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创意表达——论小学语文随笔化写作的路径

作者: 谢金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160-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二、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而随笔化写作是一种“灵活、自由的写作方式”,它不拘泥于特定的体裁或篇幅,不受传统写作规范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感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这种写作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创造力;还能促使他们在写作中大胆尝试新颖的表达形式和内容。而《新课标》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并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这也给小学语文教师随笔化写作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指引,即基于“创意表达”开展随笔化写作,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

一、小学语文随笔化写作的意义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写作能力作为一种高阶的语文应用技能,既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在情感理解和表达上较为稚嫩,而随笔化写作强调随意性和生活性,学生在写作时可根据自己的思维和感受进行自由表达,且不受固定格式的限制。同时,随笔化写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允许他们在写作中“从心而发”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观点,通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语言,并在不断的写作练习中逐渐掌握如何将多个想法和观察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文本,以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条理性,在思考和构思中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此外,随笔化写作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格式,能够教会学生以多维视角看待问题,这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可帮助他们在创作中找到更为新颖的切入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随笔化写作的路径

(一)立足于课程内容,合理设计随笔化写作计划

随笔化写作强调个人表达和自由思考,减少了对学生的写作限制,这种自由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促使他们能够更加自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但并不是完全地放任自流,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基础、语言规范、逻辑结构等,同时注重“读与写"的有效结合,通过与课程内容建立紧密的联系帮助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情感和写作技巧,在吸收和内化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而教师在开展随笔化写作教学时也要明确教学自标,基于课程实际设计合理随笔化写作计划,引导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中从已有知识出发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进而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自由表达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1.扩写文本内容,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的写作活动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这就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以准确提取主题、细节、人物塑造等关键信息,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开展随笔化写作教学时可通过“扩写课文"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鼓励他们从多维度解读课文,进而形成全面的理解框架。同时,教师还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明确扩写的方向和重点,并提供必要的写作技巧,学生完成扩写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提供改进建议,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同时对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入。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繁星》一课为例,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创造出了一种梦幻而又宁静的氛围,在向往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抒发了淡淡的离情。为深化学生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选取文中的词句进行扩写,解读其表达的情感和深层含义,同时提出思考性问题:“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具体事例有哪些,表述了什么观点"这些问题可为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提供帮助,问题解决了随笔任务才能有效完成。有的学生以“密密麻麻”一词进行随笔扩写练习:“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像是无数颗小灯笼点缀在深蓝的天幕上,它们或明或暗,或远或近,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对优美语句进行扩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将个人感受融人写作的同时加入更多的细节来丰富画面,并注重对语句的解读和赏析,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教师可提出开放性问题:“三个形容词给了你什么样的画面感?”“你在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以帮助学生分析词语的意象。扩写练习不仅是对文本的简单复述,还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增加细节、分析情感和背景、表达个人的理解与感悟,帮助他们建立与文本的情感连接,进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人物,提升文学赏析能力。

2.续写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随笔化写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同时,还需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创造新的情节、角色、环境等,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够促使他们超越课文原有的框架去探索更广阔的文学可能性。通过续写学生可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如尝试不同的结局、人物发展或情节转折等,进而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叙事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随笔化写作教学时应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文续写”练习,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可能的发展走向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草船借箭》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周瑜签订军令状一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而诸葛亮利用智慧和计谋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十万只箭,识破了周瑜的暗算。续写时教师应以“善教者”角色引导学生以词绕文,穿针引线,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进行续写,续写前还可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冲突,以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续写的方向。通过续写文本内容可促使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感受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更为独特的见解,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随笔,多样化的视角和多元的声音不仅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也使得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续写更加生动和立体,在不同的观点碰撞下引发更深入的讨论,进而激发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54.pd原版全文

(二)引入课外元素,为教学增添活力

1.观察实际生活,让写作具有生活气息

“生活即教育”,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生活实践和体验。而随笔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同样来源于生活的点滴,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写出的作品才更真实、更具感染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才更加立体、丰富。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随笔化写作教学时引导学生注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深入体会和用心感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反思,发掘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在写作中融入生活的真实感受,以生活气息凸显创意表达。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传统市场、节庆活动等,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和体验当地的风俗习惯,并鼓励学生访谈家乡的长辈或民俗专家,听他们诉说当地的风俗人情和故事以获取第一手写作资料。通过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变迁、风俗的形成原因和意义,学生在写作中才能更好地融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并将对家乡的热爱、思念或独特的见解也融入其中,这有助于学生创意表达的同时还能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借物抒情"描写自己心中的“家乡”印象,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转化为外部可感知的语言,随着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的随笔化写作技巧也实现了一以贯之的进阶,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完成了从认知到内化的跨越。

2.组织课外阅读,积累丰富词句,让写作更具新意

《新课标》指出:“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戏剧中的矛盾冲突、诗歌中的情感意象等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灵感和支持,读物中优美的语句和精妙的表达方式能够让他们学习到如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语言风格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小学语文随笔化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记录、分享阅读收获、建立摘抄本,通过摘抄,学生在阅读时会更加关注文本中的细节、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精妙,积累的这些语言素材有助于自己语言库的形成。但摘抄的过程不是简单地记录优美的句子,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品读和反思激发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并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语言的力量和美感,进而产生新的想法和灵感,促使自己的写作更加优美和充满新意,在随文而练中让思想表达在语境中实现升华。

三、结语

小学语文随笔化写作教学中,随文练笔与创意表达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立足于课程内容,合理设计随笔化写作计划,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引入课外元素,鼓励学生从生活和课外阅读中汲取并积累素材,以提升作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不断提高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尚淑丽.依托多文本阅读进行小学创意写作的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7(2):56-60.

[2]刘军.小练笔,大作用一小学语文随笔化写作的路径探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11):83-85.

[3]董瑞庚.外观内视心想 随笔化写作的三 种路径[J].天津教育,2020(31):39,41.

[4]郭恩惠.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中段创意写 作教学实践策略探寻[J].安徽教育科研,2024(13):22- 24.

作者简介:

谢金燕(1989年3月一),女,汉族,长汀人,本科学历,一级职称,从事小学语文小练笔的探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5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