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活动与产出活动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差异性

作者: 徐浩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融入语言教学活动,一直是研究和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过去,我们往往从思维品质的分类出发(如逻辑性、批判性等)来设计教学活动。然而,这种做法相对忽视了语言教学活动本身的多样性及其对思维能力培养的综合影响。总的来说,语言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理解活动与产出活动两大类。理解活动主要涉及听、读、看,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在接收和理解语言信息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技能,深入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在逻辑和含义。产出活动主要涉及说和写,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产出活动中,学生需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产出新颖、有深度的语言表达。这一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可见,理解活动与产出活动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即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中小学英语教学应综合考虑理解活动与产出活动的特点,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同时,我们应在两类活动中找到平衡点,确保学生在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理解活动与产出活动在思维品质培养上的差异性问题,我们不能将其绝对化。因为理解活动或产出活动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内在多样性。以阅读活动为例,它通常被视为一种理解活动,但其所能培养的思维品质并不仅仅取决于这一属性。更重要的是,阅读活动所依托的语篇本身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一个逻辑结构并不显著的叙事语篇,可能并不适合用于培养逻辑思维,因为它没有提供足够的逻辑框架供学生分析和推理。然而,这样的语篇却可能更适用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因为它所描绘的场景、人物和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语篇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灵活设计教学活动,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阅读活动在思维品质培养方面的潜力。

理解活动与产出活动在思维品质培养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是我们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必须重视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语言活动本身的多样性和语篇特点等其他因素对思维品质培养的影响。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