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辨为笔,绘议论文之魂
作者: 万龙凤【设计理念】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渐成熟,议论文写作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然而,许多学生在尝试议论文写作时,往往出现论点不明确、论据单一、逻辑不严密等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本节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论证能力,教会学生通过联想、推理和引用等方法,拓展论据的深度与广度。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议论文写作的核心在于表达观点,而观点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让他们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积极表达。
其次,议论文论证强调逻辑性。议论文写作不仅需要有鲜明的观点,还需要用有力的论据和清晰的逻辑来支撑观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梳理思路,掌握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关系,并通过范文分析和写作实践,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议论文写作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对生活现象的理性分析。因此,本节课选择了“”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出发,思考急与慢的意义,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更能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在写作中深入思考,自信表达。
【课堂实录】
一、开门见山,提出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在生活中,“急"和“慢”哪一个更重要?
生:我认为“急"更重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效率才是“王道”。
生:不,我觉得“慢”更重要。很多事情急不得,慢工出细活
师:你们的观点都很有意思。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今天就围绕“”这个主题,来学习如何写一篇有思辨性的议论文。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我准备了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一位厨师快速切菜,另一位厨师慢条斯理地雕刻萝卜花。)
师:你们觉得这两位厨师谁更厉害?
生:我觉得快速切菜的厨师更厉害,因为他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生:可是,慢条斯理的厨师雕刻出的萝卜花那么精美,艺术价值更高啊!
师:很好!其实,这两种能力各有千秋,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在不同的情境中,选择“急"或“慢”的智慧。那么,如何把这个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呢?
二、温故思新,确立框架
师(在黑板上写下“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写作的核心是这三个要素。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必须明确、清晰;论据是血肉,是支撑论点的材料,必须具体、有力;论证是骨骼,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桥梁,必须逻辑严密。
师:下面,围绕“”,我们来进行一场小辩论赛。请一组支持“急"的观点,另一组支持“慢"的观点。每组准备五分钟。
(学生分组准备。)
生(急组):我们认为急是有益的,尤其在紧急情况下,比如在工作中面临紧迫的截止日期时,快速行动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完成任务,避免延误。
生(急组):在运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迅速做出反应,才能抓住机会赢得比赛
生(急组):还有,在商业环境中,快速决策往往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比如,科技公司需要及时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生(慢组):急于求成有风险。我们可能因为匆忙而忽视细节,导致错误。例如,在医疗行业,医生在救治病人时必须谨慎,任何小错误都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
生(慢组):急于求成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很多人因为追求快速成功而感到焦虑,反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生(慢组):在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中,慢慢探索和反复试验往往能带来更好的成果。很多伟大的作品和发明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实验。
师:非常好,大家的辩论很精彩。请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急是有益的?在什么情况下慢是必要的?
生:我觉得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比如考试前的复习,急是有必要的。
生:而在创作的时候,慢一点可以让我们更有灵感。
师:很好,接下来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思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师:请各组分享讨论结果。
生:我们讨论了急与慢的辩证关系,发现有时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生:我们认为急与慢并不是绝对的,而是要根据情境来选择
师:总结得很好!那么,大家能否提炼出今天讨论的中心论点?
生:辩证地看待急与慢,理解在不同情境下的选择与取舍。
师:嗯,那我们的中心论点就是——辩证看待急与慢。我们具体论证观点的时候,可以用排比的句式表达分论点,这样有直观清晰的好处。
(师板书“审题立意,排比造句”。)
生:辩证看待急与慢。急,是在机遇面前的当机立断,是在困境中迅速突围的果敢;慢,则是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稳健前行,是深思熟虑的沉淀。
师:很棒!表达清晰。
生:慢是一种智慧。分论点一深思熟虑,避免错误;精益求精,提升质量;培养耐心,增强内心修养。
师:嗯。从单一视角来确立观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证,也不失为一个好想法,很棒!
师:接下来,你们觉得,开头要怎么写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或者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来开头。
师:很好!比如,我们可以用“在现代社会中,时间的价值愈发凸显,急与慢的选择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课题”直接引出主题,接着就可以提出中心论点,比如“在生活中同样重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jx20250405.pd原版全文
生:那接下来,中间部分应该怎么安排呢?
师:中间部分通常分为三层论证,每层都有一个小标题。首先,急的优点是什么?
