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 杨英杰 周晓芝 李鼎立 崔振华 刘建龙 侯鸿敏 吴初超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4-0180-05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5.14.043

Abstract:Theintegr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oprofessionalcurrculumisanimportanttopicinthe reforandpracticeofteachingincollgesanduniversiti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snotonlythetaskofideological andpoliticalcourses,otherprofessionalcourses,whileimplantingprofessionalknowledge,alsoundertakethetaskofcultivating moralityandcultivatingpeople,andrealizing thewholecuriculum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soneof thecore coursesofhorticulturemajor,thecourseofHorticulturePlantBiotechnologybearstheresponsibiltyofcultivatingstudents knowledgeability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heteachingteamtakesprofesionalcoursesand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asthegoalofeducatingstudentstogether,takesimprovingtheoverallteachingefectasthecore,actively carriesoutcuriculumreformbasedonthemixedteachingconceptofonlineandfline,improvesteaching methods,excavates andsortsout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lementscontainedinhorticulturalplantbiotechnologycourses,carefullystudyingthe integrationpointofprofessoalknowledgesystem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knowledgesystem,whichisorganicallie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gentle and silent education.

Keywords:HorticulturePlantBiotechnology;cu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teachingreform;teachingsystem;teaching practice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思政课程的任务,其他专业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立德树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课程化的任务。2017年年底,中共教育部党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人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专业课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在挖掘与所授课程相关思政资源的基础上,将其有机融合在课堂中,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而如何构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责任

园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进步的标志,我国是园艺大国,各类园艺产品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园艺产业成为我国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园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美丽中国、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发展战略也为园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项高新技术,国际范围内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竞争非常激烈。可以说,生物技术是增强我国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因此,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能够有力地推动园艺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促进园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专业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园艺学院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是植物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是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在学生学习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和园艺植物育种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及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在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评价和改造园艺植物遗传特性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门课程,为培养学生成为符合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国内一流应用型兼创新型园艺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研究和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能够为从事园艺专业领域的相关研究和产业应用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课程知识涉及组织培养、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试验过程复杂精细,需要耐心及团队协作能力;中间还可能会用到一些工程菌株、抗生素等,绝不能随意丢弃。因此,整个课程不仅仅承载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实践运用等“才"的培养,还承担了对学生环境安全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精益求精精神、职业道德等“德"的培养,对全面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443.pd原版全文

二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思政现状

国内高校园艺专业大都开设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针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课程特点,扬州大学、淮北师范大学以及等很多高校先后开展了理论及实验课程相关教学改革和实践[2-5,华南大学也将短视频引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堂。虽然北京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也已开展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思政工作7-8,但许多高等学校相关课程思政改革还存在不足之处。

目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主要涉及现代生物技术专业知识、理论及其在园艺植物领域的应用技术。授课过程中的拓展内容主要是介绍前沿生物技术及其园艺应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课堂中加入的思政内容,往往十分突兀,做不到“润物无声”,也无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另外,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较少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意识的引导和渗透,忽视了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随着思政教育改革的进行,虽然教师有了思政教学的意识,但由于课时数有限,如何在不影响原有知识教学的前提下添加思政教育是授课教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综上,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任重而道远,如何深度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资源,并将其润物细无声地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真正意义上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课程思政融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过程探索

教学团队通过课程内容梳理及授课方式的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

(1) 建立思政案例库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全面提高。首先,在保证不减少教学知识点的前提下,授课团队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确立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并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其次,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相关思政元素,整理课程思政案例库(表1),并探讨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最终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效果。

(二)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有机融合思政教育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针对目前教学中的痛点,包括课程思政元素不足,知识体系广度和深度欠缺,应用性及创新性不足,教学模式无法刺激学生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学生主动性差,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不足等问题,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进行线下资源建设和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和融合,做到线上和线下“双线混融”,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最终达到“理论-实验-线上-线下-思政"的“五融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因群/材施教,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持续提升,使学习过程更具思考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为了深人进行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团队先后两次录制课程视频,在线平台目前共有教学视频42个,总时长955分钟,在线题库274题,设置随堂练习及章节测试,最新录制的视频成功上线智慧树山东联盟。同时,为解决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周期长的问题,建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同时,结合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一些创新,灵活采用了翻转课堂、课堂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引导分析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型和批判性思维。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1
表1课程思政案例库及融入方法

2第二课堂渗透思政教育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园艺学院教师科研方向大多涉及生物技术相关内容,为了更好地响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园艺专业同学在大二上学期就会开始科研训练,进入实验室并参与老师科研课题直至毕业答辩。科研训练的整个过程等同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实践训练,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前提下,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形成良好的文献查阅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此外,学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不畏困难、不怕失败、长期坚持的科研精神和信念会在一次次的试验重复和失败中慢慢形成,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持续发展。为了深人开发第二课堂的教育功效,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同时,学校设立院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有一定科研经历及基础的学生申请,并推荐优秀项目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试验方案、撰写申请书、完成项目并撰写总结、发表论文等,大大提升其专业自信和个人自信。同时,在整个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基本都是来源于园艺产品生产实践的产业科研课题,在课题参与中,也会一步步培养学生成为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专业人才。

(三) 在考核评价中强化过程评价和嵌入思政评价元素

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考核评价内容与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挥棒的作用[1]。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传统的考核评价基本都是 30% 平时成绩加上 70% 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作业完成情况、考勤、实验报告等,期末成绩是以考试卷面成绩为依据,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评价导向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成绩,达不到立德树人的思政教学要求。因此,在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改革考核评价为 30% 平时成绩, 20% 思政成绩,加 50% 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含线上学习情况、课堂讨论、课堂作业和章节测试等,期末成绩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测试成绩,但在平时和期末测试中会适当设置包含思政元素的试题。思政素养主要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严谨专业、团队合作及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各占思政成绩的 20% ,具体考核评价指标 见表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44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