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到实践:香港资历架构的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 余小娟 沈岚霞 谢莉花[作者简介](1991-),女,安徽池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1978-),女,江苏盐城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上海200433)(1983-),女,江苏常州人,,副教授,博士。(上海20009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2019年度“晨光计划”项目“资历框架背景下行业能力标准构建及应用研究——以养老服务业为例”(项目编号:19CGB02)和2023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城市社区学习空间形态与生成机制:以上海市老城区J街道为例”(项目编号:A2023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5)09-0038-09
一、研究背景与分析框架
建立国家层面综合性的资历框架是国际社会用于促进终身学习和教育公平、融通教育体系、实现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我国也一直在探索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均提出“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要求“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提出要“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当前,资历框架建设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构建多方认同的资历框架及其标准体系是首要开发任务,但框架本体开发不应与落地举措探索脱节,在研制资历框架的同时应基于实践现状同步做好资历框架制度落地机制研究,确保未来资历框架制度畅通、高效推行。
香港资历架构建立于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学历及知识水平要求不断提升,以及能力标准化和资历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核心目的在于解决教育及培训水平与质量参差,不能有效满足经济发展用人需求的问题,以不断提升香港从业人员的素质、专业性和竞争力[1]。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资历架构制度构建与多领域实践活动,成效显著。目前,香港资历架构已经覆盖超过 50% 的香港工作人口,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本文拟从制度层面、标准层面、应用层面探讨香港资历架构理念和标准要求如何从顶层设计一步步落地为实践举措,并从中提炼有益启示。
二、制度框架的系统化设计
香港资历架构将资历水平划分为7个级别,在级别划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反映资历性质和学科范畴的资历名衔计划。目前,香港资历架构7级资历中共计分布了15个可选的基础资历名衔(见图1)。作为覆盖学术、职业培训、继续教育领域,同时又联结产业界和教育界的综合性资历体系,香港资历架构运行触动多领域资格认证和教育实践活动改革,落地推行难度大、困难多。为高效推进资历架构制度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了一揽子政策制度。

保障体系的设立与运行提供法律依据。该条例的颁布,是香港基于前期充分调查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的审慎决定。随着2008年该条例的正式生效,香港资历架构正式投入运行。
2.明确牵头部门,厘定资历架构运行的主体职责。香港立法明确由教育局负责推行香港资历架构,承担建设资历架构的主体职责,教育局下专设资历架构秘书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教育局的职责包括:一是开发资历架构本体,包括级别划分、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制定、资历名衔设立等。二是委任评审与评估机构,授予香港特别行政区学术与职业资历评审局(以下简称评审局)开展资历架构下办学机构、评估机构资质评审的职权,委任行业领域权威机构开展资历认证与评估。三是发展作为评价工具的资历学分制度,量化表征各类学习成果,以学分为通用货币链接各级各类教育。四是设立资历名册,登记达标资历及进修计划。五是推进资历架构下多主体协作,与评审局、职业训练局、行业咨询培训委员会、大学、企业、工会等各类相关主体就具体领域标准制定、资历评估、资历课程设计等开展深度合作。六是开展大规模宣传推广工作,让群众知晓资历架构并参与其中。
1.科学立法,确立资历架构合法地位。200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颁布《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条例》,明确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以下简称教育局)局长设立香港资历架构和资历名册,重点从资历评审机构的设立与职责、资历评审程序与标准、资历名册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资历框架制度进行了系统规范,通过立法手段为资历框架制度及其质量