生:急可以让我们迅速行动,抓住机会。
师:好!我们可以把这一点作为第一层论证的小标题,比如“急:抓住机会的力量”。接下来,能否给我一个具体的例子?
生:在商业竞争中,企业需要快速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师:这个例子很贴切。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这一层中加入一些议论和抒情。你觉得在这个例子中,急的作用是什么?
生:我认为急的作用在于它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避免被对手超越
师:很好!我们可以写“在商业竞争中,快速反应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创新的动力”,这样就形成了第一层论证。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第二层论证。谁能告诉我慢的优点?
生:慢可以让我们更仔细地思考,避免错误。
师: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一点作为第二层论证的小标题,比如“慢:深思熟虑的智慧”。请给我一个例子。
生:在医学领域,医生在做手术时必须慢慢来,确保每一个操作都准确无误
师:非常好!这个例子很有说服力。你认为慢在这个例子中有什么重要性?
生:慢能确保病人的安全,避免因为急于求成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师:很好!我们可以写“在医学领域,慢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职业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第二层论证。最后,我们来讨论第三层论证。急与慢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生:急与慢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把这一点作为第三层论证的小标题,比如“急与慢:辩证的选择”。请给我一个例子。
生:在学习中,急于求成可能导致知识的浅尝辄止,而慢慢学习则能深入理解
师:你认为在学习中,急与慢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生:我认为在学习中,急可以激励我们努力,而慢则能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知识,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写“在学习的道路上,急与慢结合,才能让我们在追求深度的同时保证效率”,这样就形成了第三层论证。
屏显:
急:抓住机会的力量举例:商业竞争中快第一层论证 速推出新产品议论:快速反应是生存的关键慢:深思熟虑的智慧举例:医生手术时的中间结构 第二层论证 谨慎议论:慢是对生命的尊重急与慢:辩证的选择第三层论证 举例:学习中的急与慢议论:急与慢结合才能兼顾效率与深度
师:总结一下,我们的作文结构是,第一层论证“急:抓住机会的力量”,第二层论证“慢:深思熟虑的智慧”,第三层论证“急与慢:辩证的选择”。同学们,通过这样的结构,你们觉得写作会不会更有条理?
生:会的!这样写起来更清晰了!
屏显:
小标题 + 事件 + 议论抒情
师:最后,在总结部分,我们要重申中心论点,强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比如“在生活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生:我明白了,整个框架就是开头引入主题,然后展开三层论证,结尾总结提升
师:非常好!希望大家在写作时,能够运用这个框架,深入思考,写出有深度、有内涵的议论文。
(师板书“入题迅速,文末总结;条理清晰,情理兼备”。)
三、优组材料,深入论证
师: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联想,丰富论据。比如,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探讨。
生:老师,我的论点是“急比慢更重要”,但我不知道用什么例子来证明
师:写作中展开论证,这就需要我们引用事例了。
屏显:
议论文中常用的事例有两种:一是生活经历,二是名人事例。
师:同学们一起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例可以佐证“急更重要”呢?
生:外卖行业的及时配送。
生:救护车、急救医生的高效工作。
生:消防员灭火也是,时间就是生命。
生:赶不上高铁、飞机等。这些都是急的重要性的体现
生:老师,我的论点是“急与慢同样重要”,但我不知道怎么安排结构。
师:你可以先分别论述急和慢的重要性,再总结它们的关系。比如,急适用于紧急情况,慢适用于需要精细打磨的事情。这样结构会更清晰。
生:那名人事例又有哪些呢?
师:比如急中求进的华罗庚,我们对他都很熟悉。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辍学,但他通过顽强的自学,在短时间内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数学课程,并在20岁时凭借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在自己熟悉的事例中寻求符合所写主题的事例。同学们还能想到其他的事例吗?
生:王羲之从小开始学书法,五十岁在兰亭宴饮时一挥而就,创作出绝世的《兰亭集序》。他的成功源于长期的积累和对技艺的精雕细琢。
生:曹植在被曹丕逼迫七步成诗的危急时刻,迅速创作了《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曹植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在急迫情况下的智慧。
师:同学们真的太棒了,很快就能活学活用。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生: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很多时候强调的是一种平衡,急与慢的结合
生:对,像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其实也是一种慢的智慧,强调顺应自然
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要将不同的观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这样通过优组材料,我们的论证才能鞭辟入里。
(师板书“优组材料,鞭辟入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jx2025040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