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资料新政策与作业管理冷思考
作者: 万于龙 周柳娅当前,教育领域一系列与作业管理有关的政策出台,为教育工作者及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挑战。这些教育改革政策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净化教育环境、推行“五育并举"所采取的对应举措。那么,这些举措的目标和归宿点落在哪里?它会给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带来哪些不适应?教师应该如何响应并制定相应对策呢?
一、精准解读政策,调整育人观念
早在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以“五项管理”为小切口,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2024年秋季,江西省教育厅将二类教辅材料全部剔除,做法虽然有点过激,但也反映出上级教育部门“清辅”的决心和态度。一时间,教师曾经的“教学助手"不复存在,这让习惯了依托教学资料抓质量的教师无所适从。微信作业、家长作业有所拾头,家长纷纷自掏腰包复印作业资料、购买各学科教辅作业。
从表层看,作业管理似乎是一道无法破解的难题,每次“减负”政策出台都会引发系列连锁反应。这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教师、家长对学生减负不能形成合力?其中固然有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唯“分数评价”的影响,更有当下教师对国家育人方针的理解不到位、不透彻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下一步国家将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加注重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严控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坚持"减负提质"并重,促进学生学习回归校园等,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加强学生睡眠、手机、读物、考试、体质管理和网络游戏治理,强化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今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很显然,作为一个小切口,强化作业设计、管理与实现“减负提质”同步运行,不仅是国家对学校育人主阵地的要求,更是教师全面育人,应该主动而为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作业管理,直达减负提质
长期以来,一线教师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剥离开来,习惯将校本教研的重心放在课例研究上,很少研究作业设计,过于依赖各类教辅资料。事实上,这样做弊多利少。首先,作业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作业设计考量的不仅是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落实,更是检验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理解能力。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反映的是教师对该知识要素、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其次,作业具备很好的育人功能,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书写习惯、自我探究、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摒弃机械重复、耗时低效的题海战术,有利于学生解放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从作业的本质属性看,加强作业设计与管理,是当前“减负提质”的不二法则。基于以上思考,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对策。
1.把作业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管理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将作业管理纳人教学常规管理,将主要学科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和教案、教学反思一并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促成教师养成备课必备作业设计的良好习惯。学校提倡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作业,比如,低年级以学习兴趣为基点,以非纸质化作业为主形式,设计制作卡片、游戏闯关、家长互动等形式的作业;中高年级可以通过研制预学单、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等形式,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意识。从育人角度出发,学校教科处可以研发学校作业、年级作业、班级作业,将每天半小时大阅读、20分钟跳绳、10分钟家务劳动等作为学校常规作业。同样,各年级通过集体备课,并结合单元教学重难点,设计每单元的年级共性作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各班在年级作业的基础上,结合学情补充设计班级作业,查漏补缺。三个层面相互融合补充,为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2.将集体备课的重心转移至作业设计上。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集体备课是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也是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成长的最佳路径。通常的做法是以教材某个单元为备课内容,年级组教师依次作为主讲人,从单元主题、目标任务、知识要素、重难点、教学设计等方面引领大家提炼出有价值的教学元素,然后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有共性和个性的教学方案。从传统的做法看,该教研活动忽略的恰恰是作业设计。在教辅资料管理新背景下,教师要转换思路,应将每课时的作业设计作为课堂提质的关键因素,要精心设计有思维深度、综合性强的课堂练习,将动脑思考、开口表达、静心书写高度融合。
3.把作业设计作为提升教师素养的切人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核心因素。从近年来各地招聘的教师情况看,由于非师范类的大学院校毕业生也列入招聘对象,教师队伍不如以前专业性强,不少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从“三字一话"到文本解读,乃至作业设计都需要强化训练。教研室、师训处等职能部门要结合当前形势,多为教师搭建基本功竞赛平台。以语文课程为例,鹰潭市余江区连续两年举办了中小学教师现场作业设计大赛,涵盖单元作业设计、课前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设计、综合性作业设计等,极大调动了青年教师钻研教材的主动性。
三、实施联合行动,出台惠民举措
教辅管理新政策出台后,习惯了借助教辅资料布置作业的教师一时无所适从,部分家长对此颇有怨言。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私自“内卷”,自行购买教辅资料;有些家长自行下载网络资料复印成册,学生负担并未真正减轻。让人欣慰的是江西省教育厅审时度势,在江西智慧教育平台的“学习园地"模块增设了“智慧加油站"和“数字图书”栏目,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供全省中小学师生免费使用。尽管如此,从各地家庭实际情况看,将网络优质资源转换成纸质作业资源难度较大。面对如此状况,教研部门显然应该有所作为,为解决作业供需矛盾提供专业支撑。2024年秋季开学以来,鹰潭市余江区在指导一线教师丰富作业类型,开展作业设计、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资源优势,在名师工作室开展“每课一练”作业设计征集活动,发动区域名师担起解民忧、惠民生的责任,将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等主学科的作业纳入作业设计范畴,要求各工作室领取作业设计任务,遵循教材课时分配要求,每课时设计一套练习。练习题须紧扣课时教学自标,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设计练习题时,教师要对主要知识点进行巩固提炼,避免设计出机械重复、缺乏思维含量的费时低效作业。以名师工作室为单位征集作业设计,不仅是鹰潭市余江区在“减负提质"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鹰潭市余江区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一项创新,有利于年轻教师将主要精力用在教材与教学研究上,有利于年轻教师通过作业设计进行课题研究,快速提升专业素养。下一步,鹰潭市余江区教研部门将围绕如何将“每课一练"电子版资料转换成纸质版学习资料开展调研,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言献策。
(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教研室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六小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xed2025042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