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诉求迥异,日美关税协议难产

作者: 邓美薇

利益诉求迥异,日美关税协议难产0

5月3日,美国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措施生效。日本首相石破茂当天对此表示遗憾,称将继续要求美国重新审视相关关税措施。目前,日美已进行两轮谈判,美国意图凭借不对等的同盟关系对日施压以快速达成协议,但日本在核心利益问题上难以让步,谈判陷入“拉锯战”。

关税谈判进展缓慢

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接连出台关税措施,3月12日,对进口钢铁和铝材加征25%关税;4月3日,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此外,4月2日,特朗普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其中,对日本征收额度为24%。面对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特朗普随即“认怂”,于4月9日提出90天的关税暂停措施,并启动谈判,首选日本作为谈判对象,但由于利益诉求迥异,日美两轮关税谈判均未达成实质成果。

日美首轮关税谈判于4月16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原计划由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等与日方谈判代表、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等举行会谈,日本希望借此了解美方要求、再行筹划。但在谈判前夕,特朗普突然宣布亲自参会,这种国家元首直接参与部长级谈判的行为极为罕见,暴露了其急于在短期内取得成果的焦虑。

会上,美提出几点核心要求:一是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降至零;二是审查汽车安全标准,降低“非关税壁垒”;三是增加对美国的大米、肉类、土豆等农产品进口;四是增加承担的驻日美军费用等。同时,美方在日方关切的汽车、钢铁与铝等领域坚持不予豁免。最终,日美仅就尽快达成协议、确定下一轮谈判时间达成一致。尽管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特朗普仍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取得重大进展”,并于4月25日表示协议“非常接近达成”。美方对外释放乐观信号,既是施压策略,也意在引导舆论。然而,日本首相石破茂坦言日美仍存在立场分歧,未来谈判难以顺利推进。

5月1日,美日在华盛顿启动第二轮关税谈判部长级会议。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美方为此次谈判提交了一份“协议框架草案”,但在汽车关税领域仍不肯松口,日方的立场则是,除非美国重新审查汽车等关税政策,否则很难合作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此轮关税谈判中,美日就扩大贸易、非关税措施、经济安全领域的合作等议题展开了具体讨论,并未涉及汇率、驻日美军费用承担等问题,而且同步启动了工作层会谈,计划在5月中旬之后密集举行部长级谈判。另外,据消息人士透露,有关半导体等领域合作的内容也被纳入议程,谈判议题开始聚焦并进入“深水区”。尽管谈判逐步深入,双方核心诉求仍迥异。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石破茂表示日美尚未找到共识,并且针对双方可能于6月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期间达成广泛协议的说法,认为“还不是谈及具体时间的时候”。

日方妥协难达美方期待

日美关税谈判进度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在汽车关税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日方的妥协举措也未使美方满意。

汽车产业是日美两国的核心利益领域,均无法轻易让步。为削减贸易逆差,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相较于此前已被加征的钢铁与铝产品关税,汽车关税是对日本经济的“致命冲击”。汽车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供应链广泛,涉及诸多行业。5月2日,石破茂在接受日本电视台专访时强调,在与美关税谈判中,日本“绝对不会接受汽车关税”。

日本经济高度依赖出口,汽车及零部件年出口额约为20万亿日元,占出口总额的20%左右。美国是日本汽车及零部件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超7万亿日元,占对美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另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日本出口至美国的汽车数量约为137万辆,占出口总量的三成。

在美国汽车关税政策下,日本车企面临严峻处境。赤泽亮正透露,“某家日本汽车企业目前每小时就因关税损失达100万美元(约合1.45亿日元)。”《日本经济新闻》估算,美国汽车关税最多或使日本经济遭受13万亿日元损失,占日本名义GDP的2%以上。考虑到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负面冲击,5月1日,日本央行将2025财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三个月前的1.1%下调至0.5%。

