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创新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思考
作者: 李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2-0109-04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socialeconomy,theenergyindustryhasgraduallbecomeanimportantforce afecting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developmentoftheenergyindustryinthedigitalageisanimportantcontent relatedtonationaleconomyandenergysecurity.Intheprocessofmarket-orientedreform,energyeconomicsprovidesmore ideologicalbasisandbasisforthedevelopmentoftheenergyindustrypromotingtherationalalocationofenergyinthesocial economy.Theconstructionofenergyeconomicshasreceivedmoreatentioninrecentyears,anduniversitiesshouldcontiuously inovateteachingmethodsandassessmentmethodsinaccordancewiththe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situation,inorderto trulypromotethedevelopmentof modernenergyeconomy.Thearticleexploresinnovativeteachingmethodsandasses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nergy economics and common problems in current teaching.
Keywords:theeraofdigitalintellgence;EnergyEconomics;innovationinteacingmethods;innovativeassessmentmethods; strategy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源是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性资源。在当前数智时代,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利用等都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进行创新变革,才能不断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能源经济学研究的是能源生产、分配和利用过程中的经济问题,通过对经济规律的探究解决能源相关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配置和管理问题。对于中国而言,不仅面临与其他国家类似的能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和挑战,还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约束。在数智时代快速发展和“双碳”目标的约束下,如何更加准确地把握能源与经济发展以及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应对能源挑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政策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发展,改善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开设能源经济学专业课程,从宏观微观、产业链和技术特性、研究方法论等多个角度展开理论研究和教学指导,但是由于能源经济学理论覆盖面较广,当前的教学中存在课程体系不规范、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方式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教学和研究效果不理想,影响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能源经济学的创新发展。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设能源经济学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建设和能源经济研究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一能源经济学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论体系分析
(一)从不同角度认识能源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成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最基本物质基础,能源经济指的是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能源参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利用等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经济学是在我国能源形势发展推动下形成的学科,专业课程中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具有交叉性和前沿性特征,在当代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源经济学的专业课程教学框架以能源经济以及能源战略与政策的研究为主要内容,把握现代能源经济、能源金融、能源贸易、能源政策、能源管理和能源战略等问题的发展趋势,系统化地讲解了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能源市场、能源价格、能源贸易和能源金融等核心问题。
中国的能源经济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能源系统工程研究,以1981年2月天津大学举办的“能源系统模型学术讨论班”为标志,自此之后实现了快速发展。能源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能源经济学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完善,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理论体系的构成,为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依据。
1研究体系一一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视角
能源经济以能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能源的战略选择、能源的融资、能源的预测和能源企业的组织形式等,探究能源的效应与效益等,进行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能源技术经济评价、国际能源合作等。能源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从宏观视角需要考虑到国际、国家乃至于区域等各方面的因素,在这些视角下详尽分析地缘政治、能源安全、能源战略、能源效率、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能源公平以及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中观视角则主要研究内容为能源产业的优化与管理,具体包括能源产业的行政管制、经济管制和税收补贴等多种形式。从微观视角分析能源市场和能源终端消费者的各种行为,例如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能源供需平衡优化等。能源经济学研究体系如图1所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227.pd原版全文
2研究内容——从产业链和新技术的视角
从产业链和新技术的视角来看,能源经济学的内容架构依据能源种类丰富多样,细分领域很多,每个细分领域的特点均不相同。例如能源市场与价格,主要分析能源市场的运作机制、能源价格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如供需关系、政策调控等;能源安全主要探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能源安全的威胁和应对策略,以及国家能源安全政策;低碳经济与能源政策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推动经济向低碳转型,以及相关的能源政策制定。某一领域细分可以进行窄而深的课程教学,同时也可以将整个能源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广而全的教学。从研究内容上看,当前我国的能源经济涉及多个不同品种的能源以及相应的技术,因此能源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也受到整个能源产业链的影响。能源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能源分类的角度又可以具体细分为传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经济学、电力市场经济学和新能源经济学等,主要涉及不同种类能源资源的勘探、开采、生产、输送、配置、市场和利用等环节。
3 研究方法一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视角
在能源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中,通常以规范的定性和数理模型等方法开展研究,这些方法可以为能源经济学中的能源供需分析、能源环境税收、资源配置优化等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在能源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中,除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外,能源供需定量分析、局部均衡模型、LEAP模型、MARKAL模型和CGE模型等均为广泛使用的模型,为能源市场建模等提供实证方法和必备依据,保障能源经济学得到理想的研究成果,促进实际能源市场的发展。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等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除了博弈论、政策评估、机制设计之外,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软件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使得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更加细致、准确。
(二) 能源经济学专业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特点
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课程知识理论体系呈现出与传统经济学既有关联又不同的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能源经济学是属于经济学领域内的一个分支,与经济学教学内容相比,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着重研究的是能源与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系统的关系,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为能源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可以从更加微观的角度为能源技术经济发展提供依据,推动能源领域工程经济的实践。
第二,能源经济学的研究要定位在为能源经济管理实践提供依据的角度,在基础性方法和理论之外强调管理决策实践。因此同时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第三,能源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和能源工程等交叉融合的学科,融合性和发展性意味着能源经济学需要紧随时代发展形势而不断创新,实现理论体系的持续完善。
二传统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中的常见问题
能源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覆盖多种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难易度也各有不同,不断更新的能源经济形势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也因此暴露出来。
(一) 缺乏科学统一的教学理论体系
能源经济学教学中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理论,可能出现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或者冲突的情况。都与能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气候变化经济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叠,例如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内容是能源经济学专业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但同时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中也会涉及这方面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分析,造成课程内容的重复和教学时间的浪费,甚至还可能产生相互矛盾的理解和观点。
(二)缺乏创新有特点的教学方法
当前高校中的能源经济学教学中大多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能源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图表、模型等知识,学生被动接收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源经济学具有交叉融合性、实践性和技术关联性等特征,对于部分学生尤其是非工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在改革能源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结合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能源经济的理解。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教学时长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体系下,能源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长普遍较少,这样的教学时长使得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仍然浮于表面,不能充分认识能源经济学的广泛内涵。高校应结合教学自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合理分配教学时长并配置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在符合教学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培养学生掌握能源经济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四) 缺乏与时俱进的考核方式
传统高校的能源经济学考核方式是书面考试,教师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整合起来算出总评成绩,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考核方式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仅停留在书本上,无法判断是否真正掌握了能源经济学的深刻内涵,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创新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策略
(一)完善能源经济学课程体系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和能源经济形势下,高校开设的能源经济学课程需要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教学的高效性,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22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