3.管审分离,健全资历架构运行的质量保障体系。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推行资历架构过程中采取管审分离的策略,教育局负责管理统筹,评审局负责质量保障工作。根据《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条例》,评审局被教育局委任为资历架构评审当局和资历名册管理当局。作为资历架构评审当局,评审局依据四阶段质量保证程序和能力标准要求,对教育机构是否具备开办资历课程和授予资历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当好办学门户开启者和把关人;面向过往资历认证评估机构和专业资历评估机构开展评估机构评审工作,依据评估准则,组织评审小组开展考察工作,确保评估机构公信力。作为资历名册管理当局,评审局持续跟踪管理资历评审结果,拥有将达标资历信息上载至资历名册资料库或是将不符合条件资历删除的权利。资历架构制度的管审分离既保证了教育局的责任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发挥评审局的专业作用,确保资历架构高质量运行。
4.制定系列政策工具,为资历架构应用提供指引。教育局配套制定了用以指导具体领域资历获取、认证和使用的系列政策,包括《专业资历认可指引》《过往资历认可机制》《能力为本与通用能力为本课程的资历指引》《学分累积及转移:政策、原则及应用指引》《资历架构基金下的支援计划》等。这些规范性文件为各类主体参与并使用资历架构确立了统一标准和流程,确保了资历架构理念、资历级别要求在各环节上落实到位。
5.设立专项基金,为资历架构运行提供充足经费保障。教育局设立资历架构资金,先后注资20余亿,用以支援资历架构指定计划,包括评审资助计划、课程发展资助计划、资历名册资助计划、过往资历认证资助计划、专业资历评估服务资助计划等,以及资助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资历架构相关研究和公众教育2。资历架构支援计划下,非营利自资办学机构、过往资历和专业资历评估机构等机构的评审费用以及资历名册登记与续存费用、从业人员过往资历认证费用均全额资助,其他机构评审、学科范围评审资助也能达到 50%~70% ,同时也向评估机构提供运营资助。
6.设立资历名册,搭建形成多方交互的公共数据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立法建设资历架构时就明确“须设立一份登记册,以记入在资历架构下获认证的资历”。资历名册就像是登载经过质检的“资历”商品的大超市,经过进修取得的资历和经过评估取得的资历等两大资历商品陈列其中,资历商品信息包括资历级别、资历学分、举办机构、学分累积和转移路径、有效期等,标注清晰,供所有学习者检索和选取。截至2025年1月,香港资历名册中已登记资历9809个,其中第1至4级别资历占 69% ,可见香港资历架构在行业领域的推行卓有成效[3]
香港资历架构制度包括资历架构的本体部分和运行管理机制。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科学构建资历架构本体的同时,也从顶层设计上对资历架构的管理与运行进行了系统谋划。以正式立法为起点,教育局和评审局管审分离又相互配合。教育局搭建资历架构制度和配套政策体系,为各类主体使用资历架构提供制度规范与指导;评审局对照资历架构的标准要求,制定评审标准与程序,开展规范评审,保证各类资历达标,形成“管一用一审”三方协同的良性循环。经由评审后达标的资历上载至资历名册,供公众选修,实现资历架构运行从管理层面到办学机构、评估机构层面再到个体层面的纵向延伸。资历架构基金的设立为制度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标准体系的层级化建设
从资历框架层面基准体系到具体领域应用标准的资历标准层级化建设是资历框架理念实现和制度落地运行的主要路径。香港资历架构共有7个资历级别,每级资历级别都有一套资历级别通用指标,用以标明每一级别资历应达到的学习成果要求。该指标是香港资历架构下各类标准开发必须参照的基准。
教育局在不断优化资历级别通用指标表述的同时,也在持续推进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向具体应用标准转换,推动形成不同层级标准衔接顺畅的资历标准体系。具体转换路径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细化为行业领域专用的行业能力标准,作为行业领域育人、用人标准具体指导实践活动,包括指导行业能力为本课程编制、过往资历认证标准制定等。二是指导评审标准制定。以上所有类别的资历评审都必须遵循整体学习成效达到相应资历级别通用指标要求的基
本原则。
