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中亚农产品贸易新局

作者: 邹碧颖

探路中亚农产品贸易新局0
2020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西北部村庄Vazir,人们在田地里捆扎瓜果。图/法新

“我们的产品能卖到美国、能卖到欧洲,那卖中亚肯定没问题。”2018年,遭受特朗普第一波关税政策的冲击,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业务量开始直线下跌。

老板裴卓强不得不调转航向,将目光投向中亚市场。他的蔬菜育种公司,一半的订单仰仗海外市场,美国曾经撑起了不可忽视的体量。2018年后,北美市场被“打压得厉害”,中东、中亚、西亚、北非、东欧,北纬32度到40度之间的环地中海地带,成为这家公司的第二选项。“农业讲究气候带,我们的种子品种必须在气候带内进行推广。”

中亚,紧邻中国西侧,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又与中国迥异。它由五个国家构成: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其中,哈萨克斯坦国土广阔、人口体量大、经济发展相对靠前,正成为中国贸易商们竞相瞄准的市场。

处于欧亚大陆的桥梁位置,中亚地区显露出的经济增长迹象,被视作国际贸易的潜力所在。欧亚开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中亚地区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7%,较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约40%。诸如哈萨克斯坦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其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8%,农业产值增长13.7%,建筑产值增长13.1%,贸易产值增长9.1%,交通产值增长8.5%,农业和加工工业产值增长达到近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目前,中国已经是中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总额达948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54亿美元。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占据了中国与中亚贸易总额的70%。2024年,中哈铁路货运量超过320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经此源源不断运送至中国。

从农业领域看,新一轮关税风暴席卷,来自美国的大豆、肉类的进口风险增加,进一步实现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正是我们面临的挑战。2024年中国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进口量达1.58亿吨。中亚五国的玉米、棉花、肉类、水果、牧草、食用油籽、畜产品、谷物等出口或能填补中国国内部分需求。与此同时,随着中亚国家改革开放的向前推进,这里尚待开垦的肥沃土地与新兴市场,亦有望助力中国探寻农业生产与贸易的新空间。

到中亚,50元租一亩耕地

“墨西哥还可以,美国市场现在基本进不去。”裴卓强告诉《财经》,墨西哥遍地种辣椒,他们公司的辣椒种子在墨西哥沿海区域占据了20%的市场。目前的策略是,想方设法稳住北美市场,能做多少做多少,重点开发中亚、中东市场。中亚颇像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有地、有人,但什么都缺。生活日用品都靠进口,农业种子也主要从欧洲来。

“欧洲公司进口我们一部分种子,包装后再卖给他们,我们现在这样直接卖非常有优势。”新冠疫情后,泰金种业加速了在中亚等新兴市场的布局。起初,他们原本只是打算销售种子,实地调研后发现,在中亚培育蔬菜种子的条件非常不错。乌兹别克农村,一家人平均四个孩子,劳动力充足,用工价格大概三四美元一天,比中国便宜好几倍。

“乌兹别克有很好的土地,特别是安集延,和宁夏地貌差不多,土地非常肥沃。”裴卓强介绍,泰金种业在中亚一边出售种子,一边建立生产基地。中欧班列开通后,种子货物不用拉到天津再出海,基本一周左右就能运达。“他们也很需要中国的技术、资金支持。国内生产是地缺、人缺,我们将中亚变成工厂,在那边育种再进口回来,减轻国内生产的压力。农业需要很多劳动力来支撑,在那边发展倒是很好一个机会。”

安集延,乌兹别克斯坦城市,是历史上著名的贸易集散地,公元9世纪时已驰名中亚,在古丝绸之路上曾风光一时。而今的乌兹别克斯坦,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种植着大面积的小麦、玉米、果树。泰金种业正在重点开发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撒马尔罕、安集延、塔什干周边几个区域搭建育种基地,生产种子,再进口回来。

