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育人实践
作者: 亢淑梅 李雪 陈书文 包硕 王茜 金辉 滕莹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2-0177-04
Abstract:Newrequirementshavebeenputforwardforthecultivationofinovativetalentswiththegoalofcontinuously deepeningconotationconstructionandpromotinghigh-qualitydevelopmentunderEmergingEngineringEducation.Adheringto thefundamentaltaskofcultivatingmoralityandcultivatingtalents,weaitocreatea"metalurgicaloriented,scholenterpise cooperation,practicalfocusndcivatepractical,ardworking,anddaptableseniorspecializedtalents",andcaryoutactical trainingforideologicalandpolitialeducationteamsinthecurriculum.Onthebasisoftheearlycurriculumteachingreform,a scholenterprisecooperationandcolaborativeeducationplatform,afourinonepracticalteachingplatform,teamresearchand education,andafourstepteachingarchitectureconstructionhavebeenproposed.Theorganicintegrationof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lementsandprofessionalknowledgepointsinthecuriculumhasbeeninnovatedinteachingmethods,andthe curriculumteachingobjectives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bjectiveshavebeensynchronizedtoachievethe fundamentalrequirementsofmoraleducation.Thecrossintegrationofdisciplinaryteamsandteachingteams,thecourseteaching contentkepingupwiththetimes,bringingscientificresearchcasesandcuting-edgedevelopmentofmaterialsintothe claroom,establisingaalentcultivationmhanisatitegatesclassroomducationndinovatieducationprovgte qualityofeducationinthecourseofmetalcorosionandprotectionprinciples,andstrengtheningtheroleofprofessonalcourses in guiding students' thinking,value,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Keywords:emergingengineringeducation;currculumideologyandpolics;integratingeducationwithscientificresearch; cultivating virtues and morality; teaching team
近年来,随着具有优异性能及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的迅速发展,当今高校材料类专业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是目前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强调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形成人才培养高地。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团队目标就是建设一支既具有高水平教学能力,又具有科学创新思维的教研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技术领域对于材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工科专业应该紧跟教育部关于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思想,将材料类专业建设在固有的基础上,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以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服务生产及科研单位、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工程师素养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华中科技大学陈刚等4提出课程建设应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设计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实施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科研成果注人教学设计,建设国家级、省级及校内外平台联动的教学科研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等多平台联动的共享式教学框架,组建了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特色鲜明的优秀教学团队。
结合科技大学"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特色,结合材料类专业自身特点,以培养电化学材料合成与制备、金属腐蚀与防护、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表征等相关行业和领域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建设了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团队,现教学团队共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其中8人具有博士学位。本团队教师长期从事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工作,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相结合,具有完成组建材料化学课程思政团队所需的经验和能力。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以及在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曾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思政专项)教育厅教改项目、校级思政专项教学改革等教改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基金项目多项,曾获省微课大赛二等奖、省思政课教学大赛二等奖、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校优质课堂奖、校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校一流本科课程及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多项奖项。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专业教师能够融科研实践、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于一体,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力求将团队建设成为能够胜任新工科材料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243.pd原版全文
本文从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出发,秉承科技大学“博学明德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从专业类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制定切实可行创新性改革措施,包括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团队科研育人、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建设相融合构建并实践了培养材料类新工科人才的团队建设举措,现将具体建设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立体化育人
(一) 思政引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新时期企业及科研单位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以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对满足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全球化网络信息时代下,材料科学研发速度更新加快,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具有重要的科技研发基础,还具有国家、省、市级平台优势,而生产及研发单位则具有技术产品新颖,与需求接轨,还具有系统的产业链优势。作为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院校如果与相关企业协同育人,可将科研优势与市场需求结合,从而有助于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及工程师素养。
团队教师积极落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材料表面防护、钢铁冶金概论、创新创业专题讲授过程中,以及本科生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邀请了钢铁公司高级工程师、新能源材料及化工企业优秀校友等为学生做讲座,并聘任为毕业设计兼职辅导教师,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接触企业的先进生产工艺,树立学生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团队教师定期与本专业相关企业专家进行交流,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教材、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极大地贴近当代企业对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促进了教师的自我能力的提升。通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材料综合训练是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团队通过产学研平台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材料综合训练实践体系改革,建设校内高水平材料化学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与企业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结合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建立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材料综合训练与专业实习、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论文相结合,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今后就业及研究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科生经过大一、大二、大三的理论知识及基础实验学习,为更好地形成综合的思维方式,结合往届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就业及考研方向,在大四期间打造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材料化学教学进程中,第七学期开展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表1),生产实习及材料综合训练实践课程(表2),第八学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且将综合实验模块内容,生产实习厂家,材料综合训练题目及毕业论文题目有机结合,环环相扣,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和技术工作的能力。围绕材料化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校内校外实验条件,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开展模块式综合实验,系统完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为与企业进一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材料综合训练,将企业实际问题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引入课堂,建立课堂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学生通过联合导师指导,查阅资料,对我国材料化学领域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前沿问题增进了解,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防腐蚀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必然导致未来社会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质疑,因此充分利用高校教师开展企业横向项目及国家、省级等纵向科研项目的有利条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科研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材料领域理论前沿以及在企业技术开发中的最新发展动态。
当前形势下,新材料制备及应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技术革新飞速发展,但是人才的培养质量与企业科研单位的需求不能完全匹配。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将教师的科学研究引入课堂,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之间良性互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防腐蚀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人才与科技的“三位一体”,强调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性。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设计应将企业需求及科技发展成果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否则,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脱节
(三) 价值引领团队科研育人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团队和钢铁腐蚀与防护科研团队有机融合,团队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等项目,主要有熔盐腐蚀及电化学、高温防护涂层、激光表面改性,高氮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优化设计及其局部腐蚀机理研究,高锰钢海洋环境腐蚀失效行为研究,易切削性耐腐蚀模具钢性能研究,激光熔敷 增强Fe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等紧密结合材料腐蚀领域热点及前沿问题。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基础理论或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相关科研成果作为金属腐蚀与防护教学案例,可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还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更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增进了解的同时,达到主观上更愿意主动学习的自的,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热情增加,项目质量提高,增强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本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24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