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审辩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作者: 洪玉森

【基金项目】1.2024年省教育科学规划常规课题“核心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审辩式教学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KXX24-060)的研究成果;2.2023年度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ZJKTY2308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037-03

小学数学教育不断发展,审辩式教学成为新的关注点,核心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审辩式教学有诸多意义。激发潜能方面,能让学生数学思维活跃起来。提升素养上,助力学生养成审辩素养。在创新驱动角度,给数学教育注入新活力。在教学实践中,审辩式教学的策略至关重要,从问题聚焦到情境创设,从互动启发到反馈优化,每个环节都影响教学成效,这是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探索方向。

一、核心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审辩式教学的教育意义

(一)激发潜能:审辩式教学对数学思维的激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审辩式教学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等进行深入探究,数学思维的激活首先体现在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上,审辩式教学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表面的知识接受,而是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在审辩式教学下,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学生不再局限于按照既定步骤解题,而是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使得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迅速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审辩式教学对数学思维的激活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审辩式教学鼓励学生对传统的数学观念提出质疑。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体系相对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能有自己的思考。审辩式教学激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当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结论进行审辩时,他们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审辩式教学下的数学思维激活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起创新意识,它使学生在数学领域乃至其他领域都能够以创新的视角看待问题,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二)提升素养:小学数学审辩素养的养成

审辩素养涵盖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独立思考和合理判断能力,在核心问题导向下的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本质。学生面对核心问题时需深入挖掘数学概念、定理等的内涵而非表面记忆,这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核心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能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需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按照一定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从而提升逻辑严谨性。核心问题往往具有一定开放性,这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跳出传统单一思维模式,拓展思维广度。在思考核心问题时学生需对不同的观点或解答方法进行辨析比较,这能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准确性的判断力,使其能分辨出正确合理的解法与错误的解法,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审辩素养。

核心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审辩式教学在提升审辩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从知识掌握角度看,它能促使学生精准把握数学知识的要点。在思维能力提升上,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面对核心问题时,学生要批判性地审视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摒弃不合理的部分,这一过程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理性和客观。核心问题的解决可能存在多种途径,学生探索不同途径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发挥的过程。在数学审辩素养中,能够创新地思考数学问题并解决是重要的表现。此外,核心问题导向下的教学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审辩过程中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其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体系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审辩。

(三)创新驱动:审辩理念于数学教育的创新

在传统数学教育中,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而审辩式教学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深人探究与思考。审辩式教学中的创新促使学生不再单纯接受既定的数学公式和算法,而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学概念的本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理性和深入的方式理解数学。在核心问题导向下,审辩式教学的创新使得数学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审辩式教学创新的环境下,会逐渐形成自己对数学独特的理解方式,提升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进而提高数学素养。

审辩理念于数学教育的创新在小学数学审辩式教学中有重要意义,它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评价体系。以往的数学评价多以答案的正确与否为主要标准,审辩式教学的创新则将评价的重点转向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审辩式教学创新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不局限于标准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于突破常规。审辩式教学创新让数学教育更加贴合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在数学领域乃至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提升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

二、核心问题导向下小学数学审辩式教学的策 略探究

(一)问题聚焦:核心问题的筛选与确定

核心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基础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启发性要求核心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位置"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核心问题应能促使学生思考位置的表示方法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基础性意味着核心问题要基于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关于坐标的基本概念就应是核心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如怎样用数对准确表示位置。整合性是指核心问题能够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核心问题可以涵盖平面内不同物体位置关系的多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等内容。

(二)情境创设:审辩情境的有效营造

情境创设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贴近生活且充满思考性的数学学习环境,对于小数除法的教学而言,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小数除法概念和运算的深入探究。情境应包含明确的数学问题元素,让学生能在情境中直接感知小数除法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设计情境时,可利用商品价格与数量关系构建情境,以市场中的水果售卖为例,设置水果的单价为小数,购买的数量也为特定数值,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或者在已知总价和单价的情况下计算购买数量,这一情境涉及小数除法运算,学生在接触情境时会自然地思考如何运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情境应具有开放生,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小数除法的应用方式,仅仅记住了结论。而不是局限于一种解题思路,它要能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小数除法进行审辩,判断在不同情境下运算的合理性,从而加深对小数除法的理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13.pd原版全文

(三)互动启发:课堂互动中的审辩引导

课堂互动不应只是简单的问答,而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思考与审辩能力。在审辩引导的互动中,教师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数学概念和问题。对于小学数学中的简易方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方程是一种等式关系,是用数学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工具,教师可以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思考方程与算术方法的区别,让学生审辩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势。例如,在传统算术解题时,可能需要逆向思考问题的解决步骤,而方程是正向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式。教师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在不同情境下,为何方程会是更优的解题方法,这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思维体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而不是单纯记忆解题步骤。教师可以提出如“方程中的未知数代表什么意义”“为什么可以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等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简易方程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

(四)反馈优化:基于审辩的教学反馈调整

审辩式思维强调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反馈不应仅仅是对错的简单判定,而应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审辩。对于“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教师要从审辩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学习反馈。传统的反馈可能侧重于结果,如学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判断是否正确,但审辩式教学反馈更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维路径。从理论层面看,教师要分析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判断抛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时,学生如果认为一定是二分之一,教师要审辩其是否真正理解这一概念的本质,还是在教授“可能性"时,教师让学生预测从装有不同颜色球(红球3个、白球2个、黄球1个)的袋子中摸出红球的可能性,部分学生得出答案是二分之一,因为红球占总球数的一半。教师从审辩的角度进行反馈调整,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摸一次球,是否一定是二分之一的概率摸到红球,这促使学生重新审视可能性概念。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多次摸球实验并记录结果。有学生发现实际摸球结果与理论计算存在偏差,教师这时反馈不是简单指出学生之前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偏差产生的原因,是实验次数不够,还是有其他影响因素。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后续教学内容,比如增加更多不同情况的摸球实验等,以加深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

三、结语

核心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审辩式教学在教育意义和策略探究方面都有着丰富内涵,从教育意义看,激发潜能、提升素养和创新驱动这三方面展现出其独特价值。在策略探究中,问题聚焦、情境创设、互动启发和反馈优化策略对教学有着重要影响,这一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积极探索,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值得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进一步推广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英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J].数学之友,2023,37(22):29-30.

[2]周平健.发展审辩式思维: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10):74-78.

[3]孙欣.说理教学:小学数学审辩式思维的培育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2023(20):9-12

[4]朱金道.审辩式思维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J].教师,2022(34):39-41.

[5]金阳慧.小学数学课堂审辩思维培养的误区与策略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2):3-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1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