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情境 培养核心素养

作者: 蒋学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中提出了以“三会"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四基”“四能"课程目标,其中真实情境的引入尤为瞩目。它要求学生能够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在于,如何基于真实情境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认识方向”教学为例,进行深入探索与思考。

一、课前思考

(一)学情透视

“认识方向"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初步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概念,对方向的相对性有了基础认知。同时,学生借助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经验,已了解“太阳从东方升起”的自然现象,累积了初步的生活方位知识。教师要结合“新课标”深入分析教材,本课时聚焦于如何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准确识别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探究由一个已知方向推导出其余三个方向的方法,旨在深化学生对方位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准确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情境创设

“新课标"强调真实情境的重要性。所谓真实情境,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创设的包含丰富数学信息的现实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难点,借助真实情境的创设,通过细化一系列学习任务,在支架任务的引领下,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步步探索"方向"知识,并在迁移应用和不断的反思评价中,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实践

(一)创设真实情境,提出驱动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新闻,我们一起看(播放视频)。

师:看完这则新闻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地震的危害很大。

基于真实情境 培养核心素养0

师:是啊,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要运用正确的逃生技能。

师(出示动画图片):看,我们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关于地震的逃生演练。小锦是27班的同学,按照学校的逃生演练路线,他应该从哪个楼梯逃生?

生:西楼梯。

师:要想找准学校的东楼梯和西楼梯,首先得认识东和西这两个方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方向。

【设计意图】以真实情境为活动背景,以学校逃生演练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锦是27班的同学,按照学校的逃生演练路线,他应该从哪个楼梯逃生?”自然衍生出的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认识方向的需求。

(二)分解细化任务,分析探究问题

任务一:结合儿歌,认识教室的东、南、西、北 师:平时你是怎样辨认“东”方向的?

生: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师:教室哪个方向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指向东面。

师:那太阳是从哪个方向落下的?伸出手指一指教室的西面。

师:你是怎么马上就找到西面的?

生:因为东和西相对,东的对面就是西。

师:你真厉害,知道东和西是相对的方向。

师:想一想,还有像东和西这样相对的方向吗?

生:南和北。

师:指一指,哪面是南?哪面是北?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我们跟着《方向歌》试着找找教室的东、南、西、北吧!

(教师播放《方向歌》视频)

师:现在你能找到我们教室的北面和南面吗?

生:我面向东站立,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我们一起像他一样,站一站、指一指、说一说,记一记教室的四个方向吧!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听口令的游戏:(1)请指向教室的东面、教室的南面、教室的西面、教室的北面。2)东的对面——西,南的对面——北,西的对面——东,北的对面——南。

(学生活动)

师(小结):大家反应真快。不仅能快速找出教室的东、西、南、北,还能快速找出它们的相对方向,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借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生活现象和一年级学习的《方向歌》来认识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教师搭建学习支架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站一站、指一指、说一说,认清教室的四个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探索的过程,抓住学习重点。

任务二:游戏活动,探索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要蒙眼说方向,有信心挑战吗?来看规则!

师(出示活动规则):请你面向东站立,蒙上眼晴,在向右转的过程中,快速说出你前面的方向。其他同学判断对错,并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师:哪个同学愿意上来挑战一下?(师生互动游戏)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四个方向是有顺序的,都是按东、南、西、北转下去的。

生:我发现,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的。

师(小结):同学们真厉害,发现了方向的排列顺序,只要向右转,我们面对的方向总是按东、南、西、北的顺序排列。

师:当我们面向西,伸出右手侧平举,根据方向的排列顺序,想一想,我们的右手所指的是什么方向?请你找出图1中小朋友右手边的方向。

基于真实情境 培养核心素养1
图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418.pd原版全文

师:请你们思考一下,当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方向,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知道其他三个方向呢?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方法)

师(小结):当我们知道一个方向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方向的相对关系和排列顺序,找准其他三个方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转身说方向”的游戏,探索出方向的顺序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与想象中,抽象出方向的空间模型,克服学习难点。教师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辨认方向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合作完成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真实情境 培养核心素养2
任务三:应用知识,辨别生活中的方向
图3
基于真实情境 培养核心素养3
图2

1.辨别教学楼的东和西

师:回到我们的教学楼前,如图2,这是老师早上8时拍摄的教学楼照片,现在你知道哪个是西楼梯了吗?

