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汽车供应链金融
作者: 陈亮 陈洪杰 杨秀红在整车企业承诺60天账期的风潮下,北汽集团、上汽集团更是进一步宣布,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从现实的支付方式来看,目前车企普遍采用票据(包括银票和商票)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一家头部车企的相关负责人印证了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在行业内应用的普遍性:“公司旗下的融资平台某链是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所有的(融资工具)都并表在应付账款里。”
随着现代供应链“网络化、数字化、生态化”的发展需求,供应链金融通过信用穿透、资金优化、生态协同三大核心能力,将产业链从“现金驱动”升级为“信用驱动”,既解决了中小企业的生存难题,又提升了核心企业的资本效率,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降本增效与风险共担。
汽车金融发展共同体主席张利钧告诉《财经》,供应链金融工具对于资金利用效率提升、产业链资金成本降低具有有益之处。但如果滥发票据会具有一定风险,因此需要统一的规范,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
企业承诺60天账期,尤其是供应链核心企业应遵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合理共担供应链融资成本,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各类非现金支付方式和滥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图:12家车企2024年应付账款和票据与营业收入对比

核心企业只有用好供应链金融产品这一重要的金融工具,才能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张利钧表示,一旦核心企业的付款期限拖长,就等同挤占链条上其他公司的利润空间。如果“坚决执行60天以内”,这对行业是利好,可以减少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使得后者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和技术改进中。
链上票据为何物?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后,供应链金融体系正式推出。此后,天津、上海、江苏、广东、重庆等地开始出台相应执行政策。
2020年9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司法部 商务部 国资委 市场监管总局 银保监会 外汇局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更是明确指出,供应链金融应以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为出发点和宗旨,顺应产业组织形态的变化,加快创新和规范发展,推动产业链修复重构和优化升级,加大对国家战略布局及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政策东风下,工程、钢铁、家电、消费电子等行业内,头部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供应链票据也成为了整个产业链内重要的支付工具。
目前国内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十年间已经发展到几万亿元的规模。中企云链是中国最大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公司通过其核心平台“云链”,为众多核心企业、链属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其今年5月提交的上市文件显示,2024年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市场规模已达到4.4万亿元。
在汽车行业内,所谓汽车供应链票据是指在汽车产业链中,核心企业(如整车制造商)及其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等参与主体,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如零部件采购、整车销售等)开具的电子商业汇票。
汽车供应链票据本质是供应链金融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票据的签发、流转和融资,旨在优化汽车产业链的资金流动效率。
相较于传统的银行承兑汇票,汽车供应链票据承兑方为企业自身。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提供的信息,供应链票据将票据嵌入供应链场景整合上下游企业间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
表:国内整车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