1.架构基准体系构建:核心要素与开发导向。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划分为四个维度:知识及智能,过程,自主性及问责性,沟通、资讯及通讯科技及运算。与欧洲各国资历框架标准维度所依据的K(陈述性知识)S(认知技能 + 动作技能)C(能力)类型学有所不同,香港资历架构中第一个维度“知识及智能”的重点在于认知,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对认知教育目标的维度划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相契合,“知识"从内容角度表征了学习者对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掌握的深度及广度,“智能”从认知过程角度展示了学习者对以上知识的学习及处理能力。第二个维度“过程"的重点在于应用,强调学习者在不同任务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突出表现在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力两个方面。前两个维度主要表征个体的专业能力方面,第三个维度“自主性及问责性"则着重衡量社会能力,表现为在共同社会生活中对自己、他人、团队工作的负责程度。第四个维度“沟通、资讯及通讯科技及运算"是支撑、辅助完成工作的能力,包括在不同情境中运用书面及口语等形式表达想法、处理问题的沟通能力,运用资讯及通讯科技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字和图像数据辅助工作的能力。各维度标准描述结构一般为“学习成果要求 + 任务情境”的模式,描述用语较为通用和抽象,如“简单"“常用”“高阶"等体现不同深度和复杂程度的词汇,以方便在不同学科、专业或是行业领域的具体化发展。随着资历级别的提升,应用情境的不可控程度逐级增加,相应知识、技能及对工作把控的能力也在进阶发展。相邻资历级别之间在成果标准要求上呈现出前后衔接的特征,较低级别的能力要求是较高级别能力的基础要求,在较高级别中不再重复出现4。7级资历级别通用指标整体上呈现出初中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阶段性划分,较高阶段的标准要求有质的跃升。
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制定遵循国际资历框架制定通行的学习成果导向原则。学习成果是学习者在工作和学习领域中展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状态,包括学习者在面对学习和工作任务时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会做什么以及准备做什么等。学习成果导向下的标准制定,强调在对学习成果内容、结构以及评估规范进行标准化要求的同时,认可来源多样、形式不一的学习过程性要素,在成果维度保证资历水平达标,在过程维度促进正规、正式、非正式等多种学习活动的灵活发展。
2.行业能力标准制定:应用领域、组成要素与开发要求。基于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制定的行业能力标准,是香港资历架构进驻行业领域,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规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活动的主要抓手。资历架构秘书处下设行业主导的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行业《能力标准说明》。《能力标准说明》可以灵活地用于课程设计以及工作岗位说明、员工表现评估、招聘要求的编制中,是开展从业者过往资历认证和职位进阶学习成效要求评估的主要参照[5]
《能力标准说明》开发流程共包含环境扫描、职能描述、撰写职务及能力要求、制定能力标准说明、业界资讯及调试五个环节[6]。能力单元是《能力标准说明》是主体内容,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穷举每个行业领域包含的职业范畴,并进一步细分能力单元,每个能力单元都有详细的能力表现要求和对应的编号、应用范畴、资历级别、资历学分和评估要求。
香港资历架构对行业能力标准制定的指导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能力表现要求遵循学习成果导向原则,标明从业者完成相应能力单元工作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应达到的专业能力水平。二是综合成效标准即考评标准必须与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对标,以确定该能力单元所属的资历级别,如安老服务业“整理个人及起居照顾物品"能力单元的综合成效要求中的前置条件为“能够遵照处理个人及起居照顾物品的指引及程序”,与第1级资历通用指标要求的“在督导或提示下”“按指令工作”基本相符。各能力单元必须通过与通用指标对照确定唯一所属的资历级别,在标准比照时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以确保资历水平的达标。三是采用资历架构通用计量单位“资历学分”量化学习成果,通过各级别学分占比确定最终资历水平。例如,当学习者获得的90个资历学分中,第4级学分占比达 70% (63个学分)时,即可认定为第4级资历。
3.资历评审标准对接:评审程序与要求。从获取路径的角度来看,香港资历架构认证的资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进修类资历,未掌握目标资历级别学习成果要求的学习者通过进入院校修读资历课程获取该类资历;二是评估类资历,已具备相应能力但无正式证明的学习者通过向资历评估机构申请评估认证以获取资历证明。
第一,进修类资历评审。该类评审由评审局面向资历进修课程的开办院校展开,评审局对照资历级别通用指标,依次开展“院校评审一课程评审一学科范畴评审一定期复审”四阶段质素保证评审,综合判断院校的办学水平能否保证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达到相应资历级别的学习成效要求。
