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看见”,始于“醒来”,成于“奔赴”

作者: 李雪楠

“眼”,本义指眼晴,是视觉器官,引申为眼神、眼力、见识,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李志欣校长用教育之“眼”观察教育,洞察不同校园里的教育元素和创意,沉浸于日常课堂探寻最本质的目标,启程奔赴卓越教育者的成长之路。李志欣的《教育之眼》,初读,启慧根;再读,净心智;复读,明自我。我亦步亦趋地跟随着这位教育行者的步伐,观世界、看生活、思教育、悟成长。

一、观课堂,驱动成长

李志欣校长在学校时,每天都会走进课堂,观察和了解课堂情况,并撰写点评。于是,在“观察课堂情境”一辑中,他提出了“课堂教学需要完整的人的教育"的贯通理解。这是季校长从生命的高度对课堂教学的深刻思考。

课堂教学为了什么?课堂教学要做什么?课堂教学该怎么做?这些问题,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答案。从生命的立场与视角来看,课堂教学的最终自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因此,生命化的教学主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点,遵循生命之道。课堂教学的完整目标应涵盖学生的品质、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交往意识等多方面,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能量场。

李校长在书中写道:“要直面生命的个性,关照学生的真实兴趣和情感,创造机会让学生生成观念,敢于质疑,构建自己的立场。”课堂是师生彼此共生、共同发光的地方,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扎根大地,顺势而为,自然生长。这样的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一切发生;这样的课堂,教师要精简课堂语言,压缩表达时间,克制表达欲,从而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赋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可、被尊重,要看到他们的优势长处,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形成推动学生成长的力量。这是李校长为我们点明的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到达的高点与境界。

二、看学校,凝聚精神

在“走进学校现场”一辑中,李校长带我们看到了多个美好的学校:关注生命成长的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中学,践行“九化教育"的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

我们学校的“树木精神”也源自李志欣校长对学校精神建设的理解和引导—“从看见一棵树出发,让老学校焕发新活力”。我们学校里生长着一棵根深叶茂的百年古树,我们从共创一处空间、习得一种精神、长出校园“三宝”三个维度,将学校文化植入师生的精神世界,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愿景:树人成德,育才成林。我们梳理出“做有根教育,育国之栋梁”的校园文化精神纲要,将“办有根学校,做有为教师,育有爱少年”作为发展目标,将“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校训。“材”即“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告诉师生们:生而为树,每棵树都尽其所能,努力生长,成为为人类造福的有用之材。做人当如树,无论身居何方、环境优劣、职位高低、能力大小、从事何种工作,我们都要相信自己是有用之才,做事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让他人幸福,为社会做贡献。学校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成长成才的平台,让师生充分展现各自的特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校围绕“培根铸魂"办学,培育有民族情怀、家国情怀的孩子。我们追求健康、正直、阳光、开放;我们追寻民族、家乡的根脉,以此凝聚学校的文化精神,并让其成为学校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良好的校园生态精神会为学生的成长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教育印记,也会助推学校走上真正注重内涵发展的道路。

三、读书,赋能发展

教育工作者要为孩子播下思考的种子。李校长说:“持续性读书才能做好内驱性事业,以延续为目的虔诚地经营好自己的事业,是用生命赋能更有力量的人生。”校长要创建师生成长需要的阅读场,把握“读书一实践一思考一总结”的师生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024年4月,我随黑龙江省五常市教育局组建的“学习者联盟"到李志欣校长工作过的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学习。漫步在充满书香与诗意的徽派建筑风格的校园中,我深受鼓舞。校园里“六艺庭院、曲水流觞、知识岛、学习场、朗读亭"等多样化阅读场,冲击着我,让我不断内视反省:在学校的哪些部分融入恰当的读书元素,使学校的场景空间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教育能量的释放?我们从一间间教室的改造做起,从一处处楼廊的重构开始:一楼门厅设计成两扇徐徐展开的“书轴”;校门背景墙改涂成“一起读书吧"的笑脸墙;每个楼梯角设置成“悦读"空间;二楼平台变成开放的“微型图书馆”;每个班级配备了可随手翻阅的“阅读书架”;三楼大教室改造成具有阅读功能的“未来教室”。这些便捷有序且呼应校园文化的阅读场域,在告诉每天进出的老师和学生:走进校门,阅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走进校门,从此一生与书相伴。绘本馆里、书桌前,学生或一人独阅,或三五围读,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

源于“看见”,始于“醒来”,成于“奔赴”0

当校园的空间都是为了学生营造的,读书都是由学生参与的,阅读自然而然也就照亮了发展。

四、沉心思考,奔赴卓越

思辨通往卓越。校长要懂得教育规律、了解师生、勇于改革创新,努力让学校的教育活起来。李校长说:“学校是一个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地方,每个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在这个共同学习的地方,校长占据中心位置,其作用并非全知全能的一校之长,而应该是全校学习的表率。我们期待教师和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校长就应该先为他们做出榜样。校长是决定学校氛围的最有力的因素。校长自己首先应该是一名学习者。”

我时常在思考:办一所好学校,办一所“好校长走了还是好学校”的学校,靠的是什么呢?一位好校长要怎样做才能激发学校的大能量,才能凝聚人心,才能把那些看似平凡的人聚拢起来,创造出了不起的事业呢?我想,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校文化”。一所真正的好学校,最大的吸引力是它的文化。文化知识,学生在哪个学校都能汲取,但文化气象和文化熏陶则只有好学校才有。就像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它的文化气象是其盛名不衰的内力和根本。

源于“看见”,始于“醒来”,成于“奔赴”1

什么样的学校最美?这样的追问让我们心生遐想。一所美丽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学校文化好似一轮太阳,这轮太阳应该能够照耀教室的各个角落,统领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行为。这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是学校的教育哲学,是一种根植于学校所有成员内心深处的精神诉求一—为了学生、为了教育、为了社会。它是凝聚学校一切的根本。

校长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蓝图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他的眼光、境界、理念、能力、素质、人格等,都直接关系到学校文化的特质。校长要沉下心、俯下身、探其中,修炼自己,广泛汲取知识;要自觉培育文化精神、科学精神、思辨精神、改革精神,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引领学校奔赴卓越。

五、审视自身,遇见美好

在"遇见美好自己”一辑中,李志欣校长回眸生命的启程,思考时光里的教育。他认为,向着生命中清晰的目标去行动,所有的力量便会蓬勃爆发,一切困难便会迎刃而解。我们要脚踏实地,要坚持信仰,把现在过好,去除时间感,忘记自我,专注一件事并深人研究下去。

专注阅读是李校长重建内在、积极寻求遇见美好的自己的钥匙。我们要稳住自己的内心,勇敢地打开一本书,开始写一篇文章,找到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积极加入一个读书团队。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常市五常镇第二小学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42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