日本在汽车、农产品等领域的妥协程度也未使美国满意。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在第二轮谈判中,赤泽亮正提议日本增加对美国玉米和大豆的进口,并放宽“进口汽车特别处理制度”(PHP)的条件,以寻求关税豁免。但这显然难以满足特朗普政府的胃口。一方面,日本增加对美国玉米和大豆的进口,主要是承接未来中美贸易摩擦下美国对华出口减少的部分,对美国来说不是额外增量。此外,尽管美国多次批评日本大米关税过高、进口制度不透明,但由于参议院选举临近,稻农是自民党的重要票仓,日方在大米问题上的立场极难松动。另一方面,特朗普对日本进口和销售美国汽车数量过少强烈不满,并批评日本的安全标准、进口汽车认证制度、电动汽车补贴制度及快速充电标准等构成非关税壁垒。为此,日本政府考虑扩充可简化进口汽车安全和环保性能审查程序、增加进口车整体特例适用数量,作为与美谈判筹码。但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考虑扩充的是仅限进口车免除常规型式指定的PHP。2024年,美国车企在日销售的许多车型销量远低于PHP配额,增加配额对美方实质意义有限。

关税谈判陷入“拉锯战”,日方策略趋于审慎

在日美关税谈判中,日本并不想快速做出重大让步,而是倾向于“稳中求进”。早在赤泽亮正首次赴美谈判之前,石破茂便为谈判定下“不急于妥协”的基调,明确表示不为快速结束谈判而牺牲国家利益。鉴于两轮谈判后特朗普政府始终未在汽车领域松口,日本转而采取延宕策略,谈判陷入“拉锯战”。

首先,从经济代价考量,日本大幅让步并非最优解。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指出,特朗普希望削减日本对美贸易顺差至零或是其最终谈判的目的,如果日本接受美方这个要求,将导致GDP减少1.4%,而如果执行现行汽车及零部件、钢铁、铝的25%关税以及10%的“对等关税”,GDP将减少0.46%,即使90天后“对等关税”税率恢复至24%,GDP也只减少0.75%,仍低于消除对美贸易顺差的负面影响。另外,在特朗普首次执政期间,日美曾于2019年9月达成贸易协定,约定尽管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框架,但是日本仍逐步将美国牛肉、猪肉等产品关税降至TPP框架下水平,以换取美方承诺不对日本汽车加征关税。然而,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开始后即推翻之前承诺,对日加征汽车关税并要求其在农产品领域进一步让步,这也导致日方对此类协定的可持续性产生疑虑。

利益诉求迥异,日美关税协议难产1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52.3%的日本企业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加征关税将损害它们的业务。图为日本川崎港待出口的车辆。

其次,日本国内政治格局亦限制政府让步空间。美日关税谈判结果对日本政局具有深刻影响。由于受自民党政治资金丑闻影响,石破内阁民意基础并不牢固,上台之初内阁支持率便创下近年来新低,仅约50%。2024年10月,在新一届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未斩获过半席位,失去对众议院的控制,导致自民党失去“独大”地位,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深受在野党牵制。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预计2025年日本参议院选举日程是“7月3日公布提名,20日投票”,而美国设定的90天关税暂停加征截止日期为7月9日,关税谈判结果可能直接影响参议院选举走势。在少数派政府执政及内阁支持率偏低的双重困境下,石破茂内阁一旦对美大幅让步,不仅将遭受在野党猛烈抨击,引发经济界强烈不满,还极易导致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利,甚至引发政权更迭。因此,有观点认为,对石破政权而言,若无法获得关税豁免,则争取美国延长关税暂停期限等,或许是更为现实且政治风险较低的选择。

日方亦在观察美方政策的内在压力及他国应对策略。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必然反噬美国经济,今年1至3月,美国实际GDP出现三年来首次负增长。另据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若迄今为止所有2025年关税政策得以实施,美国实际GDP增速将降低1.1个百分点,即使从中长期来看生产和供应链得以优化,也仍将使美国实际GDP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关税政策的不满情绪加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民调结果显示,55%的美国人认为特朗普本届任期内的关税政策是糟糕的。面对内外压力,特朗普一边宣称与日本、印度、韩国等国的关税协议“即将达成”,以营造关税谈判的“成功氛围”,一边表示“或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并在特定领域开始做出部分让步,释放调整信号。4月30日,特朗普宣布对在美国生产的整车生产中所使用的进口零部件部分免征关税,以回应通用汽车等美国汽车制造巨头的强烈不满。这也显示出其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另外,印度、韩国等国也在与美进行关税谈判,日本并不甘心成为美方贸易政策的优先“试验对象”,因此也关注其他国家如何回应美方压力,从中寻找更优应对路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成稿于5月6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