首先,在学习成果导向理念的指导下,院校评审以院校自订的资历级别和办学规模为目标,依据院校评审条例对机构管治架构、财务与资源、人力资源、质量保障等进行多维度评审,判断院校是否具备开设目标资历课程的能力资质。在此过程中,受评院校需持续监控课程实施效果,确保所授资历始终符合资历级别通用指标要求,并对课程质量及资历认证结果承担最终责任。其次,课程评审围绕课程目标、招生条件、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评价等维度展开。课程目标设置要积极回应社会、教育、行业的发展需求,系统地将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反映到目标要求中,经过内部调适,达到一致的效果]。学习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基础资历证明,资历架构下通过学分认证、累积及转移程序获取的资历也应囊括其中。课程编排结构和内容需支持学习者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成效要求,每个结业资历都对应一个自成体系的完整课程。课程的学习成效要求应当表述清晰、具体明确,具备可测量性,并通过资历架构下的资历学分计量。再次,学科范围评审是基于院校评审和课程评审的拓展性评估,重点考察院校在特定学科领域开设多门课程的资质,受评院校不仅需要具备机构准人资质,还需要在目标学科领域拥有成功开设资历课程的实证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的共性特征科学界定拟申请评审的学科,在学科范畴内系统规划课程体系,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最后,定期复审是衡量院校是否以学习成果为本持续提升质量的周期性评审,旨在通过系统化的监测指标和评估流程,验证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第二,评估类资历评审。评估类资历评审旨在协助在职人士通过评估取得行业或专业领域的资历,主要涉及过往资历认证及专业资历认证两种机制8。过往资历认证主要面向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领域,是对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进行评估并授予相应资历证明(资历架构第1级别到第4级别)的认证机制,以便找准从业者进修学习的起点。过往资历认证由教育局长委任的专业评估机构开展。当前,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职业训练局为代表,共计有7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机构、行业学会负责香港资历架构下19个行业领域过往资历的评估工作。该类机构首先要对资历架构尤其是第1级到第4级资历的通用指标有清晰的认知,遵循学习成果导向原则;其次要熟练掌握行业能力标准要求及其过往资历认证机制和程序,开展有效评估。《能力标准说明》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业领域评定过往资历所属资历级别的主要参照,在具体实践中,通过能力单元组合形式进行资历认证。资历认证申请人在满足基本工作年限要求的基础上,首先对照能力要求开展自我评估,评估机构综合资历级别通用指标、行业能力标准、工作性质等要素开展笔试、面试考核,并授予相应资历证明。
过往资历认证侧重对通过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和经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认证,专业资历认证则侧重对个体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认证。专业资历认证强调行业“专业性”,评估机构必须是行业内具有广泛代表性且合资格的本地专业团体[9。香港特别行政区现有会计师公会、海事处、银行学会三家经评审局评审并由教育局授权的专业资历评估机构。以银行学会为例,该机构积极对接香港资历架构,参与行业能力标准制定,开展专业资历认证工作并提供相关资历课程。目前,银行学会可以颁发资历架构第4级到第6级(相当于硕士水平)共计24个专业资历。评审局在进行机构评估时,首先是进行资历架构级别对照,判断可认证的资历级别范围;其次是审查该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
四、实践应用的多领域拓展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作为联结产业界用人和教育界育人的重要平台,香港资历架构的落地应用主要集中于行业领域和教育领域。
1.行业领域:广泛应用于企业招聘、培训、考核全环节。政府主推以及行业领域对高质量人力资源、统一性资格体系的需求,促使行业领域积极对接香港资历架构,在充分参与行业能力标准制定和资历评估活动开展的同时,也切实将资历架构及其标准要求运用到行业企业的用
人实践中。
