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他一个奇特瑰丽的想象
作者: 李华平
【编者按】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曾经教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后来的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系我国少有的“全学段教师”,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我刊曾经发表过他的《秋天的怀念》《故都的秋》《六国论》《氓》等课例,这些课例均以浓浓的“语文味”而深受读者喜爱。本期发表其《北冥有鱼》教学实录,以飨读者,并回答“情境创设”“任务设计”等新课标实施难题。
授课者: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授课班级:重庆市南渝中学初一年级元培班
授课背景:重庆市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卓越课堂建设研讨会
授课时间:2024年3月27日
一、预习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北冥有鱼》请大家拿出课文,我们先一起朗读一遍,“北冥有鱼—”,起。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看来大家确实不愧我们元培班的称号。我刚才看了,同学们都了预习,只有一两个同学没有做笔记,估计也都是预习过。那我们交流一下。预习时都做了什么?
1.交流预习过程
【PPT展示:
活动一预习交流
你预习时都做了什么?】
生1: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于它的理解还是非常重要的。深层理解之前,要先理解本身的字义句意之类的。我会先浏览课文注释,然后其他不懂的,先勾画,然后运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查找,然后就可以把整篇文章初步翻译,然后自己翻译完了之后,再进行深层的理解。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她有一个词说得特别多,哪个词?(生:然后)“然后”,对了。其实这是我们平常在说话和交流过程里经常出现的口头禅,需要尽量避免。现在你把这个词去掉,用一、二、三、四的方式来说一下,你预习都做了什么。
生1:一是浏览课文上已经标注出的注释;二是将不理解的勾画出来;三是通过字典查找;四是全文翻译。
师:大家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生鼓掌)非常好,立即改正。我们今后在读书、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尽量少用“然后,然后”或者“嗯,嗯”之类的词语。其他同学有没有这样的毛病?
生(多数):有。
师:有一点的举手看一下。(多数学生举手)有这样毛病的还不少啊。今后都注意一下。
2.交流收获与困惑
师:下面我们看第二个问题。这次预习你最大的收获或感悟或困惑是什么?
【PPT展示:
这次预习最大的收获(感悟、困惑)是什么?】
生2:首先我是借阅了《庄子》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一下,感受到庄子的技巧、理论,他与诸子百家大多数不太一样。那些百家都是现实主义的,他是浪漫主义。所以我感觉他的文风很值得我去学习。然后,我很大的一个困惑就在于,他这篇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我感觉挖掘了很多,还是没挖掘出最深的层次。
师: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庄子跟其他诸子百家不同,他是浪漫主义。什么是浪漫主义?
生2:我觉得浪漫主义应该是和现实主义区分的。
师:什么又是现实主义?
生2:现实主义是更多偏向于实事的,浪漫主义是更多偏向于想象。
师:浪漫主义偏向于想象。(一生举手)你还想说?你补充。
生3:我觉得现实主义重点是象,浪漫主义就是意。这篇《北冥有鱼》,它主要是偏意的,想象特别丰富。我最佩服庄子的就是他的想象,北冥都无法装下它(鲲)。我最大的困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一—是我想在这节课上了解的。
师:什么东西无法了解?
生3:翻译的话,其实我能浅薄地知道。但是背后他想表露出来的应该是一种精神或者一种现象,这是我不懂的。
师:哦~你今天有一个很独特的说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解释很独特。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我几十岁了第一次听到。他说现实主义是象,浪漫主义是意,大家觉得有没有意思?还真有点儿那意思。意就是想象的,象是现实的。虽然这种说法很独特,但是我们今后再碰见这一类学术类名词术语时,还是要尽可能按照学术界通用的说法去理解。
好,再请一个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感悟、体会。
生4:我在读这篇课文时最大的感悟,就像刚刚那位同学说的,它是一篇浪漫主义风格的文章。我感觉他的想象非常真实,就好像发生在现实里,比如说这段有一个描写“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我觉得庄子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师:怎么发生在现实里、很真实,这一点就值得学习呢?
生4:因为我平时也喜欢写一些想象类的东西,写完之后会有读的习惯,但我自己读起来都感觉写得不太真实。我就特别想了解一下如何把想象的东西写真实。
师:哦,把想象写得真实。你想成为第二个庄子,是吧?很好,掌声送给他,我们鼓励一下。
(生鼓掌)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感悟、收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等会儿在学习过程中再逐渐解决,也有些困惑说不定要留到课后,甚至有的困惑我们还要留到这一生去理解。庄子的语言,内涵非常深刻,不是我们一节课的学习所能完成的,只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生补出后半句)你们听说过这句话,是吧?什么意思啊?
(众生笑)
生5:这句话的意思我现在还不能翻译,但如果以后学到这篇课文我应该就能翻译出来。我只是单纯地听说过这句话,但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意思,这也算是我这节课的一种困惑。
(师生笑)
师:好聪明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意思懂,我说不出来。其实在生活中,这个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庄子的文章,我们在读的时候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不过没关系,意会的我们将来也可以言传。
3.注意重点字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yj20250315.pd原版全文
师: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笔,看屏幕画圈。
【PPT展示:提醒注意
1.七个实词:
怒、志、抟、扶摇、去、野马、是】
师:有七个实词,请在课文中把它们圈出来。圈点勾画是语文学习的常规武器。
(生认真圈画)
师:好,圈出来了。这几个词里,有没有你觉得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的一个词?
