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内涵阐释、现实挑战与生成路径
作者: 顾金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9-0098-04
教育数字化影响着整个教育生态,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研制度作为我国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教研员作为教研工作的主力军,其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质量。但目前学界对教研员领导力的研究大多基于教研员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能,侧重于对教研员教学领导力和课程领导力的内涵、策略和路径的研究,对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如何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而教育数字化为教研员领导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笔者认为,教研员领导力需要从提高数字技术在教研工作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上来生成和实现。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的内涵阐释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包括研究力、指导力和服务力。
1.打造人机协同——内容转型的研究力
研究力是教研员领导力的基础,教研员要加强对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的研究。一是,要发挥中介桥梁作用,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深入研究数字化转型对教育教学的挑战和冲击,探索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二是,要加强基础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研究,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为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三是,要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推进教研数字化,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3]除此之外,在实践层面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
2.依托技术支撑——教研驱动的指导力
指导力是教研员领导力的核心,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逐渐从传统讲授灌输式教学走向基于深度理解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应提高指导力,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一是,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进办法,基于精准学情数据,依托智能移动终端,构建区校联动、应用为本、动态测评的教师发展和评价机制。二是,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指导教师积极开发校本、生本数字资源,让学生在实时交互、充满想象的教学空间中实现沉浸式学习。三是,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教研员应结合数字技术开发知识类、工具类、虚拟交互类、智能虚拟类等数字教育资源,包括混合型数字教材,同时,充分关注资源的使用者,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此外,教研员也要指导教师通过数字技术辅助教学进行学生能力测评、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协作交流、自主学习支持等,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自信、独立和有创造力。
3.夯实数字规划—虚实共生的服务力
教研员要提升自身服务力,始终围绕“四个服务”用力:
① 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员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推动数字化在拓展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精准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尤其要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搭建基础教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常态化应用,培育出一批数字化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
② 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教研员要确保高质量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需求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能力培训,加快形成数字技术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③ 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教研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运用数字技术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④ 服务于教育决策。教研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加强数字化背景下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建议,进而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的现实挑战
1.内容之困:教研员领导力的认识迷局
领导是组织团体为达成既定的目标、成就,领导者影响组织活动的过程。领导的核心在于权力和影响力的运用,而领导力指的是沟通、协调、组织、决策等多方面的能力。教研员领导力强调的是教师对教研员的“追随”,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教研员领导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深刻把握教研员领导力就要对教研员领导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工作机制进行深入的剖析。目前,国内对教研员领导力的研究集中在对教研员教学领导力、课程领导力以及网络领导力的研究上,大多是基于教研员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能,侧重领导力的内涵、策略和路径的研究。
2.现实观照:教研员领导力的发展审思
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基础教育教研工作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与发展难题,如教研工作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差距、教研员对教学缺少必要的指导、教研员的教研能力有待提升等。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教研员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由于教研员个人背景、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差异,教研员的领导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次,随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和多元化,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尤其是数字教学平台和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资源和课程内容,部分教研员由于缺乏学习意识和发展意识,无法实现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导致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不断变化的教学和学习需求。最后,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教育数字化背
景下教研员领导力不仅体现了教研员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还体现在其能否将新技术运用到教研工作中,引导和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教研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这些因素如果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则会阻碍教研员领导力的有效发挥和教研员领导力的长远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xjy20250926.pd原版全文
3.情境之闱:教研员领导力的 应用困顿
教育数字化为教研员领导力研究提供了应用情境和研究视角,推动教研工作的创新,加快推进教研工作的数字化进程是教研工作发展的重心。那么,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进行深人研究?如何发挥教研员领导力,及其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教育教学、研究教学规律、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教研员教研工作能力,加强人机协同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互联网 教研模式的新变革,创新教研工作形式和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研员领导力面临的现实问题。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的生成路径(如右图)
1.教研意识的转向:从传统化向数字化的破局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的发挥首先要完成从传统教研意识向数字化教研意识的破局,实现教研意识的转向,这是生成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领导力的关键。为此,笔者认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要重塑三种意识。
一是明确方向意识。教研员要以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根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为重点,积极推进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教研工作改革,探索教研工作的数字化,完善教研制度,激活数字潜能,积极推进网络教研,推进数字化在真实教研场景中的应用。
二是树立问题意识。教研员要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将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教研员领导力提升的途径。特别要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要聚焦构建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围绕重点问题,强化学科实践,深人开展数字化教研工作的内容、策略、方法和机制的研究。
三是增强成效意识。教研员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从传统的经验性教研转向实证性教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主题教研、综合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指导性,强化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2.教研力量的转型:从单一性向复合性的发力
教研员领导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研究力、指导力和服务力的复合力。在复合力量交织作用的过程中,教研员的角色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研员领导力的发挥可以借助分布式领导理论的框架进行搭建,分布式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职能要分配给那些拥有专门知识和能力能承担相应任务的人,做到人尽其才,领导职能在组织成员中的分布应该是整体统筹和协调一致的过程,而不是杂乱无章或随意而为的。要提升教研员领导力,就要建立教研员专业平台体系,加快制订国家数字化教研行动标准,加快构建国家数字化教研平台,加快启动国家数字化教研培训,加快推动国家数字化教研改革,让数字技术更好地赋能教研。[7]
另外,教研员不仅要关注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为教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不断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教研模式的转变:从网络化向智能化的蜕变
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研工作的数字化从实践逻辑上来说是教研模式的重构。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构智能化教研模式。
其次是应用场景的革新。具体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研活动的应用场景,不断优化和完善教研模式的功能和性能,确保教研模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教研模式的打造。在明确数字技术应用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设计智能化教研模式,包括数字化教研模式的设计、组织和架构等。通过教研模式的优化和迭代,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师生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教研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结语
首先是数据的驱动。数字技术为教研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数字化支持,旨在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教研员要对教学过程、教师需求、学生反馈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明确数字技术应用的方向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研员肩负着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和教育教学创新的时代重任,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教研工作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教研员领导力,让教研工作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要积极推进教研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促进教研方式的改进和教研模式的创新,推动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h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306/t20230601_1062380.html.
[2]
[3]I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协商议政[EB/OLJ.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309/t20230925_1082512.html.
[4]崔允.教研员即专业的课程领导者[J].基础教育课程,2012(05).26-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EB/OLJ.h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0.html.
[6]彼得·诺思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M.吴荣先,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6.e
作者简介:顾金玲,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潘小峰,通讯作者,中级职称,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教师适应性研究——以泉州市J小学为例”、姑苏教育人才2022年度项目“基于‘自研·共习·自求’的中学数学教师协同发展路径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xjy20250926.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