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逆境, 活在当下
作者: 于瀚洋作者简介:
于瀚洋,社长。十八岁完成自传《梦想与希望》,作品发表于《青年文学家》等刊。喜欢唐诗宋词,擅长散文创作。无惧病魔,积极阳光。
2022年,是我被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英文名DMD)的第十六年。这是一种无药可医的肌肉疾病,其最致命的特征是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没想到这么长的一段时光,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我以为自己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可以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无惧风雨。然而,岁月催人老。我的肌肉逐年无力,失去功能,直至可能面临呼吸衰竭的困境。
最近几年,身边的朋友都说,瀚洋越来越好了,活得阳光、坚强,充满正能量,像一颗小太阳。尽管鼓励和赞美不绝于耳,但我仍能清楚感受到,体内原本蕴含的力量,正在如抽丝剥茧般逐渐消失。我多么希望一能再一次将胳膊举过头顶,擎起花洒;能再一次让手指越过肩头,去抚平身后的痛痒;能再一次摇着轮椅去阳台晒太阳,细嗅花香…只可惜,时光不复返,病情不可逆。
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今年特别明显。入冬的一天,我盖上了往年的棉被,顿觉不堪重负,连翻身都做不到,仅一年之间,我的力量又被偷走了很多。这就意味着,漫漫寒夜里,我必须一个姿势到天明,这无疑是极其痛苦的。从此,睡觉就成了渡劫。
我患上了心病,开始留恋白昼,惧怕黑夜。可晨钟暮鼓的岁月本就是一明一暗的交替,无尽的轮回。我与时间为敌,又焉能不败?
昨日,暮云遮眼,漆黑的夜如一匹黑色的战马,踏着沉沉的蹄声,于阴山深处奔腾而来,身披秦时明月,冲破汉时关隘,踩碎了世间山河。瞬间,伤痛占领了整个心房。我从梦中醒来,并不想过问,是谁的江山传来马蹄声狂乱。我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还如睡前那般侧躺,坚硬的骨骼正不断躁踊着接触床面的半边身子,使得胳膊麻木,臀部肿胀。我不堪重负,奈何肌无力,夜深沉…
我不甘心,便咬紧牙关,拼命翻身,却是徒劳。我又仰起颈椎,挪动双腿,一点一点变换姿势…用尽浑身解数,却怎么也逃不出棉被的温柔乡。那一刻,我就像一只作茧自缚的蚕。遥想当年,相思长夜,我辗转反侧,那时候恨不能坐看繁星点点,月满西楼。如今再要尝辗转反侧之苦,竟是一种奢望
回不去的青春,让我的心态彻底崩溃,我发出一阵无助、凄凉的呜咽,惊醒了沉睡的父母,他们伸出手将我拯救。一个转身一场梦,我终于破茧成蝶,完成渡劫,在黑夜里死去,又在黎明前重生。
梦醒时分,天已破晓,微微的晨光点亮了新的一天。千千万万的追梦人又开始迎着朝阳奔跑,他们分秒必争,努力奋进,憧憬着未来,因为相信明天会更好。虽然我也早早起床,却没急着为梦想拼搏,而是从容地在书桌前练起了色空鼓。我不怕韶华易逝,因为,未来是我猜不透的谜题。
DMD患者的平均寿命一般是十八岁左右,而我显然幸运地超越了这一预期。不久前,一位同龄病友离世的消息,让我不得不在二十三岁的年纪就开始面对死亡。因此,我的人生不需要执着于长远规划,只需在每天清晨醒来时,对自己说一句:我还活着,就是岁月静好!
在读过海伦·凯勒、马特·海格的作品后,我明白身处逆境时,应该活在当下,珍视太阳的每一次东升西落,笑看人间的每一次花开花谢。其实,病痛相随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至少我在呼吸吐纳间,学会了满足。
不知多少人都盼望着有下辈子,希望有个新的开始。如果可以,来生我还要复制前世,拥抱亲情,紧握爱心,勇敢地逆流而上,乘风破浪,书写属于自己的豪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006.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