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冯强 杨果仁 李盈盈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14-0176-05
Abstract:Normalcolegestudentswouldbethebackboneasprospectiveteachersandthefirmpractionersofthecoursebased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hefuturebasiceducation.Thispaperdelvesintothelogicalpositioningofthe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ationfunctionfromthecollgephyscurrculumforoalcollgestudentsTeideologicalandpoliticalgoalsarto improvetheeficiencyofstudy,buildmoralityofteachers,formsoulofteachersandimproveteachingabilityforthenoralcollge students.Groundedinthedualprinciplesofintegratingtheideologicalandpliticaleducationatributeswiththeteachereducation attributesofthecollgephysicscuriculum,apedagogicalmodel"Integrating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itinTeacher Education"isconstructedThe"Four-dimensional"educationalpathwaymodelwereimplemented,whichaimsatimprovingthe teaching inheritanceand innovation of couse-based ideologicalandpolitical educationforthe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normalcolegestudents;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educationfunction;CollgePhsics; teacher education
传统教学中,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倾向知识化的学习,时常导致知识与思政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等要求,促进师德与师能相统一↓。大学物理作为师范专业理工科类基础课程,涵盖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物质形态、物质运动等规律,涉及数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理工类职业技术教育等师范类专业。结合师范专业属性和课改新任务,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功能也将随着高校内涵式发展而蕴含着新的要求。
一 师范生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功能的逻辑定位
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将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等师范精神纳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师范生具有课程思政教学传承与创新能力(图1),以促进大中小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建设。

(一)正学风—培养师范生积极探索未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大学物理学科优势
师范生正值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和开放自信,但其知识体系、思想意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认识问题易片面。物理学借助数学和逻辑,归纳出最为理性、简洁和优美的表达,抽象出物质的统一特性,透过表象揭示出物质本质,可更正生活中一些肤浅的认识。其丰富的物理现象、严密的学科逻辑、辉煌的物理成就等可吸引和感染学生,实现感化人、激励人积极探索未知,以促进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师范生缘事析理、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师范生弘扬科学、注重科学伦理教育,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培养探索未知、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以正学风夯实基础。
(二) 筑师德—树牢教师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认同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是提升师范生素养的时代诉求
信息时代,各种教育“思潮”交织出现,师范生思维活跃但情感心理尚未成熟,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对信息的筛选易产生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受市场经济影响,难免只顾眼前利益,变得十分功利,在诱惑中更易丧失教师职业的理想信念。如毕业后面临就业、安家等巨大的社会压力,对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易出现以疑决疑。若淡化师范教育“传道"育人功能,忽视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更是容易培养出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物理学发展中涌现了大量充满智慧与奋斗的物理学大师,他们不乏既是学术大家,也是教育大家。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是增强师范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职业理想的良好契机。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坚定从教的信念,是师范生职业生涯中坚守教师岗位的内原动力,也是培养与提升师范生师德素质的时代诉求。
(三)铸师魂一根植师范生课程思政教学潜意识,激发职后课程思政教学使命感,是师范生树立正确职业方法论的思想保证
大学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者与思想道德的塑造者,也常成为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中,其恰当的课程思政教学容量,可促进学生在课堂自我摄取知识外,还可使能力、智力、非智力和品格等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师范生发展提供更充分的空间。在课程思政教学课堂中耳濡目染,提高师范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认知力和认同心理,增进立德树人对自身职业重要意义的理解,达到根植师范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潜意识,进而激发师范生履行课程思政教学责任与使命感,也是师范生树立正确职业方法论的思想保证。继而推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辐射引领,让师范生习得课程思政教学后,在基础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实现薪火传承与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442.pd原版全文
(四)提师能一促进师范生职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及教学学术能力发展,是中小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人才资源保障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其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教师综合能力衡量的体现。培养和提升师范生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其职后在中小学教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激励师范生自我发展的意愿,提升对教学学术的认知是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学物理具备培养科学思维和物理探究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功能,激励师范生重视课程思政教学理论学习,着力提升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和自我超越品质。从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课堂走向内在自觉,提高师范生“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教学学术能力”,促进师范生职后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二坚持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属性和教师教育属性并举的育人原则
