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产业校企融合: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 陶雪 龙怀 朱建华 戴传鑫 鲁毅 罗怡 刘运坤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2-0152-04

Abstract:BaijiuindustryisapilarindustryinGuizhouProvine,andalsoacharacteristicadvantageindustry.Thegreen andhighqualitydevelopmentofBaijiuindustryurgentlyneedsalargenumberofresourceandenvironmentalapliedtalentswith "excelentcomprehensivequalitystrongpracticalabitiginnovationlevelandstrongsocialserviceability"Theitegation ofschoolandenterprisedevelopmentisthekeytosolvethisdemand.Inviewoftheproblemssuchasthemismatchbetween talentcultivationandtalentdemandofBaijiuindustry,thegapbetweenthecuriculumstructureandtheactualproduction,and thelackofstudentqualitytoeetthejobrequirements,theteachingteamfocusedontheintegrateddevelopmentofscholsand enterprises, built an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y leading + enterprise running+school enterprise integration",created a "four new"currculumsystemtolinkthehigh-quaitydevelopmentoftheindustryandexploreda"fourround"talentcultivation strategydrivenbyprofesionalqualityThisstudyconstructsascientificandreasonableapliedtalenttrainingmodel,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alent training in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school enterprise integration.

Keywords:Baijiuindustrysoueandenviomentalmajors;scholenterpriseintegratin;talentcultivatiomode;localdustry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提出,贵州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贵州。白酒产业是贵州省支柱产业,也是特色优势产业。酿酒过程中,废弃物产量大且集中,目前白酒产业废弃物如酒糟、酿酒废水、废气等资源化利用效率低,生态友好性差,白酒领域的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影响我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白酒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亟需一大批"综合素养优、实践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校企融合发展是解决该需求的关键。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国有大型企业面向酿酒产业举办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茅台学院围绕酿酒副产物资源化及生态环境治理,设立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资源环境类专业。因此,开展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至关重要。针对人才培养与白酒产业人才需求不匹配、课程结构对接生产实际不紧密、学生素养不满足岗位要求等问题,本研究立足酒产业人才需求,开展资源环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服务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资源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地方院校中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立足产业校企融合: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0 理论与实践脱节。许多地方高校在培养方案设置上理科特色明显,工程特色淡薄,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立足产业校企融合: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1 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由于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学生在环保领域工程设计、技术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培养。 立足产业校企融合: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2 缺乏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部分高校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限制了学生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立足产业校企融合: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3 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一些高校尚未建立起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立足产业校企融合: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4 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部分高校尚未构建起“基本技能 arrow 专业技能 arrow 创新能力”多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237.pd原版全文

通过分析、总结茅台学院这两大专业的人才培养,发现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重点体现在: 立足产业校企融合: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5 校企融合育人运行机制不畅通,人才培养与白酒产业人才需求不匹配。企业参与度不足,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校企未形成稳定的互促束机制,产教融合育人成效达不到白酒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立足产业校企融合: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6 课程设置对接白酒产业不紧密,教学内容不适应其高质量发展需求。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没有充分对接白酒产业,没有体现学校、区位产业特色,课程不适应白酒产业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对人才的需求。 立足产业校企融合: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7 职业素养培养不充分,拥有能力不满足白酒产业相关岗位具体要求。在价值引领、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方面的人才培养显得不足,造成岗位胜任能力不够[7-8。上述问题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更难以为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资源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教学团队针对茅台学院资源环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白酒产业人才需求不匹配、课程结构对接生产实际不紧密、学生素养不满足岗位要求等问题,依托教育部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酒糟循环利用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研究)等平台、项目,聚焦校企融合发展,构建了立足白酒产业、校企融合发展的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

(一)构建"产业引领 + 企业办学 + 校企融合"的人才育人机制

一是立足白酒产业,依托茅台集团资源优势和集团《关于支持茅台学院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及系列子方案,形成了“一核多副”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体系。二是落实“以产助教、以教促产"的校企融合发展理念,一方面邀请产业导师走进课堂,另一方面引导师生聚焦白酒产业、企业发展实际问题,校企合作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良好格局。

(二)对接白酒产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

面向白酒产业科技发展,通过新课程思政挖掘、新课程结构优化、新课程内容建设、新教学方法构建四个方面,打造适应产业发展的“四新"课程体系。围绕生产实际,建设酒糟资源学、酿酒环境与设备、赤水河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等特色课程,对接培养适应白酒产业绿色发展的人才。

(三)打造价值引领渗透课堂、实践教学深入企业、创新与竞赛激励学生、服务社会的“四轮"驱动策略

“一轮”驱动是依托茅台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级学生样板党支部创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索“赤水·丹心”党建品牌,开展“门门课有思政”酒都生态论坛、废物回收竞赛、赤水河巡河等活动,营造生态文明意识等价值引领良好氛围;“二轮”驱动是依托10家产教融合基地,围绕产业生产实际,开展项目式实践,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三轮”驱动是依托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创新团队等平台,围绕产业技术问题,引导师生开展科创活动,激发创新热情,提升创新能力,参加“互联网 + ”等学科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四轮"驱动是引导学生参与赤水河巡河、废弃回收、生态文明宣传、科技“三下乡”校企合作科研等活动,提升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图1)。通过“四轮"驱动策略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

立足产业校企融合: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8
图1“四轮驱动"人才培养策略

三资源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处

(一) “立足白酒产业、校企融合”的资源环境类人才 培养模式新

针对校企融合育人运行机制不畅通,人才培养与白酒产业人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依托龙头企业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核多副"实践基地。面向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技术,校企融合发展,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实践指导、创新研究和师资培养等,构建“专业 + 课程 + 基地 + 师资"全方位校企融合实施路径,解决产业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壁垒(图2)。形成“以产助教、以教促产"的校企融合发展良好生态。

(二)对接产业绿色发展的资源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新

面向白酒产业资源循环、生态保护领域理论与技术,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在传统资源环境类专业课程基础上,从新课程设置(建成了一批如酒糟资源学等对接白酒产业的特色“金"课)新课程思政挖掘(构建了系列如生态文明意识、环保法治、工匠精神等思政案例)、新课程内容建设(建设白酒产业资源循环或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前沿知识、技术,并融入课程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践各环节)新教学方法(探索出专题汇报、项目式实践、企业技术探究等系列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构建对接产业发展的“四新"课程体系(图2)。

(三)对接产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驱动策略新

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素养培养不充分,学生岗位能力不满足白酒产业岗位具体要求,以“四轮"驱动(价值引领渗透课堂、实践教学深入企业、创新与竞赛激励学生、服务社会)为抓手(图2),建立通过思政元素进人培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教案、课堂教学、产业实践、创新研究、学科竞赛的“七进”方式,将价值引领融入教学全过程,构建“浸润式"价值引领体系(图2)。依托10家产教融合基地,围绕产业生产实际,形成项目式实践。围绕资源循环、生态保护,校企、师生共同开展创新研究,将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凝练创新研究成果,参加“互联网 + "等学科竞赛,提升学生获得感。引导参与赤水河巡河、废物回收、生态文明宣传、科技“三下乡"等活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23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