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育密码让孩子们乐享幸福教育
作者: 徐永寿“您好”!一声问候,我与一双温暖的手握在一起。一刹那,我感觉到了,眼前这位五十来岁、温和谦逊的知性女士,就是解读新时代教育密码,让众多孩子乐享幸福教育的探路者——昆工附小党支部书记、校长石梦媛。
当我跟随石梦媛校长进入昆工附小,映入眼帘的,是嵌入石上的“幸福成长”“悦读越美”。孩子们像蜂蝶一样飞过来,“石校长好”“石老师好”“石妈妈好”地跟她打招呼,她笑靨如花地迎接每一个孩子的问候,不断地拍拍这个、抱抱那个,送出“你好”“真乖”“真有礼貌”的回应、虽然是简单的语言,却让人感受到她身上那股强大的亲和力——有如魔法一般,迅速地聚集起身边孩子们的热情,毫无保留地传递着师生之间的真诚、善意与温情,孩子们的脸上写满幸福,洋溢着阳光、灿烂、欣悦的神态。
随着我们谈话的逐步深入,我了解了石梦媛校长一路成长、求学、工作的整个过程,听她讲述她和同事、和学生之间那些有趣的故事后,我又感到了她对教育教学的那份发自内心的强烈热爱——用心、用情、专注、执着,几十年如一日,深耕易楼,在一件件具体、细微的事务里,用久久为功的行动,一砖一瓦地构筑起自已幸福教育的坚固基石。
我们漫步校园,听着石校长介绍昆工附小一花一木的来历、一柱一石的寓意,阐述“幸福教育”的理念、课程设计的内涵、教研活动的主旨,看到她这些年所撰写、主编的几十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后,我还感到了她作为一名基层教育专家的那种为幸福教育探索铺路,扎根教学一线,执着耕耘的忘我精神。她研究案例,总结经验,分门别类地撰写、编写出各类教育教学专著,为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以爱为舟,深耕教育沃土
1993年,从阿诗玛故乡走出来的农家彝族女孩石梦媛,以全校三个优秀毕业生之一的身份被分配到办学历史悠久的昆明市武成小学任教。
回顾在武成小学工作的时光,她仍能清晰地回忆起她刚进学校担任一(3)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情形。
“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刚开始时全班有39名学生,后来不断有学生转入,人数上升到43人。这43名学生当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有13人,特困生有两人。管理这样的班级,对于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女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给班上的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幸福的成长环境,石梦媛使尽了浑身解数,不断在工作中思考、尝试、创新,努力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构筑起与学生互融、互通、互爱、共鸣的桥梁。
当时班上有个孩子是弃婴,由一位老奶奶捡回家抚养。当满头银发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找到石梦媛倾诉孩子的身世,并寻求帮助时,石梦媛忍不住流泪了。为了这个孩子,石梦媛无数次奔波于居委会、办事处和派出所之间,不遗余力地为他筹集学费和生活费。天冷送袜、生病送医,虽未婚却被孩子们亲切称为“石妈妈”。
为了更好地关爱特殊家庭的孩子,石梦媛专门为离异家庭的13名孩子组建了一个班级“欢乐之家”。周末时,她带领全班同学为这些孩子过集体生日,送生日礼物、祝福给他们。她还在班上开设了“梦媛知心话信箱”,通过书信与孩子们敞开心扉地沟通。后来,网络逐渐普及,她又创建了班级博客“梦开始的地方”,分享发生在班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教育、引导孩子,只有当师生建立起亲密、信任的关系时才可行。因此,我班主任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创造师生交流、分享的机会、渠道,建立融洽的、相互关心的、彼此信任的、亲密的师生关系。”石梦媛热爱班主任工作,她说:“做教师,就要当班主任。不当班主任会终生遗憾,当了班主任则回味终生。而当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更能幸福一生。”

在工作中,石梦媛特别善于创新方法和总结经验。如她开展了“家长夜校”“家长百家讲坛”等活动,让家庭成了教育的同盟军。在教学实践中,她撰写了校歌“幸福从这里出发”“习惯三字歌”,创设了梦媛“3-2-1”育人法则(三心二艺一成长一一爱心、用心、责任心;班级管理艺术与教书育人艺术;与孩子一起成长),提出了“三情二重一事业”(热情、激情、真情;育人与成才并重、情商与智商并重;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理念。这当中,最卓著的当数她坚持开展了15年之久的“小班主任”活动。
1997年,石梦媛在班上尝试了将教育权还给学生的“小班主任”制活动。这项活动通过让学生轮流当“小班主任”,把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变成“自我教育者”,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服务同学的能力。一位学生家长说:“孩子总是提前好多天就开始准备‘履职’一一开场白怎么说,怎么管理违反纪律的同学,‘小班主任’日志怎么写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更有责任心了,说话、办事更有条理,也更珍惜个人和班级荣誉了。我们家长也要在‘小班主任日记’后面写上自己的感受、意见、建议,老师最后批阅,哪儿表现好,给予奖励,哪儿还有不足,给予指导这样,日记本传到每个同学手中时,大家都有机会学习别人的优点,家长也有机会了解班级发生的事情和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让我感受到,这项活动不但是老师和学生的事,也和我们家长密不可分了!”石梦媛在武城小学持续开展了15年的“小班主任”制活动,留下了30余本“小班主任”日志。她据此撰写、出版了25万字的《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笔记》一书,与同行分享她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位同行评价说:“石梦媛老师多年在教育教学上的潜心实践,以爱领航,以幸福为旨归,将班级管理升华为生命教育的艺术,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构建了家校协同的教育共同体,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班级管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其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教育者应成为‘可能性的创造者’,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321.pd原版全文
五育融合,成就幸福教育
2011年,石梦媛被派往长春小学担任教学副校长。一年后,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石梦媛被学校提倡的“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学习像呼吸一样的自然”的生态教育理念吸引,遂决定报考,并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校任教。人校后不久,因各方面表现出色,石梦媛被学校任命为校长助理。一年后,她担任了教学副校长,分管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这期间,她埋头教学、潜心班主任工作,创造性地提出“六耕”精神——舌耕,字正腔圆,言之有理;目耕,开拓视野,书香致远;笔耕,撰写随笔,痕迹育人;脚耕,丈量角落,走进教育;心耕,潜心教书,用心育人;情耕,坚守情怀,进发大爱,积淀了她整个教育生涯的底色和底气。