大学物理科学逻辑严谨,哲学逻辑丰富而深刻,与思政教育的相融合性具有高度适配性。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融入思政素材,使课堂充满知识、温度和情怀,培养师范生在感受物理美的同时提高其科学素养与教师职业素养。
首先是充分发挥大学物理课程育人内涵。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不断探索、敢于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遵循科学的知识逻辑和需求逻辑,课程思政内容以供给时效性和实效性为导向,融人供给侧思维,坚持理论建构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宏观审视和微观剖析相统一,探寻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的有效方式。找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将大学物理“思政要素”与“物理知识"深度耦合;把握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在张力和教学特点,遵循师范生发展需求和成长成才规律,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
其次是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属性与教师教育属性。立足大学物理育人内涵,旨在培养师范生具有课程思政教学传承与发展能力,构建“课程思政教师教育"与“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视野格局,激发师范生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将“大学物理"所蕴含的思政教学价值转化为师范生的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
三构建“课程思政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推进“四维度”育人路径
以师范生具有课程思政教学传承与发展为目标,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聚焦“正学风、筑师德、铸师魂、强师能”四维度育人功能,构建师范生“课程思政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发挥学科优势、优化思政内容、教学示范引领、教学组织创新”四方联动,厚植课程思政沃土,培育卓越师范生成长(图2)。

(一)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科学未知,提升科学思维,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物理学始终激励着人类对和谐之美、对称破缺和简单之美的追求,深深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及思维方式,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从经典物理学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是艰难曲折。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互动、互助、讨论式等多形式探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操作、判断、交流和讨论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在探索中体会物理知识的价值与作用,激发师范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师范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提高物理规律感知和理解成效,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
物理概念的建立以及规律的发现、概括等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加工。一是在逻辑思维上注重归纳与演绎,教学中对典型物理事例、经验事实材料进行归纳,通过归纳推理教学得出物理定律和规律,再演绎推理来应用和验证这些定律和规律。将归纳与演绎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互相渗透,帮助师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二是在思维方法上注重辩证地分析和综合,充分利用物理教学资源,结合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激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分析与综合,强化对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培养,提升分析与综合思维的能力。如电磁场理论教学中,有力地揭示电磁现象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教学中,揭示各种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客观性以及统一性。三是体系上注重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物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物理科学原理、定律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不完全归纳的过程,依据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疑问、批判、检验和修正,如从托勒密“地心说"到哥白尼“日心说”,再到开普勒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认识过程;引入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和牛顿等科学家事迹,培养师范生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激励师范生“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进而夯实大学物理基础知识。
(二)优化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提升师范生自我职业认同感,强化师范生师德养成
增强师范生自我职业认同是课程思政赋能师范生师德师风养成的重要前提。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和师德养成教育的课程目标,发挥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功能,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和师德养成。
一是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促进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教师对育人职责履行的认真程度离不开教师对职业的认同高度。优化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内容以涵养师范生教育情怀,激发学生树立“教育强国”的理想信念。首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为榜样,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从内心产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如师范生课堂表现消沉时,引入我国物理教育家沈克琦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耕耘不辍,奋斗不息;黄炎培立足乡村,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陶行知为办好乡村教育,改造乡村社会,开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满怀救国热忱,选择弃医从教。其次,注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紧跟新时代先进思想主流,引入当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彰显教师职业主流价值观与专业知识的和谐统一。如当代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张桂梅坚守教育报国初心,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希望,推荐观看电影《我本是高山》等。结合教育家先进典型事迹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判断,推动就业牵引和职业规划,促进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更深入认识自己的发展前景,激发师范生教师职业理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jxk20251442.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