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作者: 周瑜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把“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作为重要的课程理念,并从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和课程内容呈现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无论是数学知识本身,还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都是自成体系的,都是结构化的、螺旋生长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在场的空间,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驿站。但是,当前不少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碎片化教学误区,学生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题目,不见内涵;只见表象,不见本质;只见知识,不见结构。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思考和实践0

“新课标"明确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体现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课程理念,确定了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目标,设计了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理念,“新课标"在内容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中整合或调整了学习主题。这些变化在新教材中均有体现。

基于“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我们围绕核心理念“结构化教学”的落地生根,组织了本期专题,意在引导教师了解结构化教学的背景与意义,掌握结构化教学的核心要素和必要操作流程,并结合大家平时感到比较棘手的练习课、复习课课例,引领学生学习有血、有肉、有机生长的结构化数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40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