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有效利用策略研究
作者: 马霜 吴作奎[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25)10-0001-04
单元导语精简且具导向性,位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各单元之首,言简意赅地揭示单元主题、教学重难点及学习策略。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而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坚实支撑,在语文教与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导向与辅助角色。教师要明确单元导语在教材中的地位,使单元导语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可基于单元导语图文兼备、体现教材结构体例以及循序渐进地传达语文要素等特点,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利用单元导语开展教学活动,以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一、单元导语的特点
(一)图文兼备
单元导语由文字和图画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文字通常分为两段,首段介绍单元的主题,次段点明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此外还有一幅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黑白图画为背景,多为清新淡雅的偏于写实的水墨画或工笔画。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以黑白图画配以彩色文字,更加突出了单元导语的内容,引人注目。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配图呈现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坐在草地上,被花草簇拥着的画面。图中的儿子眼中满是好奇,嘴巴微张;父亲面带微笑,眼中满是慈爱;母亲呈认真倾听状,嘴角微微扬起。结合单元导语中的文字部分,学生初见这一画面脑海中就会浮现与亲人相处的幸福时光,从而深化对本单元的“亲情”主题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把握单元导语所传达的主题内容。
(二)体现教材结构体例
为兼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教材创造性地采用“双线组元"的结构体例,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组合单元。教材设置的单元导语,大多分为两段,首段凝练人文主题,次段凸显语文要素,彰显“双线组元"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首段明确本单元的主题为“亲情”,选文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丰富其情感体验。次段则体现语文要素,强调朗读之重,提示朗读方法,并倡导品味语言,体悟作者深情。
(三)循序渐进的语文要素传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材编写要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体现同一个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纵向发展过程与进阶”,单元导语作为沟通编者和学生的桥梁,应该承担这一责任。
教材单元导语的编排体现出语文要素传达的渐进性。其科学的组织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与能力。以七年级教材为例进行分析,见表1。

观察表1可知,单元导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步提高。七年级上册注重阅读速度培养,七年级下册则强调课文深度分析与信息提炼,由此体现出由浅入深的教学逻辑。循序渐进的单元导语要求,有效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单元导语在教学中的价值
对于教师而言,单元导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应当深刻理解其价值,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单元导语具有以下教学价值。
(一)有利于把握单元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钻研单元导语把握单元主题,克服教学的盲目、随意,避免出现教学方向偏移。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精炼概括主题—一探索人生意义与价值,并通过“有…,有…,还有…"句式,揭示课文精髓:《纪念白求恩》与《植树的牧羊人》颂扬美德,《走一步,再走一步》启迪人生智慧,《诫子书》传授修身之道。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应紧密围绕此主题,以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真谛与价值。
(二)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与方法
教师可以参照单元导语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与方法。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取了古今中外四篇记录少年儿童学习生活和成长经历的文章。该单元重点学习默读,聚焦默读能力的培养,因而单元导语次段细致入微地阐述了默读的策略与方法,为学生铺设了从技巧掌握到习惯养成的路径。教师应深研单元导语,凝练教学目标,以精准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可先通过示范与讲解,让学生明确默读的意义,如提高阅读速度、促进深度思考等,然后依据单元导语的指导,分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默读:引导学生学会控制眼球移动,减少回视;教授学生如何在默读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标记关键词句,提炼文章大意或主旨等。
(三)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
单元导语位于每单元之首,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内容紧扣现实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导语在叙述上多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称,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具有互动性。如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基于第二人称,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用疑问语气“你是不是也很想登上舞台,展现自己的风采,贏得观众的掌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挥激趣功能。
此外,每则单元导语都配有与单元主题相契合的图画,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如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编排了《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和《孤独之旅》三篇小说。单元导语的配图展现的是《孤独之旅》主人公杜小康赶鸭子的画面,具有故事性。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探析画面中的人物及其行为,创境引趣。
三、单元导语的利用策略
(一)课前:利用单元导语备课
单元导语可以为教师备课提供指导。教师通过对单元导语的研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快速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wc20250401.pd原版全文
单元导语是教师设定教学目标的宝贵指南。备课之际,教师应细致研读,以其中提出的单元学习目标为参照,融合课文内容,经对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及教材特性的综合考量,设立具体课时目标。教材单元导语首段点明人文主题,为情感教学目标的设立奠定基础;次段点明语文要素,不仅涵盖了“语言运用"基础目标,更为“思维能力”目标的设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导语提出了“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的人文主题要求和“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语文素养要求,因此,此单元中的《桃花源记》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随文理解并积累相关文言词语,疏通本文内容;品析本文语言,感悟本文的简洁笔法和丰富内涵;感受世外桃源之美,体会“桃花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单元导语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单元导语的提示精选教学内容,并结合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这是一篇较长的散文,因而非常需要明确教学重难点。本单元单元导语提示要把教学重难点放在默读方法的学习和赏析关键语句上。结合本文内容,教师可以明确教学重难点:学习默读,在阅读过程中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品析文章语言;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融情人景等手法,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难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分析与品味。
在备课过程中,单元导语不仅能帮助教师设立更加完善的教学目标,还能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学习资源。
(二)课中:创造性利用单元导语教学
单元导语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应结合具体课文确定如何利用单元导语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导语导入。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是点明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人要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每个单元课文所蕴含的思想主旨和人文情感,大多在相应单元的单元导语的首段有充分体现。教师利用单元导语的内容进行导入,可以加强导入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春》时,教师这样导人。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的四季变换,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所描绘的四季之首,感受作者笔下的春日景象。
其次,教师可善用单元导语的配图辅助课文解读。教材中单元导语的配图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语的配图展现了藤野先生的形象。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可先引导学生想象藤野先生的外貌,再引导学生将视线转向单元导语中的这幅配图,从而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深化学生对藤野先生形象的把握。
最后,教师可将单元导语视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得力工具。教材内容全面覆盖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其精炼的单元导语也不例外。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聚焦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在教授《黄河颂》《老山界》及《土地的誓言》等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深情朗读,感受先辈抗日之坚决、长征之不易及对故土的深情厚谊,从而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该单元单元导语倡导精读与批注,强调品味与想象。因此,在《老山界》的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标注描写山势之险、行程之苦的文段,鼓励学生想象翻越之景并分享所感,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课后:依据单元导语进行反思与评价
教材单元导语有助于教师精准捕捉教学要点,进行课后深刻反思与评价。教学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要适应新课改就要更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依据单元导语对自身的教材使用进行深刻反思。语文教材是传递语文知识的媒介,重新审视语文教材的地位是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并学会反思自身的教材使用情况。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塞腰鼓》的教学为例。单元导语强调关注作者的多元表达与情感,以及语言的独特表现力。若教师在教学中侧重讲授地域文化保护,则偏离了教学主旨。教师应基于单元导语内容,增设语言品鉴活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紧扣教学目标。
教师还可依据单元导语进行教学评价。教材中的单元导语渗透学习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单元导语在教学评价中具有显著的参考价值。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授课时若直接展示并分析体现白求恩精神的语句,而忽略单元导语中“勾画出关键词句"“做标注"“划分段落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的指引,则应在课后评价中指出教学的优化方向一一本节课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理想状态应是教师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挖掘课文内容,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捕捉等,逐步揭示白求恩精神,以深刻体会其人格魅力,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
单元导语在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探索更多科学灵活的单元导语利用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婧.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教学研究[D].武汉:江汉大学,2022.
[2]陈诗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wc2025040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