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短差
作者: 富大人周五7点15时,允芝已经出现在车站。行李很少,一个20寸的小箱子足以应付。她买了一杯不加糖的豆浆、一个榨菜包,像20年前当学生那会儿一样,当街咬起来。形象不太符合她杰出校友的身份。下午的校友会两点开始。她有发言的环节,箱子里有一件正装和一双鞋。六点开始晚宴,她估摸着最多吃到七点,随后还有事,要给人送点资料—顺带也可能送点礼。八点半还得见几个研究生同学—其中有两个至少10年没有再见过。
这一天鼓鼓囊囊的。但是忙起来的感觉,抵得过疲惫。她喜欢有点事做,喜欢跟人闲扯,喜欢请客吃饭,连浪费时间都喜欢比别人多浪费一点。人到中年,有的人开始午休、泡茶、养身,她跟从前一样,没有任何此一时彼一时的感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斗地主,拼命地加购物车,武德充沛,allin型。
整个车站,再要找几个像她一样热情似火的人都有点难了。如今,每个人嘴里都喷射着“边界感”,扭过身,背上还贴着“莫挨老子”一类的标语,总之,生人勿近。允芝知道,时代不一样了。这变化对她来说,没啥不适,只会让她更容易脱颖而出。冷感的人,根本没有机会。
下午的校友会,很顺利,也很风光。晚上七点半的送礼也很顺利,她能说会道,既有业务能力,又懂人情世故,做人办事稳妥熨帖,干群关系都很好。八点,她打车奔赴最后一个聚会现场,一天光顾着说话,其实没有吃啥东西。
老同学在露天的餐桌边起身拥抱她。夸张的笑声很快惹人侧目。她们决定换个包间。点了一壶茶,一些红米肠、榴莲酥之类的广式点心,还有一锅海鲜砂锅粥。其他人其实都吃过了,周璐和肖薇,允芝算了一下,上次见面还是2012年,某个共同的朋友结婚。
另外一个许玉倒是差不多隔两年能见上一回。她其实只是师妹,因一些莫名其妙的缘分,跟这几个人走到了一起。学校当时有个传统,新生入校的时候,高一年级的师姐们要下楼走访,就这样允芝去的正好是许玉所在的寝室,她选择交谈的对象也正好是许玉,两人一见如故,允芝喜欢她,随后又将自己沾亲带故的朋友关都拿来共享给她,这友情一持续,就是二十多年。
后来许玉北漂,正好周璐也在京,两人就作为允芝共同的朋友混在了一起,直到恋情把友情冲淡—周璐结婚早,搬去了西边,很快又有了小孩,而许玉还在没心没肺地当文青。见面就少了许多。
周璐说许玉你还是老样子,没有老。允芝接茬说,你们都还好,就我老了。许玉说谁也别嫌弃谁,美颜相机拍出来都差不多。四个人一块儿叽叽喳喳,这话题算是给压下了。
当然,岁月再神偷,也会留下痕迹。没有医美也没有运动习惯的四十岁的女士,根本不用仔细审视,轻轻一瞥,就能看出年纪。眼睛大的女士尤其吃亏。年轻的时候,周璐的眉眼像邓萃雯,现在,没有几人认识邓萃雯,你也不能再堂而皇之地说她是小萃雯。因为尽管她的眼睛依然有神,但眼周已经明显地垮下来。
允芝没有见过她丈夫,只知道是清华毕业,八卦了两次“他是干吗的”,周璐只透露是个不足挂齿的小芝麻官。大家见她口风紧,也就不好追问下去。小孩上初中,跟允芝家的一样。提到孩子,这可能是允芝唯一的软肋。她家孩子学习不用操心,明显的学霸,自驱力很强,但是自尊心更强,性子烈,发起脾气来也惊天动地。允芝以他为傲,又害怕他控制不好情绪散德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顺着毛捋。但青春期的男孩,多数不识好歹。你就是给他发好笑的段子,他也不想回你。
去年冬天,其实允芝来过一趟。小孩去了北边的景点,按照计划,还要去体验南城的市井生活。天气不好,北边的景点也耽误了比较长的时间,但是计划不能更改,两人从北到南,打车打不到,换了几趟地铁,寒风里穿梭,日行两万步,到一处名胜,也不是走马观花,“学霸”租了讲解器,他细细考察,希望了解得更透彻一点。允芝毫无兴趣,但不想扫兴,只得跟着一个殿走向一个殿。

许玉当时想允芝还是太好说话了。换作她,只会寻个暖和的地儿,喝点热饮,十几岁的儿子您要是对古迹有兴趣,就自己进去考察吧,出来给我打电话就行。
允芝不会这样,她对陌生人都很热情,遑论亲生儿子。但有求必应,会让人产生错觉: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妈妈必然要理解自己,应许自己。他对她,莫名有了更高的要求。允芝有时自己跟人聊天,一句话没有讲得很好,儿子事后都会提醒她:你刚刚这么说不高明。
席间,允芝说起这次出来,儿子还在跟他爹怄气—连续几天没有理他,他做好的饭菜,喊了也不去吃。今天是周六,熬了一天,晚饭时小孩发信息过来,央她点份外卖。
至于为什么怄气,那还是一周前的事。小孩自己做题时遇到难题,解不出,他陷入愤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吼叫,表达对自己的不满,他爹正好跑步回来,开门就听到,也有点不悦,说了两句类似“一天到晚鬼喊鬼叫干什么”的话,小孩冲出来说“要你管”,两人就对峙了起来。据说爹先动的手,但没占到上风。儿子躲过去了,反倒他自己胸前挨了一拳。允芝冲过去费劲拉开两人,拉扯间,她还被推了一下。最后虽然没有升级,但整个屋子里的人都挺不愉快。
允芝也气,主要气丈夫,为什么一被激到,就瞬间想着用武力,而武力值又这么弱。“他其他表现都可以,做不出来题,他自加压力,也没有太影响其他人。”所以出差前,她没怎么搭理丈夫。她承认更容易共情儿子。
周璐家的孩子脾气温顺,最多只是锁门,暂未爆发过冲突,肖薇家是女儿,更为乖巧,许玉的孩子还小,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大家只得说点场面话,安慰过了这段时间会好的。“何况孩子成绩这么好,已经省掉了最大的操心部分。”
许玉心眼更多一点,她察觉到允芝的担忧。“你先别跟你家那位置气,互相递递台阶,都下来吧。”允芝说好,她回去就处理。
这顿饭吃了三个小时,出来时,夜晚起了微风,北京的春天虽脏,但春风和煦,像是补偿。大家倚在路边又絮絮扯了半小时。不知道下次重聚是何时,没有人提起。甚至,今天合影都好像忘了拍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