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

作者: 秦亚凤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0

听说课程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包括对听说技巧的系统训练、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等,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语篇研读浅层化,部分教师未能充分挖掘听力材料的教学价值;教学目标单一化,限制了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深入理解和探讨;活动设计碎片化,影响了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学评价片面化,教师未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等。

指向深度学习的听说教学实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和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下文以人教版《英语》七(上)Unit1YouandMe中SectionA的听说教学为例,探讨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如何通过深度研读语篇、深层创设情境、深化任务分解、深入全程评价等方式来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情感,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深度研读语篇,准确制定目标

语篇是“语言形式所承载的内容”和“承载内容的语言形式”的统一体。深度研读语篇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通过听力输入,加工信息,构建知识体系,进行输出表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深入开展语篇研读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认识到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以及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此要求,教师从What(语篇的内容)How(语篇的组织方式)、Why(语篇的目的和功能)三个维度进行研读,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教学内容的深度。

What:本课时听力语篇主要由两篇对话组成,主要内容是开学后新同学之间、老师与新同学之间的问候。第一个对话介绍了梅梅和彼得两人初次见面,询问彼此姓名、班级、国籍等问题;第二个对话主要展示了李老师和艾玛之间的交流,李老师询问艾玛的身份及姓氏,并获知艾玛的年龄,双方互相问候。

Why:本单元的主题为“结交朋友”。在对话教学中,通过梅梅和彼得之间的对话,学生能够学习中外学生互相问候和询问信息的相关语料,为学生开展对话提供语言基础;通过艾玛和李老师的对话,学生能够了解如何与老师进行交流。这些对话旨在教授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包括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如何在新环境中进行交流等。此外,通过对中西方姓名表达方式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探索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How:本课时通过两段对话展示了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如初次见面打招呼,礼貌询问对方的姓名、年龄、班级和国籍等。第一段对话模拟新同学间的互动,侧重于展现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第二段对话则模拟师生间的交流,侧重于展现学生与师长的互动。

此外,七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在听说表达方面尚有欠缺,词汇量也需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听力练习环节,教师应先构建相关语境,辅助学生理解"title""introduce""circle"等关键词,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教师基于上述语篇研读,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主题图及教材提供的图片识别场景,推测人物身份、人物关系及相关的背景信息;学生能够通过听力练习获取两段小对话中主要人物的个人信息,并组织语言向他人介绍目标人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对话中的句型,创编对话,进行问候、询问等交流活动;学生能够通过比较中英文姓名的构成,理解文化差异,并关注日常交际用语的语用环境及语言的得体性。

二、深层创设情境,设置多元活动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情境的学习方式,强调知识的深层次联系,通过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个人经验相结合,形成深度的学习体验。为了促进这种学习,在听说教学中,教师应深人分析听说课程中的对话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对话中的人物关系、背景情境和价值取向。通过具体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与深层含义,从而在更广泛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依托标题与插图进行预测

利用标题和图片来预测文本内容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促进其思维发展的有效策略。生动的单元标题与插图不仅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捕捉信息,还能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和经验,使其能将文本主题与个人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

本课例中,教师在听力活动开始前利用课件呈现单元标题句"YouandMe”,让学生预测本单元主题内容。学生通过解读标题句,理解其含义为“we"(Weare inanewschoolnow),并据此推测本单元将围绕如何在新的学校环境中开展人际交往这一问题进行。

接着,教师呈现单元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识别图中场景,说出人物身份,并结合人物的表情和神态揣摩其情绪。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预测本单元的主题可能与校园交友活动紧密相关。教师将单元主题“Makenewfriends"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说出结交新朋友时通常会询问的信息要点,然后列出要点词汇,如:introduce,greet,get toknoweachother等,逐层、有序构建主题词汇网。

根据单元标题、主题图对单元主题内容进行预测,学生得以整体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生发学习动力,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依据所得信息介绍人物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将外在知识转化为个人能理解并能表达出来的知识。为促进这一内化过程,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其中之一便是鼓励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富有创新性的复述,即打破原有听力语篇的固有形式,探索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新闻报道创造性地改编为对话形式,或者调整对话中人物的关系,引导学生重新构思对话内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jx20250411.pd原版全文

