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正确价值观有效设计学习主题

作者: 朱红伟

紧扣正确价值观有效设计学习主题 0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在“基本原则”中要求课程“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具体而言,就是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也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帮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实践精神。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核心素养。这些都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完整的人"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正确价值观,设计跨学科学习主题,确保每个主题都能体现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构筑基石:合理定位价值观

价值观是塑造个人品德与能力的基石,也是引领个人在社会中定位自我、实现价值的重要指针,合理定位价值观的作用与意义,对于跨学科学习主题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通过紧扣正确价值观的学习主题,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学科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

“新课标"强调课程目标的确定要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在设计跨学科学习主题时,教师要将真、善、美贯穿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思考如何践行诸如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和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还能促使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进一步内化,进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培养“完整的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架构桥梁:有效融入价值观

在数学跨学科学习主题的设计中,有效融入价值观,是联结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对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链接学生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跨学科学习主题应强调"立德树人”理念,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深刻理解并有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粽子里的数学奥秘"这一学习主题,在运用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同时,结合“粽子”的文化象征,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勤劳的种子,潜移默化地育时代新人。同时,教师结合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讨论节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明晰发展规律,贴合学生成长。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不同,因此,跨学科学习主题设计中要注重价值观的渗透,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感受和理解价值观的内涵,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基于“粽子里的数学奥秘”跨学科学习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古诗中的端午""‘粽'形百态""‘粽'享美食"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中,认识新的立体图形,探究其表面积、体积等数学知识,这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

3.开展实践活动,坚守学科本位。数学跨学科学习主题的设计还应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在"粽子里的数学奥秘"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将数学与语文、美术、劳动等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古诗中的端午"学习活动中,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研究粽子的兴趣与热情;在"‘粽'形百态"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探究正四面体与已学立体图形的差异,感受并领悟正四面体的特征;学生通过拆与折等活动,发现粽叶的长度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感受正四面体的表面积可以在一片粽叶上完整呈现,从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的探究,发现求粽子体积的方法,进而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策略,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粽'享美食"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学生借助粽子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内化爱国、勤劳、创新等价值观。

三、精准导航:科学凸显价值观

在合理定位和有效融人价值观的基础上,教师要科学审视所设计的数学跨学科主题,确保其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运用,更彰显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1.形式上聚焦融合性。在将价值观融入数学跨学科主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确保价值观与跨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通过活动的参与和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相应价值观产生切实的认同与理解,潜移默化地完成正确价值观的内化与外显。

2.内容上体现时代性。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教师在设计学习主题时,要把握时代脉搏,融入与当下社会生活相一致的正确价值观,并据此设置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奠定基础。

3.效果上强调整体性。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来检验价值观在学习主题设计中的呈现效果。例如,基于学习目标等设定相应评价维度,量化学习主题的有效性,并通过多种途径的反思,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人理解价值观,并有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举止,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40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