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实践探究

作者: 闫小青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040-0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并强调在阅读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新课标中对思维品质的定义为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并将思维品质确定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凸显了培养学生高质量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如何通过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串联成链,将阅读内容由点到面、由浅到深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一、“问题链"的定义及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问题链"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通过设计一系列有序、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形成知识链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问题链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问题链”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置相互关联、完整的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文本的相关知识,能够使教学更加系统。通过问题的连续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综合应用能力。“问题链"能够激发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深度阅读和理解,培养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促进知识内化和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实现语言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问题链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问题链"的提出是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师在进行问题链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不断的思考、求证,从而体验更高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同时,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视角设置问题,师生要在不断的互动中生成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解,通过不断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性,为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迁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链"设计是一种教学策略,它遵循针对性、挑战性、逻辑性、递进性、应用性等原则,根据“问题链"提出的理论基础,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确保问题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与学生的真实水平和需求相关,问题设计难度适中、问题之间具有逻辑性和序列性。此外,教师需在情境中设置相对开放性的问题链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设计,问题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实现语言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实践

“问题链”的施行要基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推动教学环节的进行,引导学生在不同活动中不断思考、探究和整合迁移。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依据三类活动的性质特征,可结合相对应的问题链设计促进教学活动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见表1)

基于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实践探究0
表1英语学习活动观类型及相对应的“问题链"类型

笔者以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英语教材6AU2阅读板块"家庭责任"(Familyduties)为例,探讨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问题链设计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单元主题和语篇分析

新课标要求以主题为主线,倡导基于主题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育人目标、主题意义和核心问题作为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纽带,使学生在完成单元学习后,能够运用所学语言阐释并表达对单元主题的认知,生成结构化、可迁移的主题价值观,培养学生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基于这一指导理念,结合6AU2的单元大问题"Whatmakesafamily?"和学生群体中目前广泛存在的家庭和亲子矛盾的现状,本节课旨在创设真实的情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景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科知识和真实生活之间建立链接,从而提升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主题语境:本单元聚焦“人与社会"主题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围绕“孝亲敬长"以及“和谐家庭"等子主题内容展开。

语篇内容:阅读板块围绕"家庭责任"(Familyduties)这一子话题展开,用微视频故事的形式呈现李百灵妈妈回归工作岗位后,家庭成员周末的生活片段。它展现了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相互支持,协作完成家务,共同创造舒适的家庭环境,共度愉快的周末时光。

语篇类型:语篇是一篇微视频故事,呈现非正式的口语风格,主要运用了现在进行时介绍、描述家庭成员所承担的家务劳动和交流互动。

主题意义:通过这篇微视频传达了李百灵一家成员之间的理解、关爱和合作精神,展示了每位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承担责任和参与家务的重要性,从而回应了单元大主题:“Whatmakesafamily?"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14.pd原版全文

(二)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通过扫读识别微视频故事的语篇特征和要素,把握其主题、匹配各家庭成员所承担的家庭职责。(学习理解)

2.深人阅读,通过文本和图片信息,分析家庭成员的言行在构建幸福家庭方面的重要性,并归纳构建幸福家庭的核心品质。(应用实践)

3.联系实际情景,用所学内容帮助同伴解决家庭矛盾冲突,并深化构建幸福家庭人人有责的理念。

(迁移创新)

(三)基于学习活动的问题链设计

1.学习理解类活动及问题链设计

阅读前:导入型“问题链"设计

Q1:From the post, what happened to Danny and his family?

Q2: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pictures?

设计意图:通过求助帖的分析,引人Danny的家庭问题,通过标题和图片信息预测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对比Danny和百灵两家的家庭氛围的反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同理心,为后续学习设定目标。

阅读中:展示型“问题链"设计

Q1:Can only a single member make a happy family? Q2:What does each family member do in Bailing's family?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查找李百灵的家人在妈妈周末加班不在家时各自所承担的家务劳动,及对语篇图文信息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和谐幸福家庭的构建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需要全体家庭成员间的合作、关爱和互助。

2.应用实践活动及问题链设计

阅读中:参阅型和评估型“问题链"设计

Q1: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about Mum can we get from the passage and pictures?

Q2:What can we learn from Mum?

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事关键人物Mum图文信息的定位查找,提炼妈妈身上促进家庭幸福和谐的重要因素,不断追问,难度不断提升,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高阶思维,展开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思考,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思考,并归纳出构建幸福家庭的核心要素。

3.迁移创新活动及问题链设计阅读后:迁移型“问题链"设计

Q1: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Bailing's family?

Q2:What do you want to do to help your family become a much happier one?

设计意图:通过迁移型“问题链"设计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并深人思考,引导学生实现从具象信息的理解升华到抽象本质的总结提炼,使学生在完成问题链之后找到问题的本源,寻求到构建幸福家庭的核心品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语言习得、观点表达、创新性思维方面多元融合,通过发现问题一探索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完整链条,让学生习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实现了学科育人的目的。

四、“问题链”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反思和展望

“问题链"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能力。通过问题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连贯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认知发展。同时“问题链"设计在阅读教学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师因个人经验和理念所限制,设计的“问题链”不能匹配学生的真实水平和需求,或因为简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因为太难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受挫。此外,“问题链"设计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偏离核心问题,无法形成整体认知和深入理解,导致“问题链"设计形同虚设。

为了提高“问题链"设计在阅读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教师应积极探索和更新“问题链"设计理念,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和需求,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优化教学设计,通过问题情境的驱动,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点到面的具有关联性、序列性和整体性的问题链,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和表达欲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英语教学参考资料(六年级上)[M].:教育出版社,2024.8

[3]吴滢.基于发展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链设计[J].基础外语教育,2019,21(4):83-88,108

[4]余晓东.基于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视角与框架[J].教育科学论坛,2024,1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1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