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学习:开启红色文化教学之旅

作者: 白秋生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孕育的独特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弘扬红色文化要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以心血与汗水铸就红色文化软实力。统编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课文,作为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微项目学习具备简而精的特质,结合教材中的红色资源,选取切入点小、耗时少、易操作的微项目展开研习,可极大激发学生兴趣,收获良好学习成效。下文将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探究红色文化教学的微项目学习路径。

一、挖掘红色底蕴,构建多维认知

红色文化作品中的故事多生于革命战争时期,与当下和平年代相距久远,小学生因缺乏相应生活经历,在阅读此类作品时易产生理解障碍。开展微项目学习,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课文相关背景信息,明晰故事全貌,有助于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与作品达成情感共鸣。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十二岁的雨来掩护李大叔,与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该故事距今已八十余载,文中诸多词汇如“鬼子”“扫荡”“地洞”“夜校”“交通员”等,在当今日常生活中已较少出现,却承载着往昔烽火岁月的记忆。若学生不明白这些词汇背后含义,便难以融入文本构建的世界,体悟故事的惊心动魄以及雨来的机智勇敢。那么,通过何种探究途径搜寻、整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信息?又有哪些相关历史背景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何帮助?为助力学生真切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教师组织开展“我是红色经典探索者”微项目活动,引导学生借助微项目学习搜索与《小英雄雨来》相关的知识,厘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具体实施时,将学生划分为四人小组,由组长负责统筹小组成员学习任务。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标记阅读过程中的疑惑之处,如抗日战争起止时间、鬼子扫荡的行为特征、地洞的功能用途等。组长汇总并分类整理问题后,分发给组员,由组员自行探寻答案。部分学生前往学校图书馆,查阅历史传记、儿童抗战故事集、地方抗战史料等,寻觅雨来家乡河北省冀东地区的抗战背景、儿童团作用以及百姓生活细节资料,摘抄时详细标注书名、作者、页码,便于后续整理引用;部分学生在家长协助下,上网检索“小英雄雨来”“抗日战争冀东地区”等关键词,下载图片、文字资料,并留存网页链接;还有的学生采访长辈,围绕长辈经历或听闻的抗战故事展开交流,运用录音、摄像设备记录珍贵的口述资料。信息收集完毕后,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整理资料,共同分享各自发现的最具价值信息,继而以“抗日战争背景概述”“冀东地区抗战特色”“儿童团在抗战中的贡献”“文中词汇详解”等为主题进行分类,并动手制作资料卡片。卡片正面注明资料标题、来源,背面详述内容摘要。例如,一张关于“夜校”的资料卡片,正面书写“夜校—抗战时期的教育火种,来源于《冀东抗战史料选编》”,背面记录“夜校是当时为普及百姓识字学文化,同步宣传抗日思想所设立,多由教师、进步青年义务授课,授课时间定于夜晚,既不耽搁百姓日间劳作,又能传播知识、凝聚人心”制成的卡片依类别整理成册,方便查阅。

通过开展微项目学习活动,学生们系统搜集整理了丰富的课文相关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深入理解了《小英雄雨来》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脉络,更在主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红色精神的熏陶,使红色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二 创设故事情境,探究深层含义

微项目学习以其小而精的独特魅力深受学生青睐。在红色文化学习课堂上,创设富有活力的学习情境,可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探究空间,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通过整体性、进阶性活动研读课文,深度剖析红色文化的深层内涵,提升红色文化学习的效率与深度。

结合单元人文主题“成长”,引导学生探寻雨来的成长轨迹,体悟红色精神,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爱国情怀,将红色文化内化为成长动力。《小英雄雨来(节选)》篇幅较长,包含六个独立的小故事。学生快速提取文中关键信息后,为课文拟定了六个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雨来上夜校念书、雨来掩护李大叔、雨来智勇斗鬼子、河沿枪响众人惊、雨来脱险显机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课题提出疑问:雨来是如何成为小英雄的?在课堂上,通过开展“我是红色经典讲述员”微项目学习,深人剖析雨来在不同阶段的经历及其面对困境时的果敢抉择,探究其成长轨迹,体察其思想觉悟,真切感受英雄成长背后的艰辛与伟大。

鉴于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可采用分层任务设计策略。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布置梳理故事脉络的基础任务:依据先前概括的六个小标题,运用思维导图将雨来的成长经历可视化呈现。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熟悉故事,理解成长基本脉络,剖析故事间逻辑关联,加深对雨来成长的认知。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拓展任务,引导其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维度探讨雨来成长故事蕴含的深层意义,如查找详细角色分析资料、相关历史背景解读视频等,助力其深化对角色的理解。针对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挑选文中印象深刻的片段,如“雨来面对鬼子审问”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为精准反映人物心理特征,学生需仔细研读文本,揣摩角色神态、动作、想法,在课堂上生动演绎,直观体会雨来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险阻及其展现的非凡勇气。随后举办“成长感悟分享沙龙”,学生踊跃分享学习所思所感。有的学生感慨雨来在夜校所学爱国知识对其成长的指引意义非凡;有的对雨来在鬼子威逼下坚贞不屈的顽强意志深表钦佩;有的结合自身成长小困境,探讨如何从雨来精神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力量。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推动学生将雨来的成长感悟转化为自身成长动力。最后开展“红色故事情景重现”活动,学生化身小小讲解员,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全班讲述雨来的故事。教师与其他学生从讲述流畅度、情感投入、成长主题挖掘深度等方面予以简要点评,让雨来形象在讲述中熠熠生辉,也让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实现自身成长的再度升华。

