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 + 科学”英语课堂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叶娟娟学科融合学习是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以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教学取向,它具有自的与手段的双重特征。从目的来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由人格、跨学科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手段来看,它是选择并综合各种信息、知识、手段、方法以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以及将学科知识情境化的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融合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新趋势。本文旨在探讨在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读写课Littleduck'sshadow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影子的秘密》的内容,以实现六年级英语学习课堂的学科融合,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
一、学科融合的意义
学科融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课堂中融入科学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英语课程内容。Littleduck'sshadow是一篇以小鸭子的影子为主题的阅读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同时了解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主要自的是为了借助小鸭子的影子问题来巩固和运用比较级,并在真实的语境下,学生体会lower and lower,longer and longer 的场景,以及older、smarter、taller等比较级词汇的运用。
(二)科学课程内容。《影子的秘密》主要介绍了影子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这部分内容与英语课程中的影子主题紧密相关,为学科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学科融合策略研究
(一)教学目标融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英语和科学两门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将两者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将英语课程中的词汇和句型学习与科学课程中的影子形成原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理解影子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内容整合。将英语课程和科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Little duck's shadow文本教学中,可以引入《影子的秘密》中的知识点,如光源、物体、投影面等概念,让学生在理解影子形成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影子的形成原理,并用英语进行表达。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英语和科学两门学科的评价标准相结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关注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鸭子在阳光下产生影子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影子的形成原因。接着引入英语课程Little duck's shadow,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
(二)新课呈现。1.在呈现新课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影子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文章,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与科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LittleDuck在看日落,当太阳越来越低,它的影子却变得越来越长。LittleDuck去问比它年长和聪明的OldTree为什么会这样:Whyis my shadow longer when the sungetslower?这个问题就是有关科学中影子的秘密的问题。而OldTree回答是:“Your shadow grows longerbecause you are growing taller.”有了三年级科学课堂上有关影子的形成知识为基础,学生们不难理解OldTree的回答是不太正确的。在阅读文本后的练习中,有一道选择题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困惑:
When is the duck's shadow longer?
A. In the morning.
B. In the afternoon.
这道题问的是:什么时候鸭子的影子更长?是上午还是下午。如果仅从文章中解读,似乎答案是B:下午。但如果从科学角度来说,这道题就没有答案了:一天中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太阳高度角的改变,上午由长变短,在中午达到最短,下午再由短变长的。所以上午和下午的影子长短是不断变化的,没有具体的时间点,所以没有办法比较。教师借助课件里的圆柱影子的变化进行解释,如图1和图2。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太阳越低时,影子越长;当太阳越高时,影子越短。


2.文本后有两道讨论题:Think and discuss :
(1)Do you agree with Old Tree? Why?
(2)Can you answer Little Duck's question? What's your answer?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43.pd原版全文
显然OldTree的答案是站不住脚的,OldTree这样回答是为了让LittleDuck容易理解些。实际上影子变长并不是因为个子长高了。学生们都能回答第一个问题:No,Idon't.但后面那个“Why"学生用英语表达有些困难。于是,教师先通过课件,展示小鸭子在早上和下午太阳光不同的高度的变换下影子的长度也在相应地变换,接着通过手电筒、小鸭子玩具和课室里的墙壁来现场模拟太阳光从不同高度照射在小鸭子身上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变化,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影子变化的原理,再次给出答案:The shadow changes becauseof the height of the sun. The shadow isgetting longer because the sun angleis gettingsmaller.为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准备好的木圆柱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来观察影子长短的变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巩固练习。通过设计一系列与影子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画出不同光源下物体的影子,学生需要观察、记录和分析影子的变化过程,并用英语描述影子变化的特点。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制造出特定的影子效果。
(四)拓展延伸。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影戏、电影放映等。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英语介绍其他与影子相关的现象或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
五、教学效果与评价
(一)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影子实验中,学生需要观察、记录和分析影子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科学的结论。通过这种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增强批判性思维。在英语读写内容学习和实验讨论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发现和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反思。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勇于质疑和挑战现有的知识和观点。通过本次“英语 + 科学”的学科融合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还学会了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同时,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有效激发,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结论
通过在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读写课Littleduck'sshadow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影子的秘密》的内容,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英语学习课堂的学科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可以培育他们的科学素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通过学科融合主题学习,学生能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林平珠.小学“英语 + 科学”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2023,1:2-6.
[3]王建平,李振东.小学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内涵及课堂构建[J].英语学,2022(2):33-37.
责任编辑 徐国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14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