在完成教材1b和1c的听力任务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听力语篇中的人物信息。接下来,教师使用PPT引导学生制作三个人物的信息卡,并指导他们将对话类语篇重组为独白类语篇进行介绍。通过复述和改编听力材料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内容,实现知识的内化,还能在实践运用中提升语言技能,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表达信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3.依照对话情境角色扮演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吸收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原有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提升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会话教学中,角色扮演活动是深化学习体验的关键环节。

本课时的对话文本由于交谈对象的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呈现出细微的差异。例如,学生之间打招呼使用的问候语“hel-lo"和“hi"较为随意,属于典型的非正式问候语;而师生之间打招呼使用的“Goodmorning.""It’snice to meet you."则属于比较正式的问候语。学生之间询问姓名时使用的"MayIhaveyourname?”显得更加礼貌,而老师询问学生的姓氏时所使用的“What'syourfamilyname?”则较为直接。当梅梅听到对方来自遥远的英国并且是自己的同班同学时,她用两个感叹句“Wow,that'sfar!”“Wow,we're in thesameclass!"来表达自己的惊讶、兴奋和激动之情。

教师使用对话视频引导学生体验人物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并参与角色扮演,模拟人物的语音、语调、表情和动作,以深刻体会角色间的情感差异,学习语言的恰当运用。这一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凸显了深度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性等基本特点。

三、深化任务分解,搭建学习支架

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建构性学习。这种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情境与语言的联系,并利用深度加工活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教师将复杂的学习任务细化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子任务,这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从基础理解过渡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1.设置由易到难的听说任务

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连续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听说任务时,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听说任务应从基础的听力理解入手,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和批判性思考,最终实现创新和评价能力的提升。

本课时教材中的活动设计1a—1d构成了一个听说任务链。通过对教材活动设计的深入分析,教师发现1a属于感知与注意阶段的活动,1b一1c属于获取与梳理阶段的活动,1d则属于想象与创造阶段的活动;在整个任务链的设计中还可增加分析与判断以及批判性评价环节。为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增设了一些教学环节,将整节课的听说教学任务进行深化并分解为:感知与注意,将1a中的句子进行分类;获取与梳理,完成1b一1c的任务,根据所听内容排列图片顺序,圈选听到的内容;分析与判断,分析概括中西方姓名的异同,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判断人物情感;想象与创造,观看视频进行角色扮演,小组采访结识更多朋友;批判与评价,对比两组对话用语,对人物进行评价。

这些任务设计紧密相连,难度逐步提升,覆盖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促进了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深度学习。

2.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链

深度教学着眼于学生如何实现知识间的整合与迁移,从而拓展其知识应用的广度。构建由浅入深的问题链,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框架,而且逐步引导学生深人探究,实现知识的内化。

本课例中,教师在听前导人环节,以教材主题图中本单元的大问题开始,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Howdowemakenewfriends? We need to know each other first.How do we get to know each other? By greet-ing each other and asking questions about per-sonal information.What greetings do we usual-ly use and what questions do we usually ask?这些问题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也是对新知识的引人,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听中环节,教师针对中西方姓名表述的差异提出问题:Whatarethenamesofthethreestudents?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their names? What makesthediffer-ence?这些问题旨在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在听后环节,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链:How does Meimei start the conversation?What questions does she ask? How does shefeel whenshe says“Wow"?Whatdo you thinkof her?Whatcanwelearnfromher?前两问涉及听力语篇中的一般性事实,三、四问指向分析、判断,最后一问指向综合、评价,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准确、有效的听说问题链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也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理念,即通过连续的思维挑战,逐步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深入全程评价,促进创新输出

评价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这是对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水平的评估,也是对深度学习目标的不断反思和修正。在听说教学中,教师应深人全程评价,即持续跟踪学生的语言学习进展,全程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强化评价的连续性和过程性,并有效运用诊断性评价。本课时教师设计如下四个评价活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jx20250411.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