生: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教学楼东面是——东楼梯,西面是一一西楼梯。

生:我看到了照片上的光线了,早上8时,太阳从这个方向升起的,那相对的方向就是西。

2.辨别操场的东、南、西、北

师:这样小锦同学就可以从西楼梯快速到达操场避险了,现在让我们来到操场找找东、南、西、北吧!

师: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随着一天时间的变化,太阳的位置也在变化。如图3,你知道现在小锦同学是面向哪个方向站立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面向西站立,因为现在太阳在西方。

师:现在小锦前面是西,你能说说小锦同学的前面、右面、后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

生:小锦的前面是西,右面是北,后面是东,左面是南。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方向向右的排列顺序,依次找到其他三个方向,活学活用。

3.感受面对面站立时的方向特征

师:放学的时间到啦!小锦的妈妈在西校门接小锦回家。妈妈说:“走,回家,我们往左走。”小锦说:“不对,我们回家要向右走。”如图4所示。

基于真实情境 培养核心素养4
图4
基于真实情境 培养核心素养5
图5

师:同学们,妈妈和小锦两人从同一条路线回家,为什么一个说往左走,一个说往右走呢?

生:因为两人面对面站立,所以他们的左和右不同。

生:校门朝西,小锦和妈妈指向的是北面。妈妈和小锦可以这么说:“走,回家,我们往北走!”

师:是的,不管面对哪个方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位置总是不变的。

4.介绍房间东面和西面的物品师:如图5,小锦房间的窗户朝着南,你能说说小锦房间的东面和西面各有什么吗?

生:在介绍物品前,我们先要找到房间的东面和西面!

生:窗户朝南,南的对面是北,南的右面是西, 西的对面是东。东面有床、布娃娃,西面有书柜。

师:同学们,这是小锦的房间,你住的房间是怎么布置的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吧!

5.回顾整理

(师生根据思维导图回顾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教学楼、教室、操场、校门口等引出一系列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实现了“在学习”“真学习”“真学会”,经历了概念的学习过程,体现了“教一学—评”一致性。

(四)展示任务成果,反思解决过程

1.生活中的方向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来辨别方向,你们还知道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吗?

(师生互动了解通过指南针、树的年轮、北极星等辨别方向的方法)

2.我的学习日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完成你的学习日志。

师:通过对方向知识的学习,相信大家在接下来的逃生演练中一定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路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中学到辨别方向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科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感受方向知识的生活价值,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三、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教学独特的育人功能,致力于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形成积极价值观、必要的个人品格和关键能力。而真实情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一)情境任务主体:学为中心

践行“新课标”理念,实现核心素养落地,需要创设“学为中心”的课堂,即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体验人类经验的发生发展历程。“认识方向”的教学设计从目标的确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任务的组织和评价任务的设置,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课始,借助情境视频教师抛出驱动性问题:如何区分教学楼的东楼梯和西楼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东、南、西、北等方向知识的需求。接着,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在教师提供的支架资源视频《方向歌》的帮助下,经历模仿示范、“你说我指"等游戏活动,准确认识教室的四个方向。对重难点知识,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蒙眼说方向”合作探索。在拓展反思阶段,师生间的互动、合作与反思,让学生不断深化学习成效,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情境任务设计:模块递进

“新课标”着重于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整合,并强调情境设计在课程实施中的关键作用。建构主义理论也指出,任务设计应更多基于真实情境。“认识方向"教学设计以真实情境为活动背景,通过创设结构化的任务群来驱动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以学校逃生演练为情境,通过播放地震视频、课件呈现教学楼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驱动性问题:如何区分教学楼的东楼梯和西楼梯?

为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学习内容通过三个模块化的真实任务,层层递进地呈现出来:任务一是结合儿歌,认识教室的东、南、西、北;任务二是通过游戏活动,探索辨别方向的方法;任务三是应用方法,辨别生活中的方向。

(三)情境任务评价:"教—学—评”一致性

践行“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理念,关键在于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明确素养进阶路径,捕捉能力升级的关键点。“认识方向”教学设计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规划评价任务,确保评价与学习活动紧密相连。例如,在学习任务一“认识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通过“听口令指方向"游戏即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完成任务二“蒙眼说方向”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索、攻克难点。随后教师在任务三中设置进阶式评价任务,如"辨别操场的东、南、西、北”“感受放学时面对面站立时的方向特征”“回到家介绍房间东面和西面的物品”,让学生逐步深化理解知识。最终,通过“学习日志”反思环节,学生回顾学习历程,与同学交流分享,实现自我评价与完善,在多元评价中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育英锦园实验小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418.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