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地理中考备考策略

作者: 陈锐嫦

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凝练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本质与育人价值。这些素养既是课程目标,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价值观。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实践与应用,旨在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新增的“学业质量”明确了评价标准,强调在实际情境中测评学生运用地理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知识迁移。

二、近年广东卷地理试题分析

广东中考地理注重基础与综合能力考查,题型经历“选择题 → 选择题 + 非选择题 → 全简答题"改革。近年来广东中考地理考查题型分为两大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2023年试卷难度上升,非选择题以问答形式呈现,突出综合性与初高衔接。整体难度适中,非选择题侧重考查综合思维与实践力,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跨学科融合趋势。

三、地理中考备考策略

1.利用社会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近年来,地理中考命题立足时代性热点问题,利用热点问题作为中考试题情境。最后复习阶段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又可以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运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结合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如“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用用图的优秀素质。

2.巧用图文材料梳理读图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处理图文分析题的时候,都需要学生认真读图。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图象表述的内容,分析、筛选已知的信息,找出有用的信息,以便解题。其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图例、标注,对图中的重点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对图文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应多使用不同类型的地图作为教辅,并鼓励学生经常使用地图册,查阅地图及地理相关知识,这对增强学生阅读分析图表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活用地理课本培养答题规范

回归教材却常常成为不少学生忽视的环节,以为利用教辅材料中的提纲、试题就能应付考试。纵观多年的广东地理中考试题,很多问题答案的设置是源自课本中某段话或某句话,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挖掘。课本中的活动题、阅读材料、插图都是中考题目的重要素材来源,复习时教师要重视对这些知识的拓展,要让学生去观察和分析,让地理内容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同时,还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上的语言作答,这些语言相对简洁且更具专业性和规范性。

4.借用典型图例培养发散思维

在中考题中,很多图形都是从课本中衍生出来的,只是试题的考查要求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运用“一图多想、多图并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教师需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每一幅图都要启发学生提出“在哪里”“有什么”到解决“为什么”。教师通过不同的设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同一幅地图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不断加深认知,逐步提高思维层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5.聚焦大单元,构建知识脉络

从近几年的地理中考题中发现,很多的非选择题都注重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自然环境中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分析各自然要素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分析因果关系,从而掌握答题规律。所以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夯实地理基础知识,还要进行地理大单元的复习教学优化设计,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形成各章节地理思维导图或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图,从而落实地理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两个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结合近几年的中考地理试题,可以清晰地发现,每年的考题都要求考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尤其是重要知识点。这种考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学生从课本的基础知识入手,对地理重点内容和知识进行认真复习,灵活运用。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建立个性化的综合归纳集,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梳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责任编辑 韦英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3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