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视域下幼儿体育游戏的实践探索

作者: 苏建华

积极心理学着重于个体的长处、潜能与福祉,致力于科学揭示人类繁荣的根源,推动个人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幼儿,积极心理特质的培育涵盖自信、希望、乐观、坚韧、感恩等多个维度,这些特质不仅关乎当前的幸福感,更为未来的成功与幸福奠定基石。幼儿期是心理特质形成的关键期,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社交互动、挑战与成功体验,是培育积极心理特质的有效渠道。

一、积极心理与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在联系

积极心理是一种关注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领域,它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幼儿体育游戏是一种融合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的身体练习活动,它通常包含基本动作、情节、角色和规则,旨在通过有趣的方式促进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幼儿能够在情感、人格、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得到积极的发展,从而促进其整体心理健康。

二、积极心理视域下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原则

1.趣味性原则

鉴于游戏是幼儿的本能活动,体育游戏应富含趣味性,以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的意愿,并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乐趣。

2.适度挑战性原则

依据幼儿的发展阶段,设计具有适当挑战性的游戏任务,以刺激他们的探索欲和成就感。

3.合作性原则

重视团队协作,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互相扶持,携手完成任务,从而培育他们的社交能力。

4.安全保障原则

确保游戏环境及所用器材的安全性,彻底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全面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

三、积极心理视域下幼儿体育游戏的实施路径

1.构建安全多元的游戏空间

幼儿园应规划专门的户外与室内活动区,配置与幼儿年龄相宜的体育设施,例如秋干、滑梯及平衡木等,并严格确保活动环境的安全无虞,通过清除潜在危险物品、铺设防滑或软质垫料等措施,为幼儿提供一个既丰富又安全的游戏天地。

2.研发多元体育游戏方案

为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寻觅到乐趣与成就,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及兴趣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游戏,涵盖技能型、合作型及创造性游戏。技能型游戏可通过奔跑、跳跃、投掷等活动助力幼儿掌握基础运动技能;合作型游戏,如接力跑、拔河等,则能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与社交能力。游戏设计需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利用情境设置、道具运用等手段增添游戏吸引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3.实施精准指导与反馈机制

教师应细致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深入了解其兴趣与能力,据此灵活调整游戏难度与指导策略。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并教会他们如何避免意外伤害。同时,通过游戏情境让幼儿学会处理冲突、遵循社会规范。此外,教师应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与反馈,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技能,对他们的努力与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教师应从传统的指导者角色转变为观察者、引导者与支持者,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波动,并适时提供正面激励与引导。同时,加强幼儿教师的积极心理学培训,提升其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的专业能力,确保游戏活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4.家校携手共创积极环境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定期分享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表现与进步,共同为幼儿量身定制体育发展计划。家长可在家中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亲子互动,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助力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形成教育合力。

5.实施动态评估与持续优化

定期对体育游戏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收集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反馈意见,依据评估结果及时对游戏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以确保游戏活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通过持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不断优化游戏内容与指导策略,以满足幼儿不断成长与发展的需求。

【注:本文系“2025年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乐心健体:积极心理视域下幼儿体育游戏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24111639)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博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1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