借助微项目学习,学生全身心沉浸于特定情境,仿若置身战火纷飞的红色岁月,深度探究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价值;探索过程中,依据自身学习能力完成相应任务,确保全员参与,使红色文化真正融入血脉,化作滋养成长的精神力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bz20250819.pd原版全文

三、创新活动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微项目学习能够发挥跨学科优势,为学生开拓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多学科参与打破传统单一的学习模式,令红色文化传承不再囿于语文学科,多样活动如同百川汇聚成浩瀚知识海洋,赋予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契机,促使学生踊跃参与活动,收获多样化学习成果。

《小英雄雨来(节选)》源自同名长篇小说,学生学完课文后,对雨来故事萌生进一步阅读兴致,这恰是篇本联读的良好时机。教师适时向学生推荐管桦原著,并以此开展微项目学习“我是红色文化传承人”,通过多元活动,助力学生了解更多红色文化,以学习成果彰显学习收获。教师首先依据学生兴趣特长、知识储备及小组合作能力,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为各小组量身定制项目任务,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启精彩的红色文化探索之旅。

“再现红色经典形象”小组:以《小英雄雨来》原著为蓝本,深入研读,捕捉雨来外貌、动作、神态特征,运用绘画技巧勾勒雨来机灵俏皮模样与各类场景;擅长手工的学生利用超轻黏土、卡纸等材料,制作立体雨来形象,搭配书中描绘的芦苇荡、还乡河场景,还原故事发生的真实情境;热衷表演的学生反复揣摩雨来性格特点,通过课本剧形式鲜活展现雨来英雄形象,让观众跨越时空领略其风采。

“探究红色文化影响”小组:广泛查阅资料、研读原著,探究红色文化在战火纷飞年代对鼓舞军民士气、凝聚民族力量的巨大作用,及其对当下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的深远意义。他们精心整理搜集资料,将珍贵历史照片、详实数据图表、抗日战争小故事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红色小报,展示红色文化的磅礴力量。

“传承红色人物大志”小组:学生走出教室,采访身边长辈,了解和平年代普通人在工作、学习中默默奉献、迎难而上、传承英雄革命精神的事例。基于此,小组成员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个人成长计划,有的立志刻苦钻研学习、攻克难题,像雨来一样勇敢迎接挑战;有的计划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社会贡献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最后,以主题演讲、制作个人成长手册等形式和全班分享,用激昂话语、真挚文字传递红色精神,点燃学生心中的红色火焰。

活动中,学生学习成果得到充分展示。例如,将“再现红色经典形象”小组制作的小报、手工实物模型照片张贴于教室墙壁、学校宣传栏或推送至学校公众号,供师生欣赏交流,使雨来故事在校园广为传颂;“探究红色文化影响”小组用醒目图表呈现冀东抗日根据地历史变迁,列举红色文化激励后人奋进的案例,阐释其深远影响,仿若开启一扇连通历史与未来的窗口;“传承红色人物大志”小组发布收集的英雄人物成长故事及成员成长计划,以榜样力量激励更多同学前行。最后,在音乐老师指导下,学生精心编排红色歌曲联唱节目,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只怕不抵抗》等,歌曲旋律激昂,歌词充满力量,与雨来英勇抗争精神相得益彰。学生演唱时全身心投人,用嗪亮歌声抒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将英雄不屈精神融入歌声,在学校文艺会演、主题班会等场合表演,营造浓厚热烈的红色氛围,让观众在歌声中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传承红色基因。

紧扣教材红色文化内涵,微项目学习充分考量学生学习特性,设计多样化、个性化活动,将学习空间拓展至课外,并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种立体化展示不仅全方位呈现学习收获,还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力,拓宽学习边界,增强学习自信。

综上,运用微项目学习开展红色文化教学意义深远。相较于传统单向灌输模式,微项目学习以项目驱动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激发学习内驱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索中构建完备知识体系,强化红色文化传承实效。如此一来,红色文化焕发出全新活力。学生在沉浸式学习情境中近距离感受红色历史,真切感受先辈精神伟力,通过红色文化具象化呈现,直击内心,引发强烈情感共鸣,促使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有效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立项课题“基于红色课文的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QJY20241206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花.浅析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名师在线,2024(32):22-24.

[2]刘岩.浅析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及路径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15):151-153.

[3]金贤芬,胡久慧.基于“微项目学习”的革命文化内容教学实践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24(09):25-2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bz2025081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