生6:我认为应该特别注意“怒”这个词。因为“怒”现在是愤怒的意思,看注释发现它却是“振奋”的意思。我觉得有点像“心花怒放”中的“怒”,精神比较振奋,很放得开。
师:我们这个同学理解得非常不错。虽然两个词古今有异义,但是有相通之处。
生7:我觉得是“野马”。因为“野马”现在的意思是指未被驯服的马匹,在课下注释中可以看到“野马”却是指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师:对,非常好,这个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野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野马,是雾气
我们再来看虚词,请大家圈出来。
【PPT展示:提醒注意
2.三个虚词:
(1)鹏之徙于南冥也。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亦若是则已矣。】(生认真圈画)
师:这三个虚词,你觉得哪一个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生8:“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中的“其”需要注意。“其”在注释里面是一个代词,代大鹏,
师:代指大鹏?同学们觉得她说得对不对?
生9:不对。我觉得应该是“天”,也有可能表示选择。因为如果按照她说的是代词的话,可以看到这句意思是“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根据前文的意思,这个“它”不可能是大鹏。就算如果是代词,也只能是“天”。
师:掌声送给我们这位同学。(生鼓掌)他很善于通过注释来推断这个词语的含义,不是大鹏。大家看看,注释对这个“其”是怎么解释的?表示什么?
生(齐):选择。
师:好,请大家在旁边补充一下:“其其…”,这两个“其”连在一起,是一种表示选择的句式,“是…还是……”
(生认真批注)
师:非常好。带着我们刚才对这些实词、虚词的理解齐读一遍课文。一起来,“北冥有鱼——”,起。
(生齐读)
二、插图设想
1.设计插图师:请看屏幕。
【PPT展示:活动二插图设想
《语文》教材编辑请一位画家给《北冥有鱼》文本画一幅插图。在开始作画之前,编辑与画家分享了自己关于这幅插图的设想。
如果你是这位编辑,你想给画家分享(交流)一些什么呢?】
生10:在这幅画里鲲和鹏都要表现出来,但是主体只有一个,鹏,需要强调。因此可以把画分成左右两边:左边可以画一个鲲的后半身;右边画一个鹏和它的翅膀,这个鹏的表情应该是凝重又有一点痛苦的,因为它化形的过程也是变态的过程,形态转换成了一种鸟。然后把海和山突显得很小,因为“不知其几千里也”。还可以夹杂一些很高的浪花,盖过山和海,这样就能把鹏硕大雄伟的气势给画出来。
(生鼓掌)
师:这个编辑太厉害了,我明天就把他送到北京去当语文教材编辑。(生会心笑)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说鲲变成鹏的时候,还要画出凝重、痛苦的感觉。为什么要画痛苦的感觉?
生10:因为它本来是鲲,为了自己的理想从鲲变成了鹏。鲲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但鹏连大海都看不上了,它想要奔赴星辰。所以我觉得想要成大事,肯定要经过一些痛苦的努力。而且它是“化而为鸟”,这种体态的变化肯定也很艰辛。
师:哦哟,掌声再一次。太厉害了,真不愧是元培班。(生鼓掌)好,下面哪个同学来?
生11:如果我是这位编辑,我会把这种海天的广阔表现出来。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大鹏它追求的是无边无际的天,是星辰,是日月。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因此理想的追求应该是无止境的。而且,庄子的写作风格,还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天空看地是不一样的,而地望天又是另一番景色。大鹏在高阔的天上,我们在地上,可以画出这种空间的融合感,天地之广阔,我们将要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
师:你跟他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他说要把大鹏画得大一点,其他变得小;你要把天地弄得大一点,把鹏变得小一点。同学们觉得谁更符合文
本要表现的情形呢?
生12:我觉得那位男生的更好一点。因为庄子的文章其实是想表现自由的感觉。那个男生说了,鲲化为鹏的过程应该是冲破海的束缚,然后去奔向更加广阔的天空。古人肯定会觉得海是有限的,而天空望不到边际。所以说,幻化的过程把大鹏之大体现出来,应该更能突出庄子的想法。
师:那如果按照刚才这位女同学的看法,把天地画得更加广阔一点,把鲲鹏变得小一点,又有什么问题呢?
生12:文中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且它“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那说明鹏是以一种伟大而壮观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把鹏画得比较小的话,就会有狭小的感觉。
师:渺小。鲲鹏就变得
(一生举手)
生13:我可能更喜欢那个女生的说法。
鲲鹏幻化的过程,从详略来看,在文章中占的篇幅是比较小的。我觉得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比方说,“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上的风推动鹏起飞;后面还有“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释的意思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我觉得把这个鹏画小一点,把天地画大一点,主要就是想突出万物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
师:哦,虽然鲲鹏大,但天地更大。有道理,两方都有道理。
生14:我取两方观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yj2025031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