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管理沟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作者: 唐春晖

新商科背景下管理沟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4-0150-05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5.14.036

Abstract:Digitalizationofeducationisanimportantpartofaccelerating theconstructionofaneducationpowerhouse. Realizingflippdclasroomsandactivelypromotinginovationinstudent-centeredteachingmodelsarekeyissuesfacinghigher educatioreform.ManagementCommunicationisacoursethatemphasizespracticalityandapplicabilityItsteachingohjectiveis toequipstudentswiththeabiltytoapplyrelevantcommunicationknowledgeforindependentthinkingandproblem-solving,in linewiththecultivationgoalofapplication-orientedtalentsinthecontextof"newbusiness".Thisstudyfocusesontheability requirementsoftheindustryandsocietyforprofessionaltalentcultivation.Takingthe"ManagementCommunication"courseat 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asanexample,basedonconstructivisttheoryandtheSOAPlearningmodel,this studyexploresthereformandpracticeofflippedclasroomteaching basedontheembeddingofmultipleteachingmethods,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business school.

Keywords:newbusines;flippedclasroom;multipleteaching methods;ConstructivistTheory;managementcommunication

教育变革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新商科是商科教育主动服务于新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新商科背景下应以培养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1。“新"不仅体现为“新能力"塑造,更要强调“新思维方式”与“新学习模式”,让学生具备整合资源的全局和系统的思维模式。课程教学是新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促使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形成的基础元素。新商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还要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深度思考能力,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胜任高速发展变革的新时代要求。管理沟通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的沟通理论与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在中国本土实践中运用中国特色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新商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一脉相承。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把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 + 教学”“智能 + 教学"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如何从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转为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翻转课堂,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翻转课堂的重点是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其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如果翻转课堂仅仅停留在流程翻转的层面上,缺乏线下教学的正确定位,忽视其背后隐藏的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很容易产生包括师生关系“失位”知识难度“越位”适用对象“错位"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无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亟需以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为核心进行扩展,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特点设计适合的线下课堂教学实践手段。

不同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对于现代教学理念及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最早由瑞士认知发展领域知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该理论认为个体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生成意义和建构理解的过程。由于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对于同样的知识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只有与他人进行交流才能达成共识,因此学习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互动中,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完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复制的教师传授,而是提供真实世界的案例学习环境,通过人际间的协作和交流来主动实现知识构建、内化。“教学情境”“沟通协作"“师生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四大要素。教师在教学情境中从原有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课堂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而学生则通过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学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436.pd原版全文

为了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论文针对新商科背景下行业和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以浙江财经大学管理沟通课程为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讨基于多元教学方法嵌入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意义如下: ① 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激发教与学的活力; ②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翻转课堂线下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③ 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高阶认知能力,提升新商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 管理沟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路径

管理沟通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学情和教情双重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管理沟通课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① 单一的传统课堂讲授仅仅让知识点“掠过"或“短暂停留”在学生脑中,没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无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② 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实践练习机会和场景,学生体验与参与度不够; ③ 教学资源和技术选择面窄,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下的优质课例。基于对以往传统教学痛点的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进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浙江财经大学管理沟通课程以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为依托,引入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平台上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了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体现实用化、灵活化的原则,避免机械和生搬硬套导致课堂效率和效果的下降,我们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图1),将整体教学的组织实施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展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

新商科背景下管理沟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1
图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

课前。教师根据拟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发布导学任务单和MOOC资源,进行课前导学。学生课前观看教师推送的MOOC视频资源,记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社群的讨论区与其他同学讨论,完成MOOC随堂练习和章节测试。教师借助网络教学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及答疑解惑。线上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难点。

课中。课程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基于“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线下教学进行了如下的体例安排设计。首先从企业现实问题入手,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授;其次结合课堂小组研讨、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实践和参与方式进行沟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最后再回到实践问题,结合现实的企业案例,通过学生一教师身份互换实现最终的知识建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借助雨课堂、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通过弹幕、投票和抢答等方式对学生的情境模拟过程进行实时掌控和调整。

课后。课后教师与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讨论,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收集,进行教学反思。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使学生从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角色演变成主动准备、传授和解答问题的教师角色,学生课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性学习。在教师任务发布后,主讲小组在线上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认真准备课堂案例汇报PPT,设计问题及互动环节。作为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走向实践应用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多元教学方式嵌入的翻转课堂线下教学模式

管理沟通的线下教学模式以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为核心,遵循实用化和灵活化原则,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多元教学方法嵌人的线下教学模式创新,尝试课堂形式、活动进程和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变革(图2)。线下教学以提升学生沟通能力为目标导向,从参与(课堂小组研讨、课后研究性学习、学生一教师角色互换的案例研讨)体验(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和实践(课内实训、移动课堂)三个方面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设计,形成独特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尽可能避免机械和生搬硬套导致课堂效率和效果的下降。

情境1 情境2 情境3现实情境 师生 实践情境 告 案例情境教师 互动 学生(教练支持者) ↓ (主动学习者)沟通活动实训 任务驱动式案例研讨沟通知识讲授教学标 现导人 学习 管理

理论知识讲授部分约占总课时的 50% ,过程从“现实情境导入"到“问题归纳"再到“理论认知"的三段式展开。教师通过微案例引入现实情境下的沟通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并进行点评的问题的归纳,在此基础上对该教学单元涉及的沟通理念、策略和理论进行重点讲授,帮助学生构建管理沟通的专业知识体系。

沟通活动实训部分约占总课时的 30% 。为增强知识传授的趣味性,实训环节设计了移动课程、情景演绎、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和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创造轻松活跃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真实且复杂的管理沟通场景,提升其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

案例研讨通过任务驱动式学习,约占总课时20% 。案例研讨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唱主角的传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学习并像老师一样备课,并在课堂上讲授案例、完成互动,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翻转了平时学生在传统课堂的角色和任务,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基于SOAP学习模式的情景模拟教学设计

SOAP学习模式源自于建构主义理论,分别代表情境(Situation)、障碍(Obstacle)帮助(Aid)和输出(Production)四个要点。SOAP学习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采取问题导向、项目或任务驱动式的形式,通过为学生提供具体任务模拟在真实场景下的学习过程,让学习者在不断受挫、纠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点及实践应用。其中,“情境”是为知识点的学习营造的环境与语境,教师通过情景设定为学习安排具体任务;“障碍”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是学生运用包括自学、询问同学或求助教师等在内的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不止一次遇到“障碍"并获得“帮助”,因此这是一个重复发生的“遇到障碍一获得帮助一清除障碍”的过程。最后,“输出"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及其应用技巧,完成教学目标。SOAP学习模式核心是“理论结合实际”,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点却无法进行实践应用的问题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43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