2017年,面向全国招聘校长。石梦媛在朋友动员下陪考,凭借扎实的教学经验和出众的综合素养,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被聘为副校长,后担任书记、校长,全面主持工作。
是昆明理工大学为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提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而创办的省属公办学校。学校建立伊始,便确立了“塑造健全人格,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理念与石梦媛过去一直践行和提倡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这使她在昆工附小的工作如鱼得水。
石梦媛说:“我们‘幸福教育’的内涵,概括来说,就是‘教得幸福,教了幸福;学得幸福,学了幸福'。我们有一个口号,叫作‘幸福校长培(陪)幸福教师,幸福教师育幸福学子,幸福学子融幸福家庭,幸福家庭创幸福生活’。在办学中,我们主要围绕‘党建领校、安全稳校、五育发校、优师立校、法治进校、文化建校、阅读润校、科技创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十个维度,通过三类课程、校园活动、文化创建等来具体地开展我们的‘幸福教育’”
在采访中,昆工附小扎实的教研,丰富的课程、活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影响。
在教师成长方面,除了通行的师徒结对、业务培训、观摩研讨外,石梦媛缘于自身通过教研、工作室成长起来的经验,尤其提倡教研工作和工作室活动。石梦媛认为,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和工作室,既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也是教师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的重要平台。在石梦媛的带领下,昆工附小校本部90名教师全部都参加了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86人参加了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近年来,昆工附小及石梦媛自已所主持的3个工作室编著出版了近50本教育专著。
“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潜藏于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让我们感到快乐的有意义的事情里。作为校长,我就是要尽我所能,依靠学校这个大平台,为教师提供、搭建成长的机会和平台。当艰苦的探索结出沉甸甸的果实时,那种真切的获得感、成就感会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到幸福!当然除了工作,我们也很重视员工关怀,除了日常开展各种有趣的文体拓展活动外,我们还设置了‘半日闲卡’‘班主任节’‘有缘人幸福连线’ 10+1 ”个人素养提升班等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幸福感的活动,我们还力所能及地帮助教师解决孩子上幼儿园、中小学、就医等一些家庭困难,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昆工附小的幸福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三部分。其中,基础课程优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国家课程教学方法,融人幸福元素,如在语文阅读中开展“幸福主题阅读分享”,创办“幸福语文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拓展课程引进了29家机构,开设了艺术、体育、科技等多样化拓展课程37门,95个教学班。以课程育人为立足点,分年级、分层次、系统化、个性化统筹开设了课后服务兴趣类课程,形成了“全学校、全学科、全学生”的课后服务全覆盖模式。例如,音乐类的“合唱与幸福表达”,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科技领域的“创意发明与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特色课程开发了“多味劳动幸福育人”“ 1+X 多彩阳光特色大课间”“德语”“幸福心理学”等课程,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分阶段设置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幸福密码。
课程之外,昆工附小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让学生在学校的幸福感拉满。除了包括班主任节、辅导员节、语文节、数学节、科技节等在内的18个“幸福节”外,昆工附小还常年开展劳动教育、蓝花楹小讲堂、红领巾小创客等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主题校园活动。“很多人都对我们学校的活动叹为观正,我们办学8年来,微信公众号发布1350多期,基本上都是我们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的报道!”。
石梦媛说:“幸福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尽一切所能,为全校每个师生创造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让每个人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这跟我们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也跟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是一致的。具体到学校的教育上,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课程设计、活动策划、文化建设,让学生、老师、家长都深度参与,不但追求一个满意、幸福的结果,而且追求此时此刻、参与过程中的快乐体验,点滴积累,汇成澎湃的教育‘福流’。”
一位教育领导在参观了昆工附小的“幸福教育”后评价说:昆工附小的办学体现了“三度”:办学理念有高度,立德树人有力度、关爱师生有温度。称这种将个体成长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幸福教育”实践,既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微观样本。
近年来,昆工附小在石梦媛书记、校长的带领下,办学成就日益凸显。其中莲华本部校区连续两届荣获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荣获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成果荣获中国基础教育的创新案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家校共育创新实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党建工作示范学校”等150余项荣誉。
从农家女孩到名校校长,石梦媛用32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教育者的使命:以爱为舟,以智为桨,在五育融合的航程中,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坐标。她用自己的不懈实践,为我们解读了新时代的教育密码:当教育真正关注人的成长需求时,幸福便会蓬勃而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yned2025032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