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曲:故黄河畔 (外一篇)
作者: 燕薇这些天睡眠不好,夜里总是睡睡醒醒、半梦半醒的,等起床时已是早上六点多钟了。今年3月20日,正是春分,一早划拉到的一个应景的小视频就是在说这个春分日呢。
窗外鸟鸣啁啾。打开窗户,一阵清凉、清新的风扑面而来,很明显地,比往日少了几许寒意,让人不由想起“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句子。
高大的楼群静悄悄地四散林立着,庄重典雅,如同重要场合盛装出席、西装笔挺的贵宾,一个个凝神含笑,不多言语。
远处,故黄河的一角漾着微波,横跨其上的数座桥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岸边上,马路两侧排着一行行的私家车子,人们骑车或步行穿行其间,如蚊似蚁。偶尔有小汽车自远处驶来,开着雪白的两只前灯。这让人很是不解,这大白天的,怎么还要开车灯呢?疑问说来也有些时日了,几乎是每次看到时我都会有一样的疑问,只是一直不得解罢了。
几群鸟儿盘旋在楼群中间,好似一群晨起的孩子,兴奋地在楼群中间飞上飞下,飞来飞去。
忽而有几只小船列队从故黄河里轻轻驶过,每一只的身侧都漾起一道“八”字纹路,如同一只只扇动羽翼的燕子。此时的湖面波澜微起,水波荡漾开去。
再看近处,楼下小区花园里起初只有三两个人。过了一会儿,人渐渐多了起来:有牵着绳子遛狗的,有顾自转来转去散步玩耍的,有打太极拳锻炼身体的,还有人抢着个工具不知道在那儿刨什么的想来应是物业的工作人员吧,不然也不敢在小花园里这样肆无忌惮地挥舞着手里的东西。
在小区的一角,放置健身器材的地方早已来了好几拨人,他们伸胳膊蹬腿,兀自各玩各的,忙得不亦乐乎。
很快,大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多,车子也越来越密集了,自行车、电动车、小轿车,似乎都加快了速度。车辆急速行驶的声音不绝于耳。没错,时候不早了,这马上就八点钟了,大家正忙着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做生意的做生意。在这车水马龙的早景中,人们开始了各自的奔波劳碌。
胡琴声急促响起,如行云流水般,或活泼明快,或婉转惆怅。此刻,故黄河岸边的人们已越聚越多,聚集起来的人们各自操练起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
我的读书故事
和读书有关的故事其实已写过不少,不过所说的大多是比较清闲时,随着工作、生活越来越忙碌,读书的情形较之以前则又有了很大不同。
做柜员那会儿,想要上班时偷偷看看书就已非常困难,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买很小的那种口袋书,乍看像个小工具书、小字典什么的,上班时偶尔翻一下通常没什么大问题。“查字典呢。”监管人员就算是从监控中看到了我也不担心,常常就这么解释一下就混过去了。若是大书,像大本的散文和小说,我则想出了个另外的办法,那就是用报纸把书皮包起来。若上面看到就说是业务书,工作不忙时抽空学习呢。只是这样的解释也只是糊弄一下好说话的领导,他原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原本就没想要点破你、揭穿你,而只需要你一个合理的解释,上一级的领导若查到了,他好解释罢了。真要是碰到那严厉些的领导,他直接就一句:“上班时间不准看书,影响工作,你觉得我不知道你看的什么吗,还业务书?赶紧给我收起来,下次若再让我看到,那对不起,书直接没收,还要罚钱扣分,你看着办吧!”
既然是偷看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便是偷偷摸摸的,尽量不要让身边的主管看到,因为是唬不了她的,直接就会被抓个现形,当场揭穿你。所以,主管就像我们考试时的监考老师,她背过身去或走远了,我们才敢拿出书来膘几眼。
后来做了大堂经理,工作更忙。不过只要是想看书,也是可以见缝插针的。依然是口袋书或已包了书皮的闲书,身边没有人、没有业务时就拿出来瞅瞅看看。看的时候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最主要是避免你正端着书看得起劲时,行长大人一步走到跟前,或业务主管出来巡视时,一眼看见你正旁若无人地大看特看小说呢。一次就是一百次,被领导逮到一次,他会想起来就在大会小会上念叨念叨,你看是看,不看也是在看,反正是逮到过你,所有的辩白都是狡辩。
既然是偷空看书,时间极其有限,要真的静下心来读一篇新东西是不太可能了,这时要看的往往是以前看过的好的片段、好的词句,用那可怜的一点儿时间把之前圈圈点点的东西记住、记牢就可以了。上班时是绝对不可以玩手机的,你想方设法看的也只是纸版书上的星星点点,那么工作之外的阅读,常常便会是手机阅读为主了。
手机阅读可看的有很多。拿过手机,首先看到的便是那众多APP上短信推送过来的一条一条又一条的消息,之后是朋友圈和众多的微信群信息,以及你所关注的公众号信息等,通红一片。然后,你再去喜欢的博客、微博走走转转…
这是一个全民阅读深入开展的大时代,手机阅读使全民阅读的数量大大增加了,只是尚需要由自发到自觉的有意识的阅读筛选,以提升阅读质量,让这些海量的信息能够为我所用。
我通常都是有选择地下载几个APP,有选择地关注或屏蔽朋友圈、微信群、QQ好友、QQ群信息,这样既能够获取多方信息,又能在不需用时免打扰,从而尽可能从手机阅读中受益。
当然了,工作之余的时间,我也不会一直沉浸在手机所提供的信息的海洋里,纸版书会给我带来另一种美妙的阅读享受,淡淡的油墨香味总是能让人的心灵很快安静下来。
我的阅读范围极广,一些中外经典,如《红楼梦》《简·爱》《德伯家的苔丝》《红字》《人间失格》《挪威的森林》都在我的阅读之列;一些现当代大家,如朱自清、梁实秋、张爱玲、丁玲、铁凝、迟子建、范小青、乔叶等人的写作,我始终关注;还有近年来一些写作成绩较为突出的年轻作家的作品,我也在有意识地找来逐一阅读。它们就像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把它们一件件摆放到眼前,优劣立现。“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文字也是一样。
有阅读自然也就会有评点,无论对中外经典、现当代大家的作品,还是对一些普通作者的作品,有感触时我便会随之作一点评,常常在评点的过程中,我厘清了文章的脉络,加深了对文字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能力。
除此之外,阅读常常使我产生强烈的写作的冲动,同时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素材。而写作,则确定了我阅读的领域与方向,让我产生更多阅读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可供阅读的东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159.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