在从业人员的选聘和绩效管理上,行业企业将资历级别作为重要的任职要求,并依据能力单元要求制定岗位工作说明,规范指导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同时将达标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参照。在促进行业人才的发展上,行业企业设计了清晰的职业资历阶梯,将资历级别与职业岗位挂钩,帮助从业人员持续进阶发展。以安老服务业为例,安老院舍照顾服务职能范畴设计了护理员、保健员、院舍主管三级职业阶梯,分别对应第2、3、4级别资历,每个职位都有清晰的能力标准和资历学分要求,对应多个能力单元,组合形成职业阶梯资历。从业人员可以对照能力要求,循序渐进地修读职业阶梯课程,获取职业进阶资历,作为申请更高阶职位的资历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业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如民航处、海事处、社会福利署等都积极参与资历架构,发展政府部门认证的专业资历和相关培训课程,设计职业进阶路径,部分政府部门更是将资历架构资历作为业界牌照制度的重要参照。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在全社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2.教育领域:重点聚焦各教育领域资历课程建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的大力推动和各级各类教育的踊跃参与下,目前香港资历架构课程已经遍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等各领域。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联合多方力量,积极推进资历架构理念和制度向中等教育延伸。一方面,通过“QF带你进入各行各业"等推广活动,提高公众对终身学习和资历架构的认知,引导学生利用资历架构规划生涯发展。另一方面,推动资历架构落实到课程层面,支持专上院校或相关团体面向高中生开设与职业领域充分连接的应用学习课程,修读这些课程的学生不仅可以将课程成绩作为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的一科成绩,同时还可以获得课程开办机构颁发的资历架构第3级证书。支持中学自行开发1至3级的校本资历架构认证课程,挖掘和培养多元才能。同时,教育局也在积极推行面向成年学员(中学六年级离校生及年满21岁的香港居民)的应用教育文凭课程,称为“毅进计划”。该计划旨在强化学员的就业能力,学员可以在17个课程类型内选择不同科目搭配组合,完成课程学习可以获取第3级资历,水平相当于香港中学文凭考试5科合格的程度,如果课程中包含能力标准说明为本的选修科目,还可以另外获取相关的独立资历证书[10]
高等教育院校利用资历架构发展副学士、高级文凭以及各类专业进修和持续教育课程,参考资历级别通用指标设计课程成效与内容,并标明相应资历学分、资历名衔等资历架构元素,提高资格的透明度和流动性,支持学员衔接修读学士学位等高阶资历。积极响应资历架构学习成果导向原则和学分累积及转移政策,参考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审视、设计自行评审课程,鼓励发展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引人资历学分制度,展示课程的资历学分数和资历学分范围,制定学分换算机制,促进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及学分转移,提高教学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行业企业重点发展能力为本课程,课程设计突出就业导向性,强调与行业发展的紧密衔接,课程内容以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课程结构、编排与职业范畴划分、技能成长规律相适应,教与学均在实际或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成果评估着重衡量学员达到的能力水平,确保达到《能力标准说明》中相关能力单元的表现要求和成效标准。与完全就业导向的培训课程不同,能力为本课程非常强调教育属性,课程内容设计与学科逻辑相契合,不同课程之间的边界、层次清晰,形成系列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避免重复学习。为确保与资历架构的有效对接,能力为本课程必须符合教育局制定的《资历指引》,包括课程内容大部分( 60% 以上)取材于《能力标准说明》,授予资历必须采用资历名衔计划的名称,所有文凭类的课程至少要包含60个资历学分,所有非自行评审的机构开设的课程包括能力为本课程都必须展示资历学分数[]
与逐级上升的职业资历阶梯设计相对应,行业领域进一步发展了职业阶梯课程。以安老服务业为例,对照“护理员一保健员一院舍主管”安老院舍照顾服务职业资历阶梯进阶路线,行业领域开发了三级职业阶梯课程。职业阶梯课程设计需清晰展示从业者的前置水平、发展路线、目标资历和学分要求,对照岗位职责及所属资历级别通用指标、行业能力标准厘定预期学习成效,从《能力标准说明》中选取配对的能力单元作为具体课程设计和申请资历认证的重要依据。职业阶梯课程如果在课程内容、资历名衔和资历学分三个方面同时符合上述能力为本课程的资历指引,也可称为能力为本课程。
五、研究启示与建议
