的综合作业。这其中有语文、美术和音乐的元素,体现出跨学科思维,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还让学生为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配插图,并阐述理由。
(三)聚焦多维比较,指向高阶思维。统编教材以单元的整体设计为基础,依据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确定学习内容。布置单元作业的时候就不能单一以课时、单篇为单位,而是要关注单元学习任务及要达成的素养目标,加强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统整性、关联性和递进性。基于大单元的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文本之间的统整与比较,因此我们会设计表格类作业、思维导图类作用,用比较思维贯通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对比的维度有很多:古今、中西的比较;不同体裁相同主题的比较;相同体裁相近主题的比较等。依据目标,我们统筹整个单元,将单元内文学作品进行群文纵向对比。比如:《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我们设计了人物、典型语句、性格特征、细节描写、写作视角、启发等维度的表格,让学生完成对两篇小说的对比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度。
(四)注重读写结合,落实单元任务。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翼。统编教材每单元都有围绕单元主题的写作任务。在作业设计中,写作任务也是必不可少。定位于传统大作文写作的有益补充,在实践中我们尝试过句子仿写、段落写作、文学评论、创意写作、朋友圈、调查报告等形式多样、关联情境的写作任务。在青春价值单元,我们设计以下作业:请结合本单元所学,以“致青春”为话题,写一首现代诗。后续班级作品将编纂成册。后续还让学生根据内容配插图,通过写作内化学生对青春价值的思索。深度学习强调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顺应深度学习这一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大潮流。
三、单元作业设计的反思
深度学习的特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整合性,注重高阶思维的能力提升、情境的创设以及迁移能力的培养。日常的不断尝试与反馈,证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作业设计探索是有价值的,我们试图构建的作业设计模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在作业设计中,根据学习目标多维统筹,设计出一系列作业任务清单(最好能形成序列和模块),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只有当作业设计精准地贴合学习目标时,才能切实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实践证明,将单元内零散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按照学习主题进行整合,独具匠心设计出的单元作业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对教学效果的益也是很大的。当然,基于单元视角的作业设计并非完全排斥单篇作业。对于重点经典篇目,我们仍可以围绕学习目标安排精细化作业,可以依靠配套练习册,也可以对标高考题型自己设计题目。比如,文言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们往往要单篇夯实,注重文言字词及传统文化的积累,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知识梳理类作业来夯实基础,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实践类作业提升语言巩固、运用能力。
【注:本文系2022年度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主题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课题批准号:ybzz22152)中期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0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