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在摄入相同碳水化合物后,其餐后血糖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团队对55名参与者进行了连续血糖监测,发现食用土豆后,血糖峰值最高的是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功能障碍的受试者;而在食用意大利面后,血糖峰值最高的是胰岛素抵抗的受试者。研究还发现,在进餐前添加膳食纤维、蛋白质或脂肪可降低餐后血糖反应,但对胰岛素抵抗高的人效果较差。该研究揭示了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血糖反应相关的分子特征。这项研究强调了个体化营养干预的重要性,并为精准饮食指导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天然抗衰老药物,补充25-羟基胆固醇(25HC)可减轻小鼠主动脉僵硬,并减少细胞的衰老,且这种效果与清除衰老细胞的药物效果相似。这表明25HC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策略,可以降低中年和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叶酸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豆类、坚果和全谷物中。《食品与功能》(Food & Func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叶酸可以减轻酒精引起的DNA损伤和神经炎症,同时增强线粒体功能,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酒精引起的脑损伤。

大阪大学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怀孕小鼠缺铁,会导致其腹中小鼠胚胎从雄性向雌性的性别逆转,使得具有XY染色体的雄性小鼠发育出卵巢。这项研究确立了铁代谢在哺乳动物的雄性性别决定中的核心作用,也强调了保障孕妇充足铁摄入的重要性。

《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Y染色体的缺失会削弱男性个体对癌症的免疫反应。该研究发现,若癌细胞中缺失Y染色体,免疫细胞中往往也出现相同缺失。而这种同步缺失与肿瘤侵袭性增强及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最终导致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