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

作者: 高原芷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还提到要“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单元教学主要是指,将教学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单元学习主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使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真实情境有机融合在一起,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具有一定主题的、结构化的学习单元。下面,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为例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一  创设情境,生成单元主题任务

笔者将“争做小小安全员”设为单元主题,通过采用“情境、任务线、活动线、知识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创设人人争做小小安全员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2)学生通过各板块的任务驱动,开展多样的活动体验懂得珍爱生命;

(3)学生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式,初步形成安全意识;(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宣传安全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见图1)。

在上述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基于教材的逻辑设定,将争做小小安全员活动分为三个板块,分别对应完成一项任务。【板块一】生命篇:第一课时“生命最宝贵”是安全教育的前提,旨在让学生体会生命来之不易,初步树立爱护身体、珍爱生命的意识;【板块二】安全责任篇:第二课时“安全记心上”着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隐患,遵守交通规则,防止溺水、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初步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板块三】与人交往篇:第三课时“心中的‘110’”着重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提高分辨与防范能力,学会自护、自救。

可见,通过“争做小小安全员”主题任务,整合各篇章的学习,让前后课程更加系统完整。学生通过制作绘本、演绎课本剧、宣讲故事等途径人人参与争做安全员,为课堂学习增添更多真实的情感,将书本上的知识不断加以巩固、内化,最终让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情境线 任务线 活动线 知识线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生命安全1.模拟场景:妈妈孕育之累。 初步形成爱惜身体、珍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板块一:生命篇 2.畅谈交流:父母养育之恩。 惜生命的意识。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3.行为辨析:珍爱生命之重。自身安全的行为,具争做「小小安全员』 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1.宣讲活动:交通案例我来讲。 能及时发现隐患,遵守 法,预防和远离伤害。2.知识竞赛:防溺知识大比拼。 各项规则,学会基本自板块二:安全责任篇3.演习实操:消防逃生我演练。 护自救方法。4.实践探查:生活隐患我纠察 健全人格:自尊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1.视频研讨:独自在家要警惕。 与人交往中,提高分辨 和管理情绪,具备乐板块三:与人交往篇 2.专家讲解:不要轻信陌生人。 是非、善恶和抗诱惑能 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理自强的健康心理3.现场演绎:智慧应对保安全。 力,懂得如何应对危险情况,学会自护自救。 素质。

二、开展活动,建构单元知识脉络

【任务一】生活演绎,探究生命来之不易

“生命最宝贵”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也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安全教育的根本。在模拟场景、畅谈交流、行为辨析等活动中,学生体会到孕育、养育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生命是最宝贵的,意识到保护生命不仅靠父母,更要靠自己,由此树立爱护身体、珍爱生命的意识。

例如,模拟场景活动以教材“体验五分钟妈妈”环节为基础。在活动中,学生将吹满气的气球“穿”在肚子上,分别体会“捡东西”“穿鞋子”“起床”三个动作,注意要时刻保护好“气球宝宝”不掉落、不破裂。学生发现平时轻而易举的动作,因“气球宝宝”的存在,做起来不仅十分不方便,还要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学生联想到妈妈孕育生命需要十月之久,承受了无比的艰辛,进而对孕育生命、怀胎十月有了切身体会。之后的畅谈交流活动,教师先组织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生活照片,再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记忆、想法,勿忘父母养育之恩,明白健康、聪明的自己从来都是父母精心养育的结果。至此,“孕育生命之累,养育生命之恩”不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个具象的场景,“生命很宝贵”也真实地走进了学生内心,为下一课怎样对待宝贵的生命做好了铺垫。

将课堂中最有感触、记忆最深刻的一幕画下来,配上简单的文字,顺理成章地成为本堂课的特色作业,让学生用脑、动手、走心、入境,学习与思考皆留下痕迹。

【任务二】情境体验,学习自护自救方法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出“了解生活基本的安全常识,掌握常用的求助信息,知道法律能够保护自己的生活”的具体要求。本单元第二课时“安全记心间”扎实落实了此项要求。教材安排了交通安全、预防溺水、预防火灾、自我保护应急应险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主张“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知识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本课可以设计四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练、在活动中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一个火灾现场,指导学生遇到火灾时,进行自我保护、求救和避难逃生。首先,教师创设“在同学家过生日,楼下电瓶车充电起火”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脱离险情,借助教材和课件,判断此时应该坐电梯还是走楼梯,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遇到火警要走楼梯”这一知识点,同时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绿色“安全通道”标志。随后,教师推演情境“火势蔓延迅猛”,带领学生学习湿毛巾的正确叠法和逃生时弯腰前进的姿势,为从楼梯逃生做准备。接着,教师推演情境“浓烟滚滚而来,已然逃生无路”,此时应当立即拨打火警119,于是带领学生模拟报警情境,学习在拨打火警电话时要说清楚详细地址、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以及报警人员姓名等信息。最后,和学生一起等待救援,听到消防车来时,鼓励学生用锅盖、手电筒、口哨等物品向消防员呼救。经过这样一次状况频出的火警模拟后,学生对于遇到火灾后要做什么、怎样去做,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战能力,学习火灾自救方法在教学中得到了落实(见图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bz20250810.pd原版全文

课后,学生将本堂课中所学的逃生方法、消防知识改编成快板和课本剧,在校园、社区演出,以期帮助更多的人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任务三】专业引领,提高防范意识能力

第三课时“心中的‘110’”主要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教材浓缩展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突发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践行体验和拓展延伸等环节,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能力,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应对欺骗、诱惑、性侵等危险情况。鉴于近年来“电信反诈”话题反复登上热门新闻,以及学生群体不时遇到诈骗,课上邀请派出所民警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对网络相关人际交往有所认识并了解反诈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开展反诈宣讲、演绎生活中的反诈情景剧,将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等搬上舞台,提醒自己、警醒他人,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

学生只有到真实情境中判断善恶,思考对错,体验得失,形成道德判断能力,才能逐步培养防范坏人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内化反思,赋能核心素养发展

“安全护我成长”这一单元,无论是单元内容的组成还是不同课时的呈现,都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力求将生活中必备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内化到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中,从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程度、课后行为表现、作业完成质量等方面都反映出本单元主题式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一方面,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主题化设计,借助大情境“争做小小安全员”展开教学,充分激发了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单元的学习有了物化的目标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动积极性都很高。人人争做安全员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是课后的特色作业,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组成部分,原本说教意味浓厚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有温度、有人情味。制作的绘本、排演的情景剧节目等,可以用于学校展览、社区宣讲,让学生体会被人欣赏的喜悦,也让更多人受到“生命安全”知识的洗礼。

另一方面,在大主题、大情境的引领下,“任务线、活动线、知识线”环环相扣,教师教学的逻辑性更强,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加丰富扎实。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能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技能,辨析是非对错,抒发内心感受,尝试解决困难,并潜移默化地将本单元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样真实、充满挑战的主动学习过程,让学生收获了知识,提高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颖.形塑儿童的生命安全—《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安全护我成长”单元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9(11):47-50.

[2]芦(王莹).基于主题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一—以三年级上册“安全护我成长”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23(01):22-25.

[3]朱海英.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班主任,2024(02):23-25.

[4]杜倩.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优化策略研究——以“安全护我成长”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4(20):76-77+8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bz2025081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