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策略,提升单元作业实效

作者: 李凤菊

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碎片化、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优化策略:以学科素养为纲,构建单元整体作业框架;依托学习任务群,设计梯度化作业序列;创新作业形式,实施多元评价,实现作业从知识巩固向素养提升转型,促进学生学习的“减负增效”。

一、聚焦学科素养,瞄准“靶心”整体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文主题“彩笔绘生活”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素养编排的习作单元,围绕“把事写清楚,彩笔绘生活”这一核心任务,组成了“读写一体”的教学内容。因此,实际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聚焦学科素养,根据单元目标,充分发挥精读课文的示范作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桥梁作业,整合板块内容,将单元作业进行整体建构。引导学生逐步从读中学写,从仿写片断过渡到综合运用记事方法,引领学生从书本学习走向生活实践。

本单元以“彩笔绘生活”为主题,根据单元整体教学规划,相应设计单元作业的主题任务,让学生在单元作业整体训练中循序渐进地达成教学目标。

任务一:启动阶段,是单元导读课,设置“玩转知识乐园闯关”基础性作业,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任务二:探寻阶段,设计“探寻叙事顺序,领悟叙事方法"的学习任务,主要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因此,课后设计巩固性作业,如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麻雀》叙事三要素等。

二、依托学习任务群,围绕“靶心"整体推进

任务三:实践阶段,是运用叙事方法,彩笔绘生活任务。结合初试身手和单元习作设计实践性作业,如看图并发挥想象,用一段话写清楚比赛的过程。

任务四:分享阶段,主要通过《彩笔绘生活》佳作分享会,及《城南旧事》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评改、分享习作,通过读书交流会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三、创新作业形式,射击“靶心”重过程

为了改变传统作业单调重复,单元作业设计可以从布置作业的时间和内容形式上创新,设计各种走“心”作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

1.课前预学单,开启学习激兴趣

课时前置作业主要是通过学习小贴士和课前预习单,让学生在预学六步法“标段落、读课文、画字词、查字典、写组词、思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兴趣,既为后面集中时间探究精读课文叙事顺序和方法做好铺垫,同时也让老师了解了学情。

2.课中导学单,探究学习促思维

课中作业设计主要根据学习任务,设计了相应的课中导学单,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个个学习活动完成任务。如,教学《麻雀》一课,设计导学单:借助思维导图,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说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达成“了解按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单元教学目标。

3.课后拓学单,巩固拓展促提升

课后作业是单元作业的主要部分,既可以根据单元知识点设计基础目标作业,巩固学习内容,夯实基础;又可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设计语言发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核心目标作业,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根据学生语文素养发展需求,设计素养性作业,整合学科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四、借助多元评价,命中“靶心”促发展

作业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以改进教学,又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改变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家长参与性,把学生和家长纳入到评价主体中来,提升学生和家长对作业评价的重视程度。因此,除了教师采取“等级 + 简语”“符号 + 等级”“口头评价 + 书面评价”外,还可以设置星级评价。多元评价的内容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评价。

此外,还可以通过即时口头语言评价、多样书面评语等方式开展评价,低年级可以采取图形、符号、卡通图案作为评价载体,把刻“优”“好”“棒”“祝贺你”等字样,或学生喜欢的卡通图印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中高年级,可以开展作业评比“颁奖会”,给学生颁发“电子奖状”,还开展积分抽奖、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做作业的成就感,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选拔,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不用同一把尺衡量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设计分层作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确保学生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责任编辑 韦英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3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