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实践探究
作者: 傅刚彬一、学生阅读理解中的困难点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过于注重个别单词和具体句子的理解,习惯逐词逐句地翻译,但是并未真正理解单词的含义,造成文章的理解不全面甚至出现错误。而且,学生的关注点往往放在一些比较浅显的层面,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字面意思,没有养成通篇理解的习惯。
二、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足
教师没有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正确把握篇章的基本结构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的深层意思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教师经常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难以促进思维活跃,对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
三、高考英语学科阅读理解考查的能力
英语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为7项具体能力:1.理解词汇。2.理解具体信息。3.理解主旨要义。4.理解观点、态度。5.理解目的。6.推断。7.理解文章结构、类型。这些阅读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学生学会识别或总结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旨要义、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作者采用了何种方法达到写作目的。
四、高中英语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下面,笔者以2024届泉州市高三质检(一)英语阅读CD篇、2024年高考全国 I 卷C篇和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D篇为例,具体介绍如何进行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主旨理解题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主旨大意题要求学生在快速跳读文章后能串联主要的信息要点,并结合篇章上下文的逻辑,能精准概括出文章大意。以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D篇35题为例,该题属于考查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一种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题。
35.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text?
A.To recommend a book on AI.
B.To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AI history.
C.To clarify the definition of AI.
D. To honor an outstanding AI expert.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语篇的整体逻辑理解,选出正确选项。文章先在第一段引出作者要介绍的书。然后在第二段中,对这本书的作者Campbell的写作能力进行了介绍和表扬,第三段就这本书出版的时机进行了介绍,指出正好符合当下AI崛起的时代,第四段点明了Campbell写这本书的目的,呼吁大家携手更好地应对这个时代,最后一段再次呼呼大家去读这本书。作者从各个方面赞扬了这本书的好处,写作目的一目了然,就是要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学生如果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从全文角度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35题的答案就信手拈来。
同理,在2024届泉州市高三质检(一)英语阅读C篇中,29题也是一样的考查目的,需要学生关注全文。
29.What function does paragraph 3 serve?
A.To present a result.
B. To clarify a concept.
C.To offer an explanation.
D. To make a prediction
这是一篇说明文,研究如何帮助濒危物种,使它们增加种群的数量。作者在第一、二段中先提出濒危物种Wolf32M的数量有所增加,然后在第三段提出Wolf32M的数量有所增加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新的领地生存,是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解释,也就是C选项。概括段意需要学生在精细阅读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教师在习题课中利用段落大意题,将学生关注全文,运用逻辑思维对篇章进行分析概括,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准确找出段落主旨要义,进而凸显习题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功能。
(二)事实细节理解题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习题课中通过细节理解题的讲解并结合篇章上下文的逻辑,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以2024年新课标全国I卷C篇第28、29题为例,该题属于考查细节理解。
28.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shine through”in paragraph 2 mean?
A.Seem unlikely to last. B.Seem hard to explain. C.Become ready to use. D.Become easy to notice. 29.What does the shallowing hypothesis assume?
A.Readers treat digital texts lightly.
B.Digital texts are simpler to understand.
C.People select digital texts randomly.
D.Digital texts are suitable for social media.
文章是议论文,作者通过论述想要论证,在阅读者进行文章深入理解时,纸质阅读比数字阅读、音频视频更有效。在第一段引入的论题的基础上,作者在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研究结果证明纸质阅读的好处,是对纸质阅读的好处的总体阐述。学生如果明了作者的写作框架,28题的答案就很容易能够选出。29题作者引入shallowinghypothesis的理论说明了数字阅读、音频视频的劣势,也就是在心态方面对读者产生影响,让读者无法认真对待这种形式的阅读材料。如果学生有篇章整体阅读的意识,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作者的写作纲领和框架,明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维路线,那么答案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教师在习题课的讲解中,引导学生养成捋顺文本结构的好习惯,促进学生思考,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思维能力的培养源于对文章深层内涵的挖掘与思考,而不是来源于对文字符号的字面翻译。这样的习题讲解课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更能够增强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
(三)推理判断题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推理判断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在掌握文章的主旨要义的同时,联系上下文内在的逻辑,推理出合乎篇章逻辑的深层含义。以2024届泉州市高三质检(一)英语阅读C篇第28、30、31题为例,这三题属于考查推理判断题。28题问的是为什么作者要把Wolf32M称之为奠基石;30题问的是从这个物种的例子中,我们能学到什么?31题问的是这位大学生目击者对于狼的回归的观点。
作者在第一、二段中先提出濒危物种Wolf32M的数量有所增加这个现象。然后在第三段提出Wolf32M的数量有所增加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新的领地生存。第四段讲述在物种回归的过程中,他们在新的领地生存中会遇到与人类的冲突,作者引用了一个例子具体阐述了如何解决这种冲突。第五段引用一个大学生在生活的地方遇到了狼,证明了这种方法已经初见成效。第六段利用这位大学生所说的话,让读者看到了这一新的方法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在阅读讲解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篇章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整理作者的写作纲领和框架,全文讲述的是濒临灭绝的物种Wolf32M的数量有所增加这一现象,并对这种现象能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用现实生活中人类见到了这种生物来证明Wolf32M数量有所增加。所以本文属于“提出现象一分析原因一得出结论”的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文章结构一目了然,学生解题就变得轻而易举,尽在掌握。
在阅读课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理顺文章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主旨大意、作者的行文方式,培养学生正确推断作者写作意图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学生要把每一次的阅读训练进行篇章结构梳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做题正确率会明显上升,从而对教师和自己充满自信,学习自然变得有趣起来。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ngl2025051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