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清单
作者:卜键
海升,出身满洲正蓝旗,父亲明山曾任陕甘总督,一门勋贵,与枢阁重臣阿桂也沾点亲戚。此人为礼部员外郎、军机章京,好色且性格暴躁,一日与婢女正腻腻歪歪,妻子乌雅氏看到后吵嚷,竟飞脚猛踹,待发现其妻已被踢死,又伪造了一个自缢场景。乌雅氏之弟贵宁闻讯赶来,见海升不让进门,跑到步军统领衙门控告,吁求验尸。此类凶杀案件例由刑部审办,派出两名司员,带着仵作李玉前往查勘。李玉接受主家贿赂,定为自缢身亡,两司官即以自杀定案。贵宁不服喊冤,加上和珅的幕后推动,特别指明海升与阿桂的亲戚关系,说阿桂管理刑部,致使该部有意包庇。乾隆帝即命都察院会同刑部再次验尸,就这样将纪昀推到前排,受命带领都察院两名御史和仵作人等,加上刑部所派侍郎和司员,再次前往勘验尸身。老纪岂不知此案背后的政治角力,加上一直敬佩和感念阿桂,厌恶搞事整人的和珅,就以眼花耳聋为由,不发表意见。仵作见长官如此,装模作样地复检取证,结论仍是自缢,纪昀与刑部大员皆予认可。阿桂立朝清正,自不会为此关说,又因无端卷入搞得心中窝火,遇皇上询问柜子腿上能否吊死人,回答是“床档船舱皆可自缢”,并说贵宁控告不实应治罪。而皇上认为此案疑点太多,再派户部右侍郎曹文埴、工部右侍郎伊龄阿率员复检,终得水落石出,海升很快被处死。对于纪昀的失职,谕旨中写道:“纪昀本系无用腐儒,原不足具数。况伊于刑名事件素非谙悉,且目系短视,于检验时未能详悉阅看,即以刑部堂官所言随同附和,其咎尚有可原,着交部严加议处。”话虽说得难听,流露的却是保护之意,给了个革职留任。而所谓“腐儒”,指办案肯定不行,担纲四库馆总纂倒是合适的。
此一案也,除纪昀外也涉及一批高官:首席军机大臣阿桂革职留任,罚俸五年;刑部尚书喀宁阿、胡季堂,侍郎穆阿、姜晟皆革职留任,降为四品顶戴,减去应得养廉饭银和公费;曹文埴、伊龄阿则因查出真相获得奖赏,不久后文埴超升尚书,伊龄阿亦出任浙江巡抚。海升杀妻案当然与四库无关,却有多位四库馆臣卷入,由此也可知四库纂修在政坛的分量。
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漫长繁复,其间会制作各种统计清单,主要是呈送给皇上,也有些是奉旨去了解汇总。乾隆五十年十二月,掌浙江道监察御史左周上奏,以北四阁已经办竣入贮,提请选派大员,对全书的字数进行一次分类彻查,奏曰:
自乾隆三十八年开馆以来,业经十有余载,除现在续办之三分全书,仰蒙皇上特发帑金按字核算,无庸置议外,至从前议叙誊录所缮之书,每人名下正课、余课,计各该二百余万字。馆臣自必查核足数,方予议叙。但此外如绘图、篆隶等誊录,每名下抵字若干,补写若干,又誊录中有缮写尚未足数而告退、革退,及中式、得官、捐纳、事故等项,其人不下数百名,其字不下数千百万。除给过加级外,此外字数归于何着,恐供事人等不无影射冒销之弊。且现在之三分书已有字数可稽,则办过之全书及《荟要》,以人核字,更可按数而得,似应彻底清查。将在馆缮竣之誊录若干员,所缮字数若干,及未经缮竣,因事离馆誊录若干员,每名下实在写过字数若干,通计办过书籍赢余字数共有若干,以杜弊混。但此案清查字数,头绪繁多,现在在馆之提调等官,既日有承办之事,不暇兼管,且恐不无回护之见。合无仰恳皇上另行派员,会同馆臣详细清厘,以归核实。(《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一一三二)
所指不仅总字数,也具体到每个誊录的缮写数,以及绘图、篆隶等折算之数,核算的目的,在于查验那些获得议叙者是否属实。
左周,乾隆三十四年三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适逢四库开馆,成为最早被选调的“十翰林”之一。作为长期在馆的资深纂修,他对此类统计的复杂性认知透彻,所说“以人核字”也抓住了关键。他曾参与“校办各省送到遗书”,也就谕旨一再强调的“缮写告成,将原书发回本家”发表看法,说四库底本来源甚多,“有同此一书而数省俱各解到者,……有誊录自行捐书以供缮写者”,建议于南三阁完成后一并清查,将采进本发还本家,捐交本立档存贮,以免供事人等偷窃转卖。
弘历对此奏颇为认可,遂命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墉、户部左侍郎福长安、兵部尚书王杰、刑部尚书胡季堂、吏部左侍郎苏凌阿、兵部右侍郎勒保办理,“以书核字,以字核人”,经过两个半月的核查,刘墉等提交了一份清单:
开馆以来共议叙一等誊录1584名,二等誊录143名,内有加课100万字改为一等者4名,年限未满、中式捐纳得官给予加级者62名,功课已足、未在馆议叙由翰林院咨部存案者67名;外有缘事离馆、因事革退未经议叙者760名,记过誊录225名。
依照原定标准,共应缮写373570.4万字。而按照续办处的核算方法,只需达到292327.6万字,还要扣除翰林院缮写的《永乐大典》辑佚本14380万余字,实计277947.6万字;《荟要》二分,计6亿字。以上书籍,俱为议叙誊录所缮字数,此外尚有留办三分书,计27085.74万字;另行陈设书,计645万字;已经缮写进呈奉旨撤出扣除各书超过8400万字;各种提要1302万字。统共有375380.34万字,以人核字,尚盈余1872.94万字。“统计各书字数,核之各项誊录所缮字数,实属有盈无绌。”(《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一一四○)该奏说核查功课清册,获得议叙誊录多有盈余字数,加上赶办时误发重本,所抄废书皆在,实际的盈余字数远高于统计数。
对于征集来的书籍,刘墉等要求翰林院详晰查明,开送数目:共收到各类书籍13501种,送武英殿缮写3098种,重本272种,已发还各家390种,现在存库9416种,其中应遵旨交武英殿6481种,应发还各家2918种,军机处等调取17种。又有销毁书144种,抽毁书181种,均另行存贮。经派司员赴翰林院、武英殿按各项细册清查,并与所存之书对照,均无亏少。
刘墉等人的奏折和清单,参照了续办三分全书处(南三阁)提供的数据和章程,如“每誊录一名,缮字二百万者,列为一等;一百六十五万者,列为二等;篆字以一作十,隶字以一作五;绘图一页作字一千”,显得依据充分,亦为纂办北四阁的十余年辛苦,做了一个总结。弘历本也担心查出一地鸡毛,阅后顿觉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