很明显,中亚五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2021年中亚五国农业用地达3865万公顷,几乎相当于中国农业用地的一半,其中哈萨克斯坦以2980万公顷领先,占其国土面积的11.4%。在耕地面积方面,中亚五国人均耕地面积显著高于中国,达到0.46公顷,是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的5.75倍,其中哈萨克斯坦的人均耕地面积更是达到1.55公顷/人。

到中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不仅有泰金种业。国内亚麻籽油生产企业对中亚的亚麻籽进口需求连年增长。诸如宁夏是中国亚麻籽六大主产区之一,年播种面积达7.5万公顷。然而,当地及国内的亚麻籽产量均无法满足宁夏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和消费市场需求。宁夏企业每年需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采购超15万吨亚麻籽原料。

六盘珍坊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总部位于宁夏固原市的亚麻籽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本地亚麻籽产量有限,六盘珍坊计划2025年在哈萨克斯坦推广种植2.8公顷亚麻籽,将中国机械和种子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再把亚麻籽原料拉回来榨油。

按照计划,六盘珍坊今年将在哈萨克斯坦小面积试种自研品种,再种一部分哈萨克斯坦本地的亚麻籽品种,总计2.8万公顷。初步预计,哈萨克斯坦一亩土地可以产出150斤亚麻籽。2024年,由六盘珍坊投资的“30万吨亚麻籽集成加工中心”已经在银川综合保税区启动,项目一期10万吨亚麻籽集中加工中心已具备投产条件,将对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亚麻籽原料进行筛选加工。而目前,中亚班列已经可以运载货物直通固原。

牧草行业也是如此。牛奶、肉牛、滩羊的饲养对饲草料的需求量非常大,但宁夏土地面积少,耕地和基本农田只能种粮食,近年来,苜蓿等饲草的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宁夏本地苜蓿青干草只能满足30%的需求量,很大一部分需要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口。

“好多时候,我们的企业需要从天津、上海进口美国牧草。但特朗普加关税,价格就起来了。跟中亚的贸易还是有希望的。”据宁夏农牧厅的数据,宁夏每年饲草的缺口量约257万吨。宁夏草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许多宁夏企业希望从中亚大量进口饲草料。现在中亚的土地很便宜,大概一亩地承包费在人民币25到50元左右,还都是雪水灌溉。一些中国企业在当地流转土地,种植牧草、龙葵、小麦和其他作物。

“中国优质的牧草基本在河西走廊一带,酒泉市金塔县的牧草是最好的。这两年,金塔县受用水限制,不允许冬灌,当地种不成苜蓿了,企业都在转型。”宁夏草业协会的上述负责人告诉《财经》,当地的老板朝中亚跑,去中亚开拓新天地。不过,目前仍在探索阶段,如何在中亚扎下根来、提升改善牧草品质、将牧草顺畅运输回国仍待观察。

蔬菜出口中亚,利润比国内高

另一面,中亚联通着中东、欧洲等地区,这里的市场潜力,或许不容小觑。

“从阿拉木图出货,没有二次关税。”宁夏中惠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尚金华告诉《财经》,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是中国与西亚、欧美国家贸易的中转站,大量蔬菜、服装、鞋服、汽车经由阿拉木图运送至更远地区。这也是他们和哈萨克斯坦做生意所看重之处。

2024年,宁夏中惠农业科技公司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阿迪亚公司签订了1200吨彩椒收购订单。阿迪亚每年从中国进口1万吨左右彩椒,过去从山东采购,现在转到宁夏中卫,缩短1400公里运输距离。2023年,宁夏中惠农业科技公司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试验种植了6棚彩椒,并于2024年联合相邻的东源镇种植了300棚彩椒。

宁夏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彩椒皮厚,运输不容易破损,口感也更好。2024年11月底,柔远镇彩椒采摘后,直接运到霍尔果斯,再倒车到阿拉木图,大概需要70个小时。蔬菜到霍尔果斯通关“绿色通道”,蔬菜早上八九点钟到,下午2点以前就能通关。一辆车装20吨左右,运费大概2.3万元,宁夏政府部门整体给40%的补贴。

