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在故乡的云
作者: 郑元小时候,对故乡的记忆是朦胧的。
七岁以前的我,足迹只限在生我的磨溪镇喜华村和西眉镇和赤乡的外婆家,这两个地方就是当时我踏足的最大区域。至于遂宁市区,从没有去过一次,甚至那时的我都不知道遂宁这个地名。
第一次去遂宁市区是父亲从绵阳回来,将七岁的我从乡下接到绵阳平武读书的时候,那时需要在遂宁坐大巴车前往绵阳。第一次站在遂宁市区时,我感到一片茫然,我于这座城市仿佛只是匆匆过客。在遂宁凯南车站,当我和父亲坐上大巴车后,我向窗外看了看这座城市的城建,感觉像在看一个陌生人,心中没有过多的波澜。我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车站旁的遂州大道,原来城里的马路和乡下不一样,不仅更宽,还要设置隔离栏杆。我和故乡遂宁第一次见面竟是如此浮光掠影。
在绵阳读书整整十二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的生活似乎和遂宁断了关系,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乡下一趟,但也仅是短暂的逗留,更别说在遂宁城区过年了。遂宁对那时的我而言,只是回家的中转站。我只知道自己是遂宁人,其他关于遂宁的一切,我几乎说不出来。
真正开始对这座陌生的城市了解,是我高考后随着父母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绵阳回到遂宁时。那时,父母在遂宁城区买了房,我才真正地想要去了解这座陌生的城市,对家的寄托也从绵阳转到了遂宁。
从这一刻起,我的故乡情开始凝固在心中。当我第一次坐上遂宁公交车满城逛的时候,我似乎是一个漂泊多年的游子重新捧起故乡的泥土,闻着这片土地的芳香。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用手机记录下来,关注故乡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房。从此,遂宁的发展变化我时时刻刻都要关注,城建、教育、经济、产业、文化等各方面。
在第一次真正了解这座城市的时候,遂宁给我的感觉让我并不是很满意一—城市规模小,道路狭窄,清一色的低矮房子、经济不发达、知名度太低等,虽说是地级市,却像个大县城,和我理想中的城市差距过大。我一度失望过,甚至觉得遂宁不会有太大的发展,但我没有嫌弃能够作为遂宁的一分子,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自豪地说:“我是四川遂宁人。
毕业后的我最终在深圳工作,当我从遂宁坐上火车离开故乡遂宁的时候,我深情地朝这座故乡城市注视着,我多希望故乡能够改掉贫穷落后的形象,成为一座城建优美、人民富足的城市。
遂宁的发展并没有让我失望,在深圳工作八年的我一直关注遂宁的变化。遂宁,这座面积在川内倒数第二、经济总量靠后的城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开始的观音湖湿地公园,到海绵城市,再到锂电产业的兴起,最后到今天的筑“三城”兴“三都”,遂宁在以肉眼可见的发展速度向前迈进,城市乡村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得到了质的飞跃。
城市的幸福也惠及我的幸福。父母是在河东新区仁里片区买的房,刚买房的时候,仁里片区的城建只能用城乡接合部来形容,成片的低矮老旧房子显得和城市格格不入,和联盟河对面的河东新区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城市现代化,一边是破旧老房子,这对当时的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在我眼里仁里片区和乡下镇里没什么区别。
可是随着市上对仁里片区的重视和开发,仁里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无论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还是交通、文旅等都得到了大力发展。特别是对仁里片区纳入仁里古镇的打造,灵泉寺、临仙阁、仁里水乡等景点,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古镇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到了晚上,灯火璀璨,华丽无双。从此,一座破旧的城乡接合部变成了历史文化古镇。这华丽的逆转,正是遂宁这座城市变化的见证。
故乡的云,挥之不去的思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02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