制度先行,在制度框架明确的前提下,标准层面上香港资历架构以资历标准体系为核心载体,推动资历级别通用指标逐步转化为资历评审标准、行业能力标准。应用层面上行业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各类主体,将资历架构标准要求落实到用人和育人实践中,带动了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推动资历架构从制度搭建到标准体系建设再到落地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以为未来内地综合性资历框架制度向实践领域全面铺开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1.明晰主体权责,确立多元协同的制度运行机制。资历框架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多类主体,尤其对于重点提升从业人员就业竞争力的香港资历架构来说,教育领域和行业领域的通力协作和深度对接尤为重要,在行政管理上如果仅靠教育部门单边推动,极易再现产教融合中教育“一头热”的困境。所以,资历架构顺利推行必须有足以指导教育、行业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权威性制度支撑。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过立法确立教育局和评审局为资历架构的管理与评审主体,明确其资历评审、认证及登记等职权,为各领域配合落实资历架构提供法律保障。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行政长官出席资历架构周年大会,都为提高香港资历架构的社会认可度和权威性做了很好的政府背书。
用人的劳动制度与育人的教育制度的分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教育学历证书的分离是导致内地劳动力供需失衡和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12],在行政管理上突出表现为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各自运行,职能交叉但协同不足。资历框架作为链接用人与育人环节的重要桥梁,其发动主体必须是高于单一行政部门职权,能够指导和协调教育部门、人社部门以及更广泛的行业领域的权威性领导机构,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指定某一主责部门,但必须由更权威的领导机构牵头发动,并配备完善的法律、经费、组织保障,从源头上减少资历架构纵深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
2.构建标准体系,形成资历级别通用指标到资历评审标准、行业能力标准的多层级标准架构。资历架构中的资历级别通用指标是能够适用于各领域资历认证的母标准,通用程度越高意味着标准描述上越抽象,资历架构的落地过程也是标准体系在各领域具象化的过程。
内地在推进资历框架标准体系建设及逐级落地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习成果导向原则在各领域的贯彻落实。学习成果导向原则强调教育培训领域重视制定明确的学习成效目标,引导学习者不断朝着目标进阶发展,同时发展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更加灵活的学分计量机制,兼容各种类型的学习成果,为学习者畅通终身学习通道。其次,要求各类子标准在综合成效上必须对标相应级别的通用指标,确保资历授予符合相应资历级别的学习成果要求,统一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线,为不同领域资历间的价值比较和沟通衔接奠定基础。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明确各类子标准制定的责任主体,形成制度化的标准制定程序和制定规范。
3.构建实践路径,实施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策略。正如上文所述,资历框架建设是一个牵涉部门极广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考虑到推进难度和各领域的现实需求,在进行资历框架具体功能设计时可以先找准“牛鼻子”“塌陷点”,从重点领域入手,分阶段实现资历框架完整功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在推进资历架构落地过程中,首先把着力点放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推进实施了行业能力标准、行业能力为本课程、职业阶梯课程、过往资历认证机制等重要基建工程。对比高等教育,在质量保障和社会认可上较为弱势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企业培训机构等积极响应资历架构政策,通过资格评审争取政府备案,行业企业也在参与和运用行业标准的过程中获得了实际的用人效益。与此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也在同步推进中学、高等教育领域资历架构的推广和运用,积极吸纳具备自行评审资格的高校人驻资历名册,未来香港资历架构将重点推进专业化水平更高的专业资历认证。
鉴于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实需求以及职业教育弱势的现状,又有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大利亚、欧洲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领域资历体系建设的众多成功经验在前,我国内地在推进资历框架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将行业资历框架建设作为先行棋,借由资历框架制度建立起完备的职业教育资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同时,为确保资历框架在各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专业资历、学术资历的认证与对接工作
