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关系”胜过“讲道理”

作者: 李楠

“好关系”胜过“讲道理”0

何时写作业?玩多长时间手机游戏?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这些问题,家长和孩子似乎难达成共识。

一到寒暑期,家长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变长,家庭矛盾就会增多,且会激化升级,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与家长甚至会剑拔弩张。许多家长喜欢跟孩子讲道理,看似语重心长,然而其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自己讲话了。其实,家庭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因为“好关系"胜过"讲道理”。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说,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它的使命。曾记得2023年年底,青岛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的发言在网络上受到关注。这位父亲说,他的儿子目前学习成绩很差,但是他依然相信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原因之一是孩子虽然成绩差,但仍然能吃能喝能睡能玩,说明孩子的心态非常好,“将来走向社会之后,心理强大和情商高,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位父亲能够不被教育焦虑所裹挟,对孩子的未来更多的是祝福而不是担心,他在家长会上的发言弥足珍贵。多找成绩落后孩子的优势,这是一种为人父母的大智慧,值得学习。

教育,最难的就是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有了父母发自内心的接纳和赏识,孩子也会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不足,在面对学业上的挫折时,他们不会自暴自弃,或者由此产生自卑感和自我否定心理,反而能以积极自信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去放大自身优势,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和未来。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和赞赏的需要。孩子在尚不成熟的时候,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自我定位,尤其是父母的评价。

1.少夸孩子用功,多夸孩子的进步。在育儿的过程中,鼓励式教育没错,但夸错了方向,便走进了误区。我们应多表扬过程,少说结果。有些孩子虽然在学习上付出了很多时间,但效果却不明显时,这时父母夸他们用功,只会让孩子以为:投入越多时间,就会贏得夸奖,那我就要熬更长的夜,做更多的题。而事实上,学习效率往往以倒“U"形态呈现,达到临界点后,时间越长,效率越低。所以,把“你真用功”“你真努力”,换成“你这次又进步了”,能更有效鼓励孩子。

2.少替孩子做决定,多让孩子拿主意。目标感不强,学习也会少些变通。对于这类孩子,父母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比如,小事让孩子做决定,大事可以先和孩子商量,再做决定。没有什么比参与其中体会更深。当孩子的认知思维形成后,我们再引导孩子将其迁移到学习中,他们的目标也会更清晰。

3.少关注分数,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父母拿到班级成绩单后,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分析,再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孩子要是喜欢数学,就多讲讲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好语文,才能准确审题,要是还能学好英语,以后就有更多机会在数学领域深造。如此,即使孩子在某个阶段偏科,他们也会为了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而自觉尝试、探索正确的学习方式。

4.少责备挑剔,多肯定赞赏。当你以一种宽容的目光去看待孩子时,你一定会发现孩子身上的许多优点。孩子犯错了,家长帮助他分析原因,并引导他加以改正;取得进步了,家长要及时表扬他,鼓励他继续努力。经常得到赏识的孩子,更自豪、自信;反之,经常受到训斥、挖苦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失败、无能。孩子会内化父母的评价,通过父母确认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价值、意义和对他人的重要程度。表扬正性行为比责备孩子的负性行为更有效。请相信,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孩子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5.少灌输道理,多倾听共情。当孩子想同你说说话时,当孩子考试失利、人际关系紧张或产生厌学情绪时,父母应耐心听孩子把烦恼讲完,保持足够的专注,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和情感支持,他们会感受到温暖与依靠。反之,父母的急躁、厌烦、责备,大道理讲个没完,甚至恶语相加,会把孩子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孩子,哪有不犯错误的?孩子犯错,也考验着父母的教育智慧。成熟理性的父母会稳住心态,情绪稳定,成为孩子“情感的树洞”,为孩子保驾护航。

爱像荷叶上的露珠,也许它很小,但可以滋润荷花。比起唠叨、苛求、纠正,倾听、理解并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律能力,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问题本身往往不是问题,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成为问题。成长中的孩子哪个不犯错误、不出现问题?此时,父母不妨静下心来,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语气,与孩子交流。声音低一些,坚定一些,心态平和一些,再平和一些。没有好的关系作为基础,即使家长说的道理再正确,孩子也难以真正听进去。因此,家长应放下传统的说教,转而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通过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好的关系,从来不是“我想为你好”,而是“我知道你需要”。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城实验小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42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