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愿和不情愿的份子钱

作者:欧阳宇诺
情愿和不情愿的份子钱0同事盒盒结婚,同部门的人都出了份子钱,除了悦。悦的理由是,她没有余钱:因为是北漂,她每月都要缴纳房租;养狗也花费不小,但凡去次宠物医院,轻松花去四位数;她每天的交通费也不可小觑。最重要的是,悦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她出的每笔份子钱都会因为“她不结婚”而无法在将来拿回。所以,“份子钱”对她而言,就是一份有去无回的“肉包子”。

我欣赏悦的坦诚及勇敢,其实我也不想出这笔份子钱。首先,我不是很喜欢盒盒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只是因为不想被同事认为“与众不同”才不得不随大流出了这笔钱。其次,我已婚,我结婚的时候盒盒还没有来到我们单位。所以,除非我离婚后再婚,否则这笔份子钱的流向也将是有去无回的单向轨道。总之,这笔钱我出得心不甘情不愿。为了减少损失,我决定不去参加她的婚宴,于我而言,浪费时间比浪费钱更令人难以接受,沉没成本更高。

韩剧《因为不想吃亏》中,主角孙海英去参加前男友的婚礼,她和其他参加婚宴的人都觉得,说不准手中拿的请柬到底是喜帖还是缴费通知。孙海英认为:份子钱是有来有往的,包多少就收多少,反之亦然。虽然这一点乍看之下很公平,但这当中存在着陷阱。结婚时间不同,通货膨胀率就不同,不同婚宴的场地衍生出不同的交通费及住宿费,这都不包含在份子钱之内。同时,收到我出的份子钱的人能否在我回收份子钱之前都不离职、不移民、持续健在并与我保持联系,我结婚时收到的每一份份子钱背后的出席宾客数量,这些都完全无法预料。出份子钱等于是要把钱赌在这些不确定性上,所以最后是赚还是亏都不好说。

份子钱由来已久,明朝时期就已盛行。从契约的角度讲,份子钱就是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互助机制,就是“众筹”。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普通家庭大部分时候都没有闲钱,所以一旦出现了需要临时支出大笔资金的事件,就会捉襟见肘。比如某户人家要结婚,装修新房、支付彩礼、请客需要一大笔钱。这时,亲戚朋友来吃喜酒时每家提供一份礼金,加在一起就能解燃眉之急。份子钱隐含着一种约定:这次你家需要用钱,大家来帮你,下次我家需要用钱,大家也要帮我。时至今日,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系统中出现了完善的储蓄、保险、信贷机制,份子钱的地位也由“雪中送炭”演变为“锦上添花”。

结婚时的礼金是份子钱,所有众筹都算收份子钱。最物有所值的份子钱是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描写的:在布鲁克林的西班牙人聚居区,做雪茄的工匠经常凑份子钱,雇人在干活的时候为他们读书解闷。

份子钱
下一篇: 健康(134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