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定制“空中车道”

作者: 张静

深圳定制“空中车道”0
东部通航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停机坪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上空,每天有超过两万件货物在低空运输飞行;平均每分钟,近百架物流无人机在空中穿梭;航线覆盖深圳市内多个区域,以及中山、珠海、东莞等地。

低空经济丰富的应用场景每天都在深圳上空上演。场景背后,低空新基建正在高效推进中。

2024年11月,《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提出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设施,构建全球首个完备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

截至2024年底,深圳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型低空起降点483个,推动构建全球首个市域级“5G+毫米波+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的低空全覆盖安全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8万个、升级5G-A基站超2.3万个、新增通感基站67座,基本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网络连续覆盖。

从第一架消费级无人机飞出小仓库,到如今覆盖城市天际线的低空网络,这座城市正在低空书写新的“深圳速度”。

应用在前

走进福田CBD的“空中的士”起降点,圆形停机坪与写字楼天台融为一体,智能调度系统实时显示15公里内的飞行器位置。按照规划,到2026年深圳将建成1200个这样的起降点——住宅小区楼顶的“空中驿站”、工业园区的“物流枢纽”、景区内的“观光航站”,共同织就一张3公里覆盖半径的低空网络。

按照规划,2026年深圳将建成1200 个这样的起降点——住宅小区楼顶的“空中驿站”、工业园区的“物流枢纽”、景区内的“观光航站”,共同织就一张3公里覆盖半径的低空网络。

场景引领,以应用需求倒逼基础建设不断升级完善。2024年,深圳实现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开通无人机航线250条、直升机载人飞行2.8万架次。有了丰富多元的场景积累,低空新基建的宏大目标对于深圳而言,可谓“顺理成章”。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简称“IDEA研究院”)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李世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深圳有东部通航、美团、丰翼这些头部企业,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低空经济时,这些企业就在尝试用无人机、直升机探索城市低空物流、空中交通等应用场景。从低空业务到飞行器硬件,再到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作为试点城市,深圳一路先行先试,一直在探索先进经验。”

深圳要建设的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主要覆盖载人飞行、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和城市治理服务四大领域。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介绍,在低空起降基础设施方面,深圳正加速构建一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低空起降设施网络;在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龙华樟坑径等低空起降点,打造一批标志性低空飞行全场景应用示范点。在低空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推进建设深圳市域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在低空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模拟低空空域复杂环境测试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型飞行器;围绕大中型无人机适航认证、轻小微型无人机产品测试、多场景融合测试等需求,合理布局形成错位协同的低空测试服务体系格局。

政策支持是深圳低空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2024年,《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

《条例》首次在法律层面厘清了12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负面清单”:除机场周边等敏感区域外,无人机、eVTOL飞行器可在划定区域“即报即飞”。更关键的是,《条例》首创了“场景导向”的空域管理机制:为物流配送划定“空中快递走廊”,为载人飞行设置“城市通勤航线”,在梧桐山风景区开辟了“低空观光专属空域”。

“我们不是简单开放空域,而是给每种应用场景定制‘空中车道’。”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在信息基础设施等“软基建”方面,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强介绍,深圳正在加速构建市域级“5G+毫米波+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的低空全覆盖安全网络,建成一批北斗卫星定位基准站,实现全市厘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全覆盖,为头部企业超10万架无人机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感知和定位服务;搭建国内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的5G-A通感试验网络,在全市多个区域部署4.9G 128TR大张角通感设备和毫米波试验设备。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创新中心主任孙小玲介绍,中国铁塔在深圳有超过1.4万座铁塔,将积极配合开展5G-A的部署。

“移动在深圳积极参加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打造通信网、导航网和感知网。我们计划今年建设1500个通信基站、50个通感基站,目前已完成90%的进度,预计年底全部建成。”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低空办主任刘海晨说。

接下来,深圳将新增建设5G-A基站超8000个,重点加强对600米以下低空网络覆盖,逐步形成以5G-A网络为主、卫星网络和民航专网为辅的“空-天-地-海”融合通信网络体系,全方位支撑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落地,高起点布局低空新基建。

示范基地

4月15日,东部通航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启动会在深圳盐田区举行,全国首个融合空域运行示范基地正式破土动工。盐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低空融合飞行基建领域的空白,更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

示范基地位于盐田区梧桐山山脉,总用地面积近5公顷,距香港直线距离仅5公里,可实现一小时内覆盖粤港澳大湾区90%以上的区域。

“项目打造的是一个融合产业、工业、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区域:通过低空飞行器,快递直接送达家门口;居民可以通过飞行器实现市内的公共交通,还可在最近的地点实现城际交通,大大提升居民出行效率和安全性。”深圳市盐田区副区长苏峰表示。

从设计图可以看到,示范基地建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类型。基于对低空产业特征和场地现有条件的研究,设计方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提出了“鲲鹏之翼”的设计理念:整个建筑形态呈现左右两翼互为整体的状态,由中央往两边层层后退的露台花园、裙楼塔楼之间的架空花园、屋顶花园以及垂直绿化,使建筑呈现科技而生态的整体外观。