尚金华介绍,世界上只有两个彩椒种植大国,一个是伊朗,一个是中国。中西亚、俄罗斯、欧美诸多国家都要从这两个国家进口彩椒。尽管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奇姆肯特市也在尝试种植彩椒,但那边冬天严寒,农业的基础设施和技术都还跟不上。“农业得通过三五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积累经验、技术,才能做出一个好的蔬菜品类。”

当下,哈萨克斯坦对蔬菜需求量很大,尤其是韭菜、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的进口需求较大。尚金华介绍,哈萨克斯坦蔬菜售价大概是国内售价的1.5倍,国内彩椒一斤10元,在哈萨克斯坦能卖25元左右。彩椒出口比国内销售利润大概高出20%左右。当地的净菜和预制菜也仍然是空白市场,中惠农业已经跟阿迪亚公司初步达成协议,后续粗加工做彩椒速冻条,10公斤一个包装,由阿迪亚公司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品牌销售。

彩椒出口背后将有望带动宁夏中卫其他蔬菜水果的出口,包括沙坡头的苹果、蔬菜和瓜果。宁夏是冷凉蔬菜的主要种植区,所产蔬菜口感清爽、肉质肥嫩,然而,出口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常常面临物流费用过高、价格竞争不过周边城市等挑战。

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新民告诉《财经》,山东寿光到北京的运输成本,一车大概800元-1200元,但宁夏蔬果到北京的运费则在4800元左右。山东蔬菜到北京市场基本五六小时,早上采摘,不需要分拣,接装箱上车。宁夏的蔬果采摘后,需要先预冷一晚,第二天再分拣、打包到北京市场,以此保证锁鲜品质,同时增加了预冷费、人工费。而如果蔬果向西开拓市场,出口至中亚、中东,售价更为可观。

2024年,兴耘田公司出口了超过200吨冷凉蔬菜到中东地区,迪拜是海湾国家重要的中转站,自产的土豆、黄瓜品质非常不好,中国的姜、蒜、大白菜、洋葱、萝卜在当地华人超市里,售价到19元-38元/斤,经常一抢而空。兴耘田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也在开拓。其同国企银川汇创资本合作,2024年11月发四车100吨角瓜、西芹、西葫芦到中亚。中国农产品的品质、颜色、果形,不次于欧盟标准,中亚市场预计也会很广阔。

“中亚国家的农业技术有点落后,对方也是想办法让我们过去投资,帮他们引入新的技术、品种、理念,然后让当地特有的农产品到中国来,我们负责加工。”魏新民说,中亚的农产品原料出口中国,中国高端的蔬菜再运送过去,这是一种双向的农产品贸易。

政策有待确定

2023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3.07%;自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口额16.69亿美元,同比增长55.67%;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63亿美元,同比增长400%。2001年到202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累计增长40多倍。

从农产品类型看,中国和中亚五国的谷物贸易,逆差显著。2023年,中国自中亚谷物进口132.18万吨,同比增长4.99倍,几乎所有谷物的进口都来自哈萨克斯坦。中国自中亚五国进口的谷物主要是大麦和小麦,玉米所占比例很少,不到1%。而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的谷物品种每年均不同,2023年中国向中亚出口的谷物主要有大米和玉米。

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油料贸易,逆差亦是显著。2023年,中国自中亚进口的食用油籽数量为59.61万吨,增幅为57.45%,几乎所有食用油籽均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023年,中国自中亚进口的植物油为18.13万吨,增幅约为67.56%,全部从哈萨克斯坦进口。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棉花进口的重要来源国之一,乌兹别克斯坦则成为中国棉纱线进口的重要来源国之一。2023年,中国自中亚五国进口棉花约5.84万吨,同比增长275.34%。与此同时,近年来,中亚五国棉机织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纺织行业拥有加工优势,对中亚五国棉机织物的出口规模保持增长,2023年出口约1.26万吨,同比增长46.9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