也必须有序推进。
4.优化技术保障,建设数字化资源与学分认证平台。资历框架作为促进就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实用性制度框架,在不断丰富发展配套政策工具的同时,也必须建有公共的数据平台,用以支撑大规模资历、学分、课程等数据的输人与展示,便于大众从中选取合适的目标资历和学习路径。
参考香港特别行政区资历名册的建设经验,内地在推进资历框架建设过程中也应配套建立一个资历数据库。资历数据库建设应有明确的法律或制度依据,由权威性政府部门负责管理,保证与资历级别标准严格对照,并经由规范评审流程,使资历名册中资历的质量具有同一性[13]。资历数据库载有来自各级各类教育、各行各业的资历,以资历学分为计量工具,展示学分累计与转换信息,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清晰透明、多样灵活的学习选择,促进多途径学习资历交叉互认。考虑到量大面广的实际情况,资历数据库建设可以分区域或跨区域协同推进,前提是保证区域资历平台在对照标准、建设程序、功能设计上的统一。另外,也应同步建好用于储存、认证和转换各类学习成果的学分银行制度。资历数据库从教育供给侧的角度展示可选资历,学分银行则清晰记录了教育需求方现有资历,供需平台联通便于实现过往资历的有效验证和目标资历的精准推介。
[参考文献]
[1]黎英伟.香港资历架构的发展与实践[EB/OL].(2023-11-06)[2024-10-06].https://mp.weixin.qq.com/s/vb8Ftd0ebp8Y6X-lnJjOgw .
[2]香港教育局.资历架构基金简介[EB/OL].(2019-10-18) [2024-10-06].https://www.hkqf.gov.hk/files/record/publication/2/ 201910__qf_fund-1719895589.pdf.
[3]香港教育局.资历名册资讯图表[EB/OL].(2024-09-12) [2024-10-06].https://www.hkqr.gov.hk/HKQRPRD/web/hkqr-sc/
infographic/index.html.
[4]香港教育局.资历级别通用指标(2018年修订版)[EB/ OL].(2018-04-12)[2024-10-06].https://www.hkqf.gov.hk/files/ record/qf-lvl-resources/6/The%20revised%20GLD%20and% 20the%20Explanatory%20Notes_Chi_April_20l8-1703059802.pdf.
[5]香港教育局.资历架构的应用[EB/OL].(2024-07-11) [2024-10-06].https://www.hkqf.gov.hk/sc/application-of-qf-deliverables.
[6]郑炜君,李雪婵.资历框架视域下的职业能力标准开发——以香港汽车业《能力标准说明》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31-33+60.
[7]香港学术与职业资历评审局.香港资历架构下四阶段质素保证程序手册[EB/OL].(2020-11-08)[2024-10-06].https://www.hkcaavq.edu.hk/zh-hant/.
[8]香港教育局.通过评估获取的资历[EB/OL].(2024-07- 12)[2024-10-06].https://www.hkqf.gov.hk/sc/thru-assessment.
[9]资历架构秘书处.香港资历架构下专业资历认可指引 [EB/OL].(2024-02-11)[2024-10-06].https://www.hkqf.gov.hk/ files/page/thru-assess/l/Guidelines_RPQ_CHI_Feb2024_CLEAN1711513312.pdf.
[10]资历架构秘书处.政府部门全力参与资历架构[EB/ OL].(2020-04-10)[2024-10-06].https://qfia.hkqf.gov.hk/files/ record/booklet-qfia/l/QFIA-Booklet%20(FINAL)-compressed1682068519.pdf.
[11]香港教育局.能力为本课程与通用能力为本课程的资历指引[EB/OL].(2024-08-14)[2024-10-06].https://www.hkqf.gov.hk/files/page/thru-training/l/QG_revised_C_20l4.08-1719561122.pdf.
[12]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与国家资格框架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3-34.
[13]李雪婵.资历名册建设的价值蕴意、原则及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9):63-69.
(栏目编辑:孙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yyy2025050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