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实践

作者: 黄银玲

引言

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初中写作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单元输入与输出呈割裂状态。在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会按照阅读、听说、语法的顺序开展教学,最后进入写作环节。然而,教师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往往缺少为写作教学搭建主题内容、语言等框架的意识,致使学生的输入与输出脱节,无法顺利迁移单元学习内容,写作能力难以提高,单元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李宝荣,2022)。第二,学生写作内容套路化、浅表化。在教学实践中,写作往往以课后作业或应考任务的形式呈现,因此学生的套路化写作以及写作中的语言准确性、丰富性、得体性问题层出不穷(张金秀、蔡琼,2022),写作内容缺少深度。第三,部分教材的写作任务设计难以满足单元整体输出、学生内化所学的需求。如某版英语教材中,单元阅读板块的语篇是关于肢体语言的记叙文,实践板块的语篇是关于眼神交流的说明文,而单元写作任务却是写一个留言条,与阅读语篇缺少衔接。此外,个别写作任务真实性不高,导致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和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此类写作任务进行设计和改编的意识。第四,写作评价单一化。教师缺少多样化的写作评价手段,忽视过程性评价,难以激发学生持续的写作热情,师生之间也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和互动。

笔者认为,教师缺乏在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开展写作教学的意识,是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虽然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已经达成广泛共识,但当前许多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往往更聚焦阅读教学设计;相比之下,写作教学仍以一节独立写作课来呈现,教师对写作与单元的整体关联还缺少更深入的认识。事实上,写作与单元内容密切相关,写作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本文结合单元教学实践,提出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路径,以期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与单元写作教学的结合

逆向教学设计理论由Wiggins & McTighe(1999)提出,包含三个实施步骤。第一步,明确预期学习结果。教师要基于教材和学情制订学习目标,涵盖知识迁移、意义构建、掌握知能三个维度。第二步,确定恰当的评估方法,即确定学习真实发生的证据。为此,教师不仅要设计评价标准,还要确定表现性任务,以考查学生能否达到预期学习结果。评价方法可包括一般性了解,如口头提问和课堂观察等,也可包括考试和实践活动等。第三步,基于目标和评价规划相关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时刻关注通过什么教学活动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以及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Wiggins & McTighe ,2011)。逆向教学设计以预期学习结果出发,预设整体教学目标,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而教学评价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在单元教学中运用逆向教学设计,能体现单元设计的思维过程,具有连贯性和顺序性(赵钰莲,2018)。

将逆向教学设计理论运用到单元写作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首先,基于逆向设计的单元写作教学强调目标制订,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方向,整体把握单元写作教学;其次,提前确定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细化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最后,“以终为始”的单元写作教学设计思路强调教师要注重各课时教学与单元写作教学的关联,在课时活动设计中要融入铺垫性任务,避免输入与输出的脱节。在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王慧,2022)。因此,逆向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拓宽单元写作教学设计思路,促使教师思考在单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如何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写得更好、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归纳了初中英语单元写作逆向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明确单元预期写作成果,即设定单元统领性写作教学目标;其次,根据目标确定恰当的评估方法,包括设计单元写作任务和写作任务评价标准;接着,规划单元教学活动,包括逆向分析单元语篇价值和各课时与写作的关联,并设计铺垫性微写作任务。最后,在完成单元各板块的教学后,引导学生完成单元整体写作任务,推动单元写作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实践0
图1. 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路径

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实践

笔者将结合沪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的单元写作教学实践,进一步阐述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单元写作教学思路。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拯救濒危动物”,属于“人与自然”范畴。本单元下的各语篇围绕保护濒危动物展开,分别涉及了濒危动物档案、保护濒危动物的组织和个人、动物濒危原因等,内容丰富,有较高的育人价值。具体说来,本单元的语篇共四篇,分别是:Reading板块的“The giant panda”,是关于大熊猫档案的说明文;Writing板块的“An endangered animal”,是关于亚洲象档案的写作示例;More Practice板块的“The story of the red-crowned crane”,是关于徐秀娟为救丹顶鹤牺牲的记叙文;Culture Corner板块的短文,是关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说明文。另外,本单元还包括一则听力语篇“Endangered animals”,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工作人员宣传保护濒危动物的演讲词。

2. 学情分析

在话题与背景知识方面,本班学生对单元主题比较感兴趣,并且对濒危动物具备基本的了解,但不太了解动物濒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不知道保护动物的组织和代表人物。在语言方面,学生不熟悉动物档案的相关词汇和表达。在情感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动物保护意识。

