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图书馆以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探索

作者: 郭菁

红色文化,蕴含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信念与英勇事迹,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关键构成部分,为小学德育提供核心养分。小学图书馆,作为知识汇聚的宝库与文化传播中枢,理应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凭借丰富多元的资源与精彩纷呈的活动,引领莘莘学子回溯历史风云,在红色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塑造正确价值观与民族自豪感,打好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的底色,为民族复兴筑牢思想根基。

小学图书馆依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故事不单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薪火传承,借助小学图书馆这一关键平台,能够促使学生近距离接触、体悟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进而激发其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重之情。这种传承路径不但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培育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为其成长注入磅礴精神动力。

一、优化图书馆空间布局:构筑红色文化沉浸场域

围绕红色故事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小学图书馆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模式。合肥市锦城小学图书馆经由优化空间布局,搭建起红色文化沉浸场域,为学生创设深度学习与体悟红色文化的优质平台。在创设红色故事主题区环节,锦城小学图书馆精细规划,依循历史脉络开辟“烽火岁月”“建设年代”“新时代新征程”等多个子区域,各个子区域均陈列对应时期的经典著作、历史影像以及复原文物模型,如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会师场景雕塑”、改革开放时期的“深圳特区旧照集”等。这些专区以朱红书架、手绘党史墙饰以及英烈铜像雕塑加以装点,营造出庄严肃穆且热烈激昂的氛围。当小学生踏入专区,仿若置身历史现场,沉浸感扑面而来,为红色文化的深度浸润夯实空间根基。

譬如,锦城小学图书馆的手绘党史墙饰,细腻勾勒出党从诞生至发展壮大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胜利等,每一幕皆以精妙笔触与明艳色彩展现,旨在助力学生直观领略党的光辉历程。其设计理念是借助视觉艺术,激发学生的历史研习兴趣,让红色文化触手可及、深入人心。英烈铜像雕塑选取如雷锋、焦裕禄等广为人知的英雄人物,他们或手持工具,或眺望远方,形态各异,鲜活呈现出其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在此过程中,雕塑遴选注重代表性,安置于图书馆入口及各个主题区之间,构成一道红色精神风景线,引领学生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二、丰富红色故事资源:筑牢红色文化知识根基

小学图书馆红色文化传承模式,紧扣红色故事这一核心,借由红色故事丰富资源,为学生夯实红色文化知识根基。在拓宽资源汇聚渠道这一维度,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深度协作,依据1\~6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层次,精心甄别并分类陈列启蒙绘本、基础读物、进阶经典三类书籍,每类储备均超200册,如启蒙绘本《鸡毛信》、进阶经典《长征》纪实文学等,契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多元需求。与此同时,校图书馆还积极利用国家教育智慧云平台等网络资源挖掘前沿素材,自建校网红色资源库,每月动态更新动画、绘本、研究报告等,以科技手段拓宽学生的红色知识视野。

例如,在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合作过程中,校图书馆采取别具特色的举措丰富红色故事资源。其一,图书馆与出版社构建定期沟通机制,共同研讨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红色故事书籍,确保内容既贴合历史真相,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其二,依据出版社的专业建言,图书馆对书籍进行细致分类与筛选,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性,精心拣选启蒙绘本、基础读物与进阶经典,组成系统完备的红色故事书系。自建校网红色资源库的创新亮点在于,不仅整合网络资源中的前沿素材,还运用动画、绘本、研究报告等多元形式,将红色故事以更为鲜活、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其间,为保障资源质量与吸引力,图书馆专设审核团队,对入库资源严格甄别、把关,确保内容精准无误,且注重资源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关注与阅读兴趣。

三、结合课堂教学:织密红色文化教育网络

在红色文化传承过程中,校图书馆紧密衔接课堂教学,织密红色文化教育网络,成效显著。一方面,可将红色故事融入语文课程体系,借助经典精读与创意写作两种路径,增强学生的红色精神领悟与文学素养,如在语文课堂设置红色经典单元,运用情境教学、群文阅读等手段,深度剖析红色故事文本,让小学生在角色扮演、续写故事等创意写作任务中,激发爱国情愫与创作潜能。另一方面,还可将红色故事嵌入阅读课程框架,通过故事拓展深度阅读与多元评价两种方式,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文化理解能力,一则在阅读课上定期推荐红色故事,运用思维导图、历史年表等工具,引导学生深度领会故事背景;二则制定阅读评价量表,量化评定学生的阅读量、笔记品质、交流表现等,以评促读,推动学生红色阅读进阶。

此外,将红色故事渗透至道德与法治课堂也是一种有效方法,通过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反思两种形式,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譬如,每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设定红色主题,并借助案例研讨、实地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践行红色美德,在实践中反思道德抉择,提升道德思辨与实践转化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激发红色文化活力

以红色故事为核心的小学图书馆红色文化传承模式,红色主题读书节、展演、展览以及亲子活动构成了激发红色文化活力的关键要素,借此,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红色文化精髓。

其一,在校内牵头组织红色主题读书节活动,采取全域联动、分层推进策略,确保每位学生均可参与其中。对此,低年级可组织“红苗初萌”活动,如红色故事拼图赛,凭借游戏化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红色故事;高年级则可推出“红蕾绽放”活动,如红色经典研读报告赛,激励学生深入探究红色经典,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此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人均阅读量。

其二,联合各班级班主任,举办红色主题读书节,并设立“红果累累”评选环节,通过评选优秀读书报告、读后感等,表彰在阅读红色文化方面表现出众的学生,以此激励更多学生踊跃参与红色阅读,传承红色文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bz20250826.pd原版全文

其三,还可借助展演与展览活动,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如举办红色剧本创作与展演、红色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红色剧本创作流程,历经讨论、修改、排练等环节,全方位加深小学生对红色故事的理解,锤炼其团队协作能力与创造力。此外,以展演活动为依托,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其在表演中进一步体悟红色文化内涵。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精准领航红色文化传承

在以红色故事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传承模式中,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举足轻重,这一体系不但能够精准领航小学图书馆红色文化传承,还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参与热忱,提升教育成效。具体如下:

其一,多元化评价主体: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首先,倡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反思自身在阅读红色故事过程中的收获与短板,此时教师可为其设计一份简易的自我评价表,涵盖阅读数量、理解深度、情感体验等维度,让学生在每次阅读后填写,以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明晰个人成长方向。其次,组织小组讨论或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阅读体悟,并相互评价,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从他人视角发现自身不足,促进共同进步。最后,教师依据学生阅读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参与度给予综合评价,为学生提供具体建议。

其二,大数据分析赋能个性化教育。一方面,可运用图书馆管理系统或专门的阅读数据分析软件,采集学生阅读数据,包括阅读时长、阅读偏好、阅读进度等,让教师借由数据分析了解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为个性化推荐红色故事提供参照。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学生推荐契合其兴趣偏好的红色故事,借此提升小学生阅读积极性,使其在畅享阅读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图书馆空间布局,搭建红色文化沉浸场域,能够为学生营造红色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同时丰富多元的红色故事资源亦为学生筑牢知识根基,助力其更为深人地领会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此外,结合课堂教学,小学图书馆还可织密红色文化教育网络,实现红色文化在课内外的有效衔接;而丰富多彩的活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样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探索的必要条件,最终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新时代小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系2023年度安徽省教育装备课题“小学图书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B23102)研究成果]

郭菁安徽省合肥市锦城小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xbz2025082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