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策略
作者: 林桦【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4年开放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编号:KCA2024448)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034-03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育人导向,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跨学科作业的设计是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和发展趋势的。在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正是对这种理念和实践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明确育人目标,融合学科核心素养
跨学科作业的设计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明确育人目标。目标应与国家课程标准、学段要求以及学校的教育方针相一致,确保作业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在跨学科作业中,不仅要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而且要融入其他相关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体验
跨学科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确保每一项作业都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道德、法治素养的提升。作业应围绕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设置清晰、具体、可衡量的目标,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评价标准。以学生为中心是跨学科作业设计的核心原则,意味着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与体验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跨学科作业应包含实地考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道德抉择和法治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跨学科融合,促进知识整合
跨学科作业的首要任务是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可使学生全面、深人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丰富的交叉点和互补性。跨学科作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作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跨学科作业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包括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跨学科作业的设计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体现时代性,关注社会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应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也应如此。作业应反映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跨学科作业中,融合现代科技元素,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
体现时代性的跨学科作业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与实践。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或活动方案,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教师选取具有正面意义的案例和话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
二、学科育人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作业的设计
(一)创设真实情境,强化实践体验
教师选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案例作为作业的背景材料,依据学生学习状态,选择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应用。在此过程中,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创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对于具备法治色彩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观看法治节目、模拟法庭直播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治氛围。针对知识需求,结合地理现象和区域特色,探讨法治在不同地区的应用差异,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和法治观念。
例如,教师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开启初中生活"作业时,作业主题为“开启初中生活—探索校园与周边社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园进行实地考察,绘制校园平面图,并标注出主要建筑的位置。在绘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中的方向、比例尺、图例等基本概念,使地图更加准确和美观。选择校园周边的一个或多个社区作为探索对象,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或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社区的地理位置、交通路线、公共设施(如医院、商场、公园等)以及社区文化。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中的区域认知、人地关系等理念,分析社区发展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整合学科资源,促进知识融合
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促进深度学习。跨学科作业涉及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凭借自身对于知识的学习动力与对实践内容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教师需要选择具有时代性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主题,如社区服务、家庭责任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合学科资源时,要避免简单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拼凑在一起。而应该通过深人分析和理解,找到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点,实现真正的知识融合。不同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教师设计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友谊之树常青"作业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或多个国内外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源或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节日庆典等文化特色。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中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知识点,分析这些自然因素如何影响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基于地域文化探索的结果,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友谊的特点和维系方式。例如,某些地区可能更重视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友谊往往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之上;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友谊则更多地基于相互尊重和理解。在探讨友谊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价值观、道德准则等知识点,思考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友谊关系。学生以PPT、海报、视频或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学科中的地图、图表、数据可视化等技巧,使成果更加生动、直观,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提升作业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12.pd原版全文
(三)注重思维培养,鼓励创新创造
教师设计批判性思维作业,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围绕某个专题,整合道德与法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深人研究和探讨。
(四)评价的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应作为主要的评价者,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的批改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或互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例如,教师设计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作业时,以“我的‘人生价值'探索之旅”为主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人生价值"理解的短文,反思自己在过去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中如何体现或未体现人生价值,以及未来打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选取一位历史上他认为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伟人,研究其生平事迹,撰写一篇短评,分析这位伟人如何实现其人生价值。结合生物学或物理学知识,探讨人类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或科学研究来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并设计一个简短的科学实验或创新方案(可以是理论上的)。评价方式也应具备多样化,针对个人反思报告,注重内容的深度、广度、逻辑性。跨学科实践活动可通过展示会、演讲、视频分享等形式进行,注重创意、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艺术创作部分,鼓励创意和个性化表达,评价标准包括情感表达、技术运用和艺术美感。根据学生的作业内容和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和提升。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资源或心理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展现自己的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科育人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明确作业目标,确保作业内容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关。跨学科作业的设计应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内容,如地理、科学、艺术等。跨学科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实践活动、艺术创作等。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素养培育。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的实施,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海超,柯向华.“教、学、评"新结构框架视域下的创新作业设计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2024(19):60-62.
[2]任煜.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跨学科道德与法治命题设计与教学启示——以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第17题活动二为例[J].新课程,2024(14):172-174.
[3]陈艳.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实践路径初探——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中国人中国梦》为例[J].文教资料,2024(9):62-64.
[4]拜玉虎.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以“美好集体有我在"为例[J].新课程,2023(26):19-2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12.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