例如甲方企业单次签发一张100万元的供应链票据,实际上是由100万张1元面额的票据组成的票据包。这个票据包可以根据实际金额分拆给A、B、C等下游公司。而且这个票据可以根据实际金额,进一步向下游转让。
目前,国内不少车企都采用了供应链票据模式,并设立了供应链金融平台。例如比亚迪有迪链、长城汽车有长城信链、奇瑞有瑞轩乾坤圈、上汽集团有上汽融e融、东风汽车有东风跃链。
这些平台是“普惠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创新”下的重要实践。对于核心企业来说,可以借助票据延长账期,合理安排现金流,减轻短期付款压力;通过信用背书,增强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同时,推动上下游企业依托核心企业信用融资,提升产业链整体稳定性,降低供应链风险。
对于上下游中小企业来说,凭借核心企业信用背书,中小企业可通过票据贴现、质押等方式获得银行融资,缓解传统信贷中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而且融资成本通常低于普通流动资金贷款。
此外,票据可流转背书用于支付上游货款,减少中小企业现金占用,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到期前可通过贴现提前变现,解决应收账款回款周期长的问题。
车企应付账款和票据近万亿
供应链票据的初衷是提升资金利用率,提升应收账款的标准化和透明度,提高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
然而在无序价格战的背景下,供应链票据被异化为整车厂的无息贷款。近年来车企为了减轻财务负担,应付账款和票据的规模不断攀升。
从应付账款和票据的金额来看,2024年底,《财经》选取的12家样本车企(长城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赛力斯、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蔚来、北汽蓝谷、江淮汽车、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的应付账款和票据总额为9222.83亿元,同期其负债总额为2.0万亿元,应付账款和票据占总负债的比例高达46.22%。
2024年底,应付账款和票据占总负债的比例最高的为赛力斯,占比高达82.96%。此外,零跑汽车、吉利汽车、理想汽车、江淮汽车、长城汽车和北汽蓝谷的这一数据也均在50%以上。最低的为广汽集团,该数据为32.07%。
从上述数据可见,对于国内车企而言,应付账款和票据占比较高,并非个例,而是一个行业的整体特征。
国际车企应付账款和票据占比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24年底,丰田汽车的应付账款和票据总额为2476.43亿元,但是,其应付账款和票据占总负债的比例仅为9.57%,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国内车企平均46%的水平。同期,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特斯拉的应付账款和票据占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10.04%、11.99%和25.78%,均显著低于国内车企的水平。
从历史数据来观察,国内车企的应付账款和票据在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大部分车企的应付账款和票据近年来上升十多倍甚至数百倍。
其中,部分车企近年来应付账款和票据金额增长上百倍,包括理想汽车、蔚来和小鹏汽车。其中,理想汽车2025年一季度末的应付账款和票据为519.59亿元,其最早于2018年披露财报,当年的应付账款和票据为3.37亿元,六年多时间增长了153.13倍。
国内车企的应付账款和票据的惊人增长,已远超大部分国外车企的水平。对比来看,2013年至2025年一季度,丰田汽车、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应付账款和票据的总额分别增长0.64倍、0.34倍和0.58倍。同期特斯拉应付账款和票据增幅较高,为51.18倍,但2025年一季度末,其应付账款和票据占总负债的比例为27.11%,明显低于国内车企。
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和票据金额高,占总负债的比例高,同时,其应付账款周期也相对较长。零部件供应商普遍投资规模大,拖长的账期,使得公司需要借贷经营,负债率和资金成本较高,让企业的现金流安全性变得十分脆弱。
在应付账款和票据方面,相对于国际车企,国内车企的账额高,占总负债的比例也高,同时其账期均值超过170天,部分车企的账期甚至超过240天,这种变相把风险转嫁给供货商的行为,可能会在优化车企财报的同时,给上游供货商带来更大的风险。
“这是由行业特性决定的。比如房地产业、汽车产业,链条比较长,而链主比较强势,其他小企业没有议价能力,只能接受。而在另外一些资源垄断型行业,上游企业的话语权则较大。”张利钧表示。
在张利钧看来,目前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成本还较高,有望进一步降低。主机厂应牵手上下游企业实现良性生态,增强产业链韧性,进行强链、补链和延链,共生共赢。
“我们用于评估汽车制造商财务状况的关键指标包括净杠杆率(净债务/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和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利息覆盖率(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支付利息)。然而,在中国,潜在政府支持的预期也是对那些政府相关车企评级中的关键因素。”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许伟熙告诉《财经》。

持续规范供应链金融创新
尽管供应链票据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举措,但并非毫无风险。因为该票据是核心企业签发的票据,因此票据能否承兑依赖核心企业信用和经营情况。
若核心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或信用违约,可能引发上下游票据链的连锁风险,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断裂。如果核心企业信用评级较低,票据贴现利率可能较高,削弱融资成本优势。
在票据开具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资金挤占的情况。来自汽车企业设备供应商的人士告诉《财经》,开票时间是一个控制资金成本的手段。有的车企是收到货后查验合格便开具票据,而有的企业要等货上产线后才会开具票据。
因此,部分车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开具的供应链票据等相关凭证,借助超长账期、无息负债等手段侵蚀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利润的行为,备受业界争议。如何规范供应链票据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6月15日正式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5〕77号)指出,要正确把握供应链金融内涵与方向。以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为着力点,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以维护市场公平有序为立足点,促进降低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实现上下游企业互利共赢发展。
在具体实施方面,供应链核心企业应遵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合理共担供应链融资成本,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各类非现金支付方式和滥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