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视角下构建初中英语“融创”课堂的路径探究
作者: 王经漫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具备多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将不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并应用于实际教学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增强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基于此,笔者提出构建以“融合"与“创新”为核心的“融创”课堂。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倡导探索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尝试新方法。教师要确保所选内容具有关联性,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学习路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一、课程设计: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融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且贴近实际。
1.跨学科选择教学主题
教师要选择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教学主题。例如,在英语课堂中,围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教师可以提前进行跨学科备课,引导学生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在探讨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以引入地理中关于气候类型以及物理中关于温室效应等知识;在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则可以结合化学中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服务等概念进行拓展教学。另外,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教师还需要精心挑选教材外的补充材料。例如,教师可以选取英文新闻报道和相关研究论文,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环境保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这些材料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2.开发情境化教学资源
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或模拟情境中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情开发一系列情境化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模拟国际会议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用英语进行外交谈判。这种情境化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比较真实地感受国际事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二、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策略,促进深度学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1.开展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特定任务,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跨学科知识,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全球变暖"议题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关于减少碳排放的小型研究项目。学生需要分组合作,调查本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并设计一套减少碳排放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还要利用数学知识计算节能减排的数据,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展示PPT。通过这一项目,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索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将传统课堂中的讲授环节和课后练习环节对调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预习新知识并尝试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探讨“全球变暖”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关的英文视频和阅读材料,然后在课堂上组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就"Shouldwetakeextrememeasurestoreducecarbonemis-sions?”这一问题展开辩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还能在课后通过自主学习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3.创设混合式学习环境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混合式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分享学习资源,并与学生实时互动和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平台进行作业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和学习。例如,在学习“垃圾分类”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厂或回收站,让他们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混合式学习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线上国际交流活动,让学生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还能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跨学科学习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融创”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技能,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思维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朱自清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jx20250422.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