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镇域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推进路径探析
作者: 许桂花 曾少坤【基金项目】本文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新时代镇域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推进路径探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SZJ23036,受教育学院资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5)07-0157-03
劳动推动文明的进步,促进社会的繁荣,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充分肯定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劳动教育要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要注重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和培养,真正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镇域内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是指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劳动教育的纵向衔接。就像在一般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概念中,各学段之间应形成一个连续的教育体系,小学阶段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启蒙时期,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习惯;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劳动素养;高中阶段则更加深入地进行劳动价值观的塑造以及对较为专业的劳动技能的探究学习等,这种从低学段到高学段逐步递进、层层深人的劳动教育过程体现了镇域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在纵向方面的含义,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紧密相连、有序过渡的,以适应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
一、镇域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劳动教育重视不足
家长方面,很多家长劳动教育观念不强,认为孩子还小,不用去“干活”;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家务活会占用学习时间,会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家长们从不让孩子做家务活,就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个人卫生,很多家长都“代劳"了。学校方面,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的文化成绩,对开展劳动教育、开设劳动课程不够重视,随意占用劳动课时间,没开齐开足劳动课程,没有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劳动课教育教学课程规划,没有研究开发劳动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二)师资力量薄弱
因为劳动教育专业缺失,造成镇域中小学劳动课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多数劳动教师是兼职任教的,没有专业的培训;甚至部分劳动教师是其他文化科教不好,而转教劳动课程的。
(三)劳动教育保障不足
一是场地资源缺乏。很多镇域中小学校的场地仅够保障日常教学需要,难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使得劳动教育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缺少动手实践机会。
二是应急保障机制缺失。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镇域学校和教师因害怕突发情况无法应对,常以安全为由不开展或弱化开展劳动教育。
二、镇域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推进的意义
(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遵循成长的连贯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镇域内实现劳动教育一体化,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身体能力等特点,设计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步提升劳动技能和素养,符合其成长的自然规律。
(二)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
一是师资的优化配置,镇域内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存在差异。劳动教育一体化可以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提高师资利用效率,让更多学生受益于优质的劳动教育师资。二是场地与设施共享,各个学校的劳动教育场地和设施各有不同。一体化后,这些场地和设施可以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扩大资源的使用范围。
(三)有助于提升中小学教育的协同性
一是加强学校间的协同育人,镇域内中小学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够加强劳动教育的效果。各学校可以在一体化的框架下,共同制订劳动教育计划、开展联合劳动教育活动等。二是能增强家庭与学校、社会的联动。在镇域范围内推进劳动教育一体化,更便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可以联合镇内的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机会。[2]
三、新时代镇域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推进的路径分析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追求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更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要坚持综合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兼顾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3]
(一)强化政策支持与制度一体化建设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镇域劳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坚持“五育"并举,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要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劳动教育在镇域学校的全面开展。加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和示范校的建设,通过示范引领,推动镇域劳动教育的整体提升。笔者所在市镇域均建立了多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如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内坑镇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二)加强劳动课程建设,推进课程设置一体化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镇域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推进课程设置一体化,做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衔接和科学规划。
1.遵循教育规律分层设计课程。以《纲要》为指导,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的劳动教育课程。立足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结合办学特色,开发校本劳动教材,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性课程活动。
2.全学段覆盖全学科融入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贯穿于中小学各个学科之中。这样做能使劳动教育不局限于专门的劳动课程,而是全方位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各学科与劳动教育的协同发展,从整体上提升镇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53.pd原版全文
(三)师资队伍一体化路径
劳动教育教师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科教学开发适合所在学校和班级的课程,自主设计与实施,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1.师资培训一体化。组织镇域内中小学教师统一参加劳动教育师资培训。通过统一培训,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学能力,使镇域内的劳动教育师资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2.教师资源共享。建立镇域内中小学教师资源共享机制。一些在劳动教育方面有专长的教师可以在不同学校之间流动授课。还可以向社会聘请专业人士作为劳动教育的教师,如笔者所在内坑镇有个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善长于黑金推沥金画制作,他成为了本镇很受欢迎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
(四)实践基地一体化路径
1.整合镇域资源建设综合实践基地。充分利用镇域内的各种资源,通过整合建设成了内坑镇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小学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到农业基地认识农作物、参与简单的种植活动;中学阶段则可以安排学生到工厂参观生产线,如内坑工业区恒安集团智能化生产线;了解工业生产中的劳动过程,到社区服务中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样一个综合实践基地能够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教育需求,为镇域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提供坚实的实践平台。
2.统一规划实践活动。镇域教育部门(乡镇教委办或乡镇教育中心)要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统一规划。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课程安排,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活动计划。
(五)家校社协同一体化路径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家校社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家庭与学校协同。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庭中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作业,并要求家长监督和反馈,形成家庭与学校在劳动教育上的紧密配合,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能接受到持续的劳动教育。家校合作可以共同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2.社会与学校协同。村两委、社区、老年会等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社区提供场所和资源,如社区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岗位、社区环境美化项目等,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如,我镇某中学长期与动车站、泉州机场联系,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此外,内坑镇域有大量的拖鞋、陶瓷等企业也可以为全镇中小学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拓宽学生的劳动视野,形成社会与学校在劳动教育上的协同育人机制。
总之,要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出现的新特点和存在的新问题,积极探索镇域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途径,坚持“因地制宜,挖掘本土特色"的原则,家校社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从而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玲.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6):22-27.
[2]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视域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20,36(5):19-26.
[3]鲍冉冉.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J].新经济,2021(5):93-97.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5]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 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htp://www.moe.gov. 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 html).
[6]栾淳钰.以培养时代新人统筹推进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35(4):1-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yj2025075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