3. 明确单元写作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统领整个单元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单元教学的方向。笔者围绕单元主题研读单元各语篇,梳理语篇主要内容以及育人价值,并结合学情分析,整合单元内容,划分小单元,形成单元整体教学组织框架。具体来说,Reading与Writing板块的两个语篇具有较丰富的语言和内涵,能帮助学生了解濒危动物的基本情况,而且含有仿写模板,笔者将其作为本单元主语篇,并归纳为小单元1“What”。本单元Culture Corner和More Practice两个板块介绍了保护濒危动物的组织和个人,Listening板块介绍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措施。笔者建立起这三个语篇间的关联,将其提炼为小单元2“Who”“Why”和“How”。在此基础上,笔者明确了本单元主题意义探究主线:了解濒危动物,保护濒危动物。最后,笔者制订了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能够做到:

① 学习和理解濒危动物大熊猫、亚洲象的基本情况,了解动物保护机构和代表人物徐秀娟的英雄事迹,积累动物话题的相关词汇和句型,梳理说明文的体裁特征和写作技巧;

② 分析动物濒危的原因,讨论并思考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评价动物保护组织和代表人物,表达自己对保护濒危动物的态度;

③ 整合单元所学,结合自己的兴趣自主搜索相关信息,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撰写英文文稿,制作保护濒危动物的宣传海报(该目标为本单元写作教学目标)。

4. 设计单元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

确定单元写作教学目标后,笔者设计了单元写作表现性任务以及各阶段写作评价标准。

(1)设计单元写作表现性任务

在设计单元写作表现性任务时,教师应先分析教材单元写作任务,判断学生通过该写作任务能否展现单元学习成果。如果需要在此基础上调整任务设计,教师既要注意创设真实且有意义的写作任务情境,明确写作目标和对象,也要丰富写作任务内容,体现单元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以及育人价值引领方面的学习成果。

教材中的单元写作任务为应用文写作,要求学生以“An Endangered Animal”为题,从亚洲象、大熊猫、蓝鲸、华南虎中任选其一,撰写濒危动物档案,给校报投稿。然而,该任务难度较低,学生仅需读完Reading板块的语篇就能直接仿写,并不能满足单元整体输出、学生内化所学的要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此外,该写作任务为事实性写作,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不足,无法彰显本单元的育人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重新设计了本单元写作表现性任务。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官网中Panda Ambassador(熊猫大使)的招聘启事和相关介绍,将单元写作任务改编为:假设你是一种濒危动物的保护使者,请以“‘熊猫大使’挑战赛——保护濒危动物由我做起”为主题制作英文宣传海报,并参加海报评比活动,海报内容应包括所选濒危动物的基本信息、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具体措施。

(2)制定写作任务评价标准

根据逆向设计理论,教师应收集评估证据,细化评价标准。首先,笔者制定了本单元写作任务的评价标准(见表1),涵盖内容、表达和美观三个维度,评价形式包括自评、师评和同伴评价。评价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 完成海报初步制作后,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修正;② 教师进一步辅导学生改进海报,挑选优秀作品并在校园内张贴展示;③ 同伴评价海报设计并投票评比,获奖作品通过线上平台向家长和公众宣传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表1. 单元写作表现性任务评价标准

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单元写作教学实践1

除表现性任务的评价标准外,笔者还通过单元教学过程性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依据如下:

①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上问答和讨论等环节中,能理解、概括和整合语篇内容和语篇结构,能运用所学表达方式,对话题发表态度和观点;

② 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每课时的微写作任务;

③ 单元测验:学生在完成课堂默写、单元检测时,能体现出对单元语言和内容的熟练掌握。

5. 实施单元写作教学活动

根据单元写作教学目标、写作任务和评价依据,教师下一步要思考如何设计和实施各课时的教学活动,搭建从输入到输出的支架,帮助学生为完成单元写作任务做好充分准备。本单元写作教学活动可分为三个环节。

(1)分析单元语篇价值,建立各课时写作关联性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单元语篇的关联分析,建构单元读写结合教学逻辑,思考各个课时如何为单元整体写作任务服务。具体来说,教师要整体分析单元语篇,找出语篇与写作任务的结合点,分析语篇分别提供了哪些写作支架。同时还要分析语篇在主题、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的关联点,明确不同语篇对于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不同价值,从而在阅读中设计具有关联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李宝荣,2022)。

为完成本单元写作任务(海报制作),学生需要知道:介绍动物信息的方式(文体、结构、语言等)、保护动物的重要性(自发的情感态度)、动物保护措施(内容、语言等)。基于对写作任务要求的分析,笔者充分分析单元各课时语篇,明确它们对单元写作任务的铺垫作用,如表2所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