基地的人行流线与飞行流线也做到了上下分离,前后分区,彼此边界清晰,保障安全,互不干扰。未来,在示范基地,空中交通与地面生活将无缝衔接,开启美好生活新范式。

据悉,该项目已被中央空管委认定为低空融合空运试验区,将围绕多种低空场景,全面布局城市空中交通、航空救援、低空文旅、低空物流、无人驾驶培训、低空飞行配套等服务领域,打造丰富、便捷、高效的多维生活空间。

项目运营方是深圳本土企业——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部通航”)。从2016年开始低空探索,至今东部通航已建成100多个直升机起降点,机队规模超30架,建起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城市交通空中运营网络。

“我们在大湾区各重要节点区域布局了直升机场等低空基础设施,初步构建互联互通的低空飞行网络,能够实现大湾区内30分钟低空飞行。”东部通航规划部部长周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深圳定制“空中车道”1
深圳盐田东部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基地

本刊记者走进位于福田核心区的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坐电梯到楼顶,就能看到东部通航1000平方米的直升机起降平台。从这里坐直升机需要经过安检区、候机室等登机流程,和小型候机楼类似。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的楼顶处在深圳中轴线,视线向前穿过莲花山公园,一眼可望到香港。

在丰翼宝安低空智慧物流运营中心,丰翼无人机从各地空运而来的快件由无人车运送至顺丰网点,顺丰网点外发快件则由无人车接驳到起降场并送上无人机,实现了零距离空地协同运营。

早在2019年6月,东部通航就开通了首条深圳直飞香港的直升机跨境航线。

“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常有直升机在这里起飞降落。这里地处福田CBD核心区域,商务需求多,从这里飞香港只需15分钟。香港国际机场的客人会坐我们的直升机来深圳或广州,这也是目前商务需求最多的场景。”周蕙说,“在30-300公里区间内,低空出行方式最具竞争力。起降平台点位选址,要看市场需求,跟着人流走,因此选择在园区、产业集中的地方较多。”

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焦点之一,eVTOL具有成为未来低空交通主要形式的潜力。瞄准这一领域,东部通航已经上线国内首个低空出行服务平台——“空中的士出行”小程序,目前可一键预约直升机服务,未来可预约以eVTOL为载体的各类低空飞行服务。“我们也积极跟国内外eVTOL制造商合作,希望逐步降低低空出行成本,让低空飞行成为常态化的出行方式。”周蕙说。

运营8年,东部通航积累了丰富的飞行数据、安全数据,以及不同客群的需求数据、消费习惯数据。“在大数据基础上,我们未来会根据飞行器的架次数和市场的活跃度,布设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通导监设备以及起降平台等低空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周蕙说。

“第五交通”

盒饭、海鲜、血液、珠宝、黄金、电子元器件、生活物品……在深圳空中“飞行”的物品种类之丰富,超越想象。小程序下单,无人机同城即配、跨城急送,美团、丰翼科技等均在深圳展开了此类常态化运营。2024年,深圳新增无人机货运航线94条,载货飞行超70万架次。

截至2024年12月23日,丰翼科技在深圳累计开通431条航线,覆盖宝安、光明、龙华全域(禁飞区除外)及南山、福田、龙岗、大鹏、盐田部分区域。2024全年累计飞行21万余架次,运输单量近400万件,运输重量超1270吨。

2024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启动。丰翼科技的无人机从深圳蛇口赤湾港起飞,仅用39分钟,就飞越71.7公里,顺利抵达中山市小榄。这是深圳与中山之间开通运营的首条低空商业化物流航线,相当于两地有了一条“空中深中通道”。

依托丰富的应用场景积累,丰翼科技为跨海送货构建了一整套智能运控系统。从前端接单到上门取货,再到制定最优路线,通过精密算法给出最佳方案。无人机出发后,系统能对飞机状况、海面情况、风速等数据实时捕捉并随时调整应对。

丰翼科技政务总监陈孝辉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丰翼科技的运控平台是自主研发的。前期航线勘察,要避开人口密集区、学校、医院、军事管理区、政府等地,团队成员跑了多次,精准标出航线拐点的经纬度,再将坐标连在一起,形成一条科学高效的航线。我们在深圳的400多条航线都是这样跑出来的。”

如今,丰翼科技已将低空物流配送所需的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全部“跑通”,并与顺丰地面配送网点、集散地巧妙结合,打造出“空地协同”的智慧物流运营中心。

在全国首个“空地协同”智慧物流运营中心——丰翼宝安低空智慧物流运营中心,本刊记者看到,无人机起降平台、物流交互设施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一应俱全。

运营中心第一层为顺丰速运智慧网点,配置分拣机、皮带机、分拣台等智能设备;第二层为无人机运营展示区,设置了无人机指挥调度中心、智慧城市服务中心、多功能会务厅、展示厅等区域;顶层为无人机起降场。园区还规划了无人机起降区、无人车接驳区、车辆接驳区停放区等功能区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