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超重人群不应被“体重污名”影响直面问题、健康减重的实用建议
作者: 雷蕾27岁的小冯是一家企业的公关专员。由于工作压力大,她经常加班、吃外卖,没有时间运动。入职前,身高1.7米的小冯体重为60.5千克,身材匀称。入职3年后,小冯的体重飙升至80千克。
体型的变化让小冯感到焦虑。同时,有些客户因为体重,对她的专业能力产生怀疑。有客户曾当面对她说:“做不好体重管理的人,工作的专业水准和执行能力也有问题。”这让小冯很伤心。于是,她通过极端节食减重,然后又通过暴饮暴食排解压力。在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小冯逐渐出现了抑郁倾向。
现实生活中,不少超重、肥胖人群因为他人的偏见而降低自我认同,不仅无法顺利减肥,还进一步伤害了身心健康。那么,深陷“体重污名”者该如何走出阴影的笼罩?怎样做才能科学减肥呢?
“体重污名”可能让肥胖者深陷泥潭
简单来说,“体重污名”指个体因超重或肥胖而承受的贬低性、侮辱性的评价和负面刻板印象。比如,有些人认为肥胖者自制力差、好吃懒做、缺乏意志力等。
“体重污名”会对超重、肥胖人群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会将外在的歧视、偏见逐渐内化,降低自我认同甚至是出现自我贬低——对自己的体型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同时,“体重污名”也会影响超重、肥胖人群对体重的正向管理。研究显示,承受“体重污名”的人群会刻意减少身体运动,尤其是规避在公共场合进行运动,并通过暴饮暴食的方式去化解心理压力。这会令肥胖患者陷入越来越胖的泥潭。
“体重污名”是怎样形成的?
1.来自网络的“体重污名”
社交媒体上“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和“肥胖等于不自律”的错误认知,会影响人们对于体重的认知,放大体重焦虑。部分人通过网络,用不正确的观点批评体重超标人群。肥胖、超重者频繁接触这类不良信息,会对其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形成对自己的低价值认知。甚至,部分体重正常的人群也会对自己的体重产生错误认知。
2.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重污名”
社会普遍存在对肥胖的负面评价。肥胖人群更容易受到陌生人异样的目光,遭受来自父母、亲人、工作伙伴等社会关系的负面评价。这也是本文开篇提到的小冯出现抑郁倾向的原因。
只有心理“破冰”,才能正确减肥
1.解构肥胖与个人能力的关联
部分人将肥胖的原因归结于肥胖患者缺乏意志力、不自律,以此为基础形成对肥胖者的负面评价。但事实上,肥胖的成因十分复杂,包括生活方式、遗传、代谢、部分疾病和药物等多重因素。胖瘦并不能完全由个人意志决定。比如,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导致患者体重增加;长期加班、昼夜颠倒、压力过大,可影响代谢速率和内分泌水平,导致超重或肥胖。因此,肥胖者应理性地看待他人的负面评价,正确认识肥胖这一生理表现,以此减轻自己所承受的心理负担,走出“体重污名”的阴影。
2.意识到肥胖关乎自身健康
肥胖不仅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关乎个人健康。因此,肥胖者既不能自我矮化,也不能回避体重问题。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身体质量指数在24~27.9之间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超重、肥胖者体内脂肪蓄积过多,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影响预期寿命,甚至会对子代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超重、肥胖患者应该意识到,科学管理体重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负责,以此坚定减肥的信心。
心理负担严重人群可寻求医师帮助
肥胖患者可前往医院的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就诊。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减重门诊”,能够为肥胖患者提供包括心理疏导、运动指导、营养治疗等多方面的减重方案。
1.在生理层面进行专业求助
在生理层面,及时就诊检查可明确肥胖的病因,排查患者是否还存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对于原发性肥胖,一般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进行科学减重。如有必要,条件符合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利司他等减重药物。对于继发性肥胖,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去除病因,辅以生活方式干预。
2.在心理层面进行专业求助
在心理层面,专业医师可为患者进行精神心理评估和行为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少关于自身的消极认知,掌握应对自身情绪和压力的正确方法,更好地接纳自我。
健康减重的实用生活建议
1.规范生活节奏
养成规律的进食和作息习惯,可帮助维持正常的代谢节律和内分泌水平,实现减重。超重、肥胖人群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规划好自己的睡眠时长、工作时间、娱乐时间、饮食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定时定量进餐。
2.饮食限制热量,保证营养素均衡
对于多数原发性肥胖、超重患者来说,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热量过多是“病因”。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力活动强度等基础信息,合理确定每日可以摄入的总热量水平。同时,应保证每餐均衡摄入优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患者可以借助手机应用,更加准确地控制自己每一餐所摄入的膳食热量和营养素。
部分体重超标者用吃零食的方式缓解工作或生活压力,这样做会增加热量摄入。减重期间,可以在控制全天热量摄入的基础上,用低脂酸奶、水果作为零食。同时,应适当减少当日其他食物的摄入量。
3.动起来,养成至少一项运动爱好
少动久坐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肥胖、超重的重要原因。有些人因为工作原因,必须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还有些朋友不喜欢、不擅长进行体育运动。但是,合理运动有助于增加热量消耗,提高基础代谢速率,是非常重要的减重措施。
为了获得健康体重,建议肥胖、超重尽快“动起来”。工作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多站起来走走,利用通勤时间进行快走、骑行等运动。闲暇时,可以开展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至少培养一项运动爱好,逐渐养成长期运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