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体验的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姚亚平情境在议题式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阵地,也是连接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生现实生活的重要纽带,更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有力支撑。因而,教师需要紧密结合课程知识的特点,精准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创设与议题相关的教学情境,让情境成为议题式教学的行动指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知识,深人探究议题内涵,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一、融入生活情境,创设课堂议题
在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采用“提出议题一探究议题一小组汇报一议题延伸”的流程引导学生学习,其目的在于构建课堂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去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中,提出议题堪称整个议题式教学的核心与基础环节。一个精准且有效的议题,能够有力推动课堂教学高效开展,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育人价值。所以,为突出议题式教学的独特魅力,教师不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巧妙融入生活情境,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事物、故事等创设情境,进而自然地引入课堂议题,有效拉近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降低学生对议题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讲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挖掘生活中诸多体现规则的实例,像火车站里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过安检,电影院里观众安静专注地观看电影,马路上行人与车辆严格遵守各自的通行规则,工厂流水线工人依照操作标准完成产品制作等。基于这些实例,教师为学生创设逼真的生活化情境,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类似的规则呢?倘若人们不遵守这些规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围绕这一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有的学生指出:“学校食堂排队打饭是一种规则,若大家不遵守,食堂必然会陷人混乱;图书馆保持安静同样是规则,不遵守的话,图书馆内将会嘈杂不堪,严重影响他人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客观评价,顺势创设课堂议题“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遵守规则”。通过这样巧妙的生活情境创设,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为后续的议题式教学筑牢根基。
二、融入思辨情境,开展小组探究
议题式教学高度注重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深人揭示议题背后潜藏的含义,尤其关注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激烈碰撞以及学习经验的持续积累。因此,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针对创设好的课堂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并在探究进程中巧妙融入课程知识,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力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达成这一系列目标,教师可在课堂中巧妙融入思辨情境,以课程知识为基石,为学生精心设计探究任务,鼓励学生按照“发现问题一寻找案例一解决问题一提出想法”的科学流程展开深入学习,切实推动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
例如,在教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围绕课堂议题“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遵守规则”,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富有思辨性的情境:“社会秩序的维系离不开规则,正是因为有规则的存在,我们才能充分享受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有效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顺利获得公平的发展机遇。所以说,规则是社会秩序得以有序、稳定运行的坚实保障,同时也对人的道德素质、品行修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基于这一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秩序与规则之间的紧密关系,并详细讲解课程中“社会生活有秩序”的相关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设计如下探究任务:社会生活中具体有哪些规则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这些规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发挥着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探究任务与课堂议题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思辨性情境的运用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深入解读议题内涵,有力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显著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为议题式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大助力。
三、融入导向情境,组织议题汇报
议题式教学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也是推动学科从知识教学向素养教学成功转型的关键方式。所以,在议题式教学中,更加强调对学生价值观的正向引导,高度重视情境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无缝衔接,全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充分凸显议题式教学的引导价值。为此,教师可在课堂中精心融人导向性情境,积极鼓励学生汇报议题探究成果,借此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地深度解析议题,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落地。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导向性情境,鼓励学生分享在探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同学们,规则引领着社会生活朝着安全、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我们每个人既是社会规则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社会规则的坚定遵守者。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及探究过程,大家有哪些收获呢?请从自身实际出发,说一说具体应该怎样遵守社会规则。"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将学生的思维从单纯的探究活动巧妙引向现实生活,鼓励学生立足自身实际进行议题汇报,启发学生对议题展开全面、完整的思维构建,引导学生从实际行动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推动学生的认知从理论层面向价值层面顺利进阶,促进学生在情境的有效引导下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真正有效实施议题式教学。
四、融入动态情境,做好议题延伸
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扎实做好议题延伸工作,围绕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挖掘,充分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特色,使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从学科本质出发,清晰明确其社会属性以及对学生社会素养的培育价值,在课堂中积极融入动态情境,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认知,充分释放议题式教学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动态情境:“同学们,我们都深知规则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社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那么,规则是否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改进呢?一成不变的规则能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倘若我们依旧采用20年前的社会规则来管理当下的现代化社会,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呢?”此情境从规则的创新与发展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社会生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态势,同时,明确规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的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更好地贴合社会实际情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生活需求。所以,动态情境的运用切实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社会视野,升华了议题内涵,有力促进了学生知识认知和价值认知的协同发展,为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注人强大动力。
综上所述,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准融人生活情境,创设恰当的课堂议题;巧妙融入思辨情境,组织学生围绕议题开展高效的小组探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精心融入导向情境,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议题汇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融入动态情境,扎实做好议题延伸,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长效价值,实现议题式教学的高效、高质量推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璠洁.基于议题情境体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评价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31):117-119.
[2]许静.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3(12):31-33.
[3]林素娟.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可见: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初探[J].名师在线,2023(29):6-8.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jx2025041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