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中毒事件擒凶
作者: 贾旭颖据媒体报道,2020年10月,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的王某及其亲属在9人聚餐时,食用自制的“酸汤子”(将玉米发酵、研磨制成的粗面条样食物)引起食物中毒。虽然中毒者被及时送往医院,但遗憾的是,最终抢救无效,9人均死亡。
经调查,本次致人死亡的“酸汤子”,相关制作食材已经在冰箱里冷冻了一年之久。对剩余“酸汤子”和死者的胃液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米酵菌酸含量严重超标。这是一起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可怕的椰毒假单胞菌
椰毒假单胞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温度37℃,pH值5~7的弱酸性环境。椰毒假单胞菌本身不致命,但它在适宜环境下会产生一种叫“米酵菌酸”的毒性代谢产物。米酵菌酸耐热性强,毒性可致命。有研究表明,使用120℃的沸水持续加热1小时,米酵菌酸仍然能保持较强毒性。目前,临床对于米酵菌酸没有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致死率高达40%~100%。
如果人误食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毒素会迅速损害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在中毒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全身症状,多表现为皮肤黄染、皮下出血、意识不清、惊厥抽搐等。严重者会发生休克、昏迷,甚至是死亡。
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食物
椰毒假单胞菌喜欢温暖且潮湿的环境。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雨水较多,很容易形成有利于椰毒假单胞菌大量繁殖的湿热环境。食物在采摘、加工、储存环节均有可能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如果条件适宜,椰毒假单胞菌就会在食物中快速繁殖,产生米酵菌酸。椰毒假单胞菌比较“中意”的食物有三类,分别是发酵的谷类制品、薯类制品以及木耳、银耳等菌类。
1.谷类发酵制品
谷物发酵制品有酸汤子、糍粑、醋凉粉、吊浆粑等。相关食物的制作过程是:先将谷物浸泡十多天,使其自然发酵,然后将其磨成糊状,过滤除去水分而成。这类食物的湿度高,产酸较少,十分适合椰毒假单胞菌生长和产毒。
2.薯类制品
红薯淀粉、马铃薯粉条等薯类制品,在加工和储存期间如果没有做好环境和卫生管理,温度和湿度适宜,也容易导致椰毒假单胞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
3.菌类食品
鲜木耳、鲜银耳的栽培环境潮湿,有利于椰毒假单胞菌生长、产毒,导致食物中毒的风险比较大。干银耳和干木耳等菌类在泡发过程中,也容易导致椰毒假单胞菌大量繁殖。
此外,河粉、肠粉、凉皮等湿米粉食品,也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椰毒假单胞菌有“三怕”
1.怕干燥
椰毒假单胞菌必须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才能迅速繁殖。相反,在干燥环境中,椰毒假单胞菌的活性较低。
2.怕低温
椰毒假单胞菌适宜繁殖的温度是25~30℃。随着温度的降低,其生物活性也会下降。在环境温度低于5℃时,椰毒假单胞菌的繁殖基本停止。
3.不耐酸、不耐盐
椰毒假单胞菌不耐酸,当环境pH值<5时,椰毒假单胞菌的活性会受到抑制。正是基于这一特性,腌制的酸菜、泡菜虽然也属于发酵食品,但是由于酸性较高,可抑制椰毒假单胞菌的繁殖,因此不容易发生污染。椰毒假单胞菌也不耐盐,同理,咸菜、腌肉等高盐食物中很少出现椰毒假单胞菌。
米酵菌酸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在现有医学条件下,临床对于米酵菌酸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妥善预防至关重要。万一误食了含有该毒素的食物,患者越快到医院抢救,存活率越高。
1.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虽然很危险,但是针对其弱点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椰毒假单胞菌繁殖和产毒,从而降低中毒风险。
(1)杜绝高风险食物
建议消费者不要自行采摘或栽培鲜木耳、鲜银耳食用。研究发现,紫外线照射对米酵菌酸有明显的降解作用。经日照晾晒或紫外线照射烘干的干银耳、干木耳,其米酵菌酸含量较低。因此,从正规渠道购买干银耳、干木耳,食品安全更有保证。此外,尽量不要购买流动摊贩售卖的湿米粉、谷类发酵制品和薯类制品,避免在家中自制此类食物。
(2)合理储存、尽快食用
家中的谷类发酵制品、湿米粉等本身含水量较高的食物,应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并尽量在当天吃完。将薯类制品、干银耳、干木耳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处。泡发这类食材要严格控制时间,一般用冷水浸泡2~4小时即可,泡发后要立即烹饪食用,不要隔夜。如果食材出现发黏、无弹性、有异味、霉变等问题,必须丢弃,不能继续食用。
2.米酵菌酸中毒后的应急处理
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进展快,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摄入的毒素量、治疗时机等多种因素有关。了解米酵菌酸的中毒症状,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有积极帮助。
米酵菌酸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为30分钟~12小时。如果食用酸汤子、糍粑、马铃薯粉条等食物后,感觉上腹不适,有恶心、呕吐、头晕、全身乏力等症状,很有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止进食。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催吐,尽可能减少米酵菌酸的吸收量。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自行到医院急诊科治疗。就诊时,应携带疑似导致中毒的食物,便于专业人员确定致病原因。其他食用同样食物的人员,无论是否有异常症状,均应一同到医院就诊。
针对米酵菌酸中毒患者,医师一般会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处理,最大程度上减少毒素的吸收,降低死亡率。同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还会采取保肝、护肾等治疗措施。
温馨提示:食品安全无小事。进入夏季,天气炎热,食物极易滋生各类致病菌,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有所升高。读者朋友应提高警惕,